齊利知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科教興國”戰略漸漸開始深入人心。人才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要素之一,如何提高我國人才的質量和數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從“人”的青少年時期入手,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學時代,通過詳細地分析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現狀,總結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最終落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優化的合理化方法上。
關鍵詞:青少年;人才;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
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相應的社會環境影響因素也比較復雜。從明清開始,在中國本土上還盛行著“皇權至上”的思想,社會秩序的維護和穩定還是依靠“人制”的方法。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我國的法治觀念漸漸地深入人心,漸漸地已經被寫進了我國教材中。道德與法治列入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課程中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和完善的一大創舉,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現狀
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主要存在四大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青春時光”,主要包括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心理變化,還有性格變化等;第二個方向是“做情緒情感的主人”,主要著重講述情緒管理的相關方法,幫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情緒;第三個方向就是“在集體中成長”,主要是幫助青少年了解集體和團結的重要性,幫助青少年融入集體生活;第四個方向就是“走進法治天地”,著重為青少年解答法治的重要性,并且交給青少年怎樣用“法”來保護自己[1]。
青少年時期,不管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青少年對于外來事物充滿了好奇,對于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期待,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青少年在初中時應該積極學習道德理論及相應的法治觀念,客觀地、勇敢地面對現實,適應社會,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個高尚的人。由于青少年時期是人生價值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時期,合理地運用正確的思想教育方法可以對青少年產生莫大的積極影響,甚至可以說可積累一輩子的經驗。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便一直在改革中,雖說在很多的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仍舊有很多地方的執行不到位,造成了合理的課程配置和相應的青少年培養方案跟預估情況相差較遠,最終導致我國初中的素質教育達不到理想的
水平。
1.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老套沒新意
在現實情況中,很多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缺乏創新,依舊沿用著傳統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模式沒有新意,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性[2]。隨著問題的不斷發現,相關的改進措施也漸漸開展起來。就目前來說,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課本中增加了很多色彩性的插圖,可以減輕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教學中帶來的枯燥感。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中教材的選擇也是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話題比較貼近生活,從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道德與法治課程沒有固定的專業教師
由于道德與法治不屬于文化課的范疇,部分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并沒有太多的關注,甚至經常出現文化課老師兼職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事情。這樣就直接降低了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致使很多道德與法治教學相關知識的講解不深入,學生在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中僅僅學到了皮毛,對于道德與法治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3.課時量不足
我國的教育體制正在完善,但是相應的還是有不足的地方。在初中階段對于青少年課程的設置時,雖然融入了很多道德與法治或者其他的一些新型的課程,但是課時量很少,致使老師在具體的講授中只能加快講課速度,從而減少了中學學生對相關性問題的自我思考時間,最終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成效不大的結果。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優化的方向
關于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優化問題。首先,一定要專業的老師來進行相應的授課,要對道德與法治教學重視起來,嚴禁出現文化課老師兼職等情況,從而從根本上保證了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水平。其次,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優化中,要注意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積極創新,相應地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生動性[3]。最后,一定要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時量,要給初中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思考,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質量。
教育體制的完善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優化時我們要注意“從長計議”,注意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最后,衷心地祝愿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優化工作進展順利,祝我國青少年整體素質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屈麗霞.源于生活 回歸生活:淺談“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1):75-76.
[2]晏焱,李敏.開創道德與法治教育新格局:基于人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和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對比分析[J].中小學德育,2017(8):8-11.
[3]鐘偉.堅持正確導向 全面從嚴把關: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就三科教材審查工作答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6(18),21-2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