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龍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梢姡d趣是學生學習的營養液。以初中數學為例,從牽手現實生活、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挖掘美麗因子三個方面來論述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
一、牽手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翻開初中數學教材,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如弦心距、二次函數、垂徑定理等;還可以看到一些抽象的符號,如銳角三角函數、概率等等。這些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雖然不是學生親自經歷或者親身體驗過的,但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因為這些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見過它們另一種呈現形式?;诖耍瑸榱耸箤W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一種熟悉的感覺,教師可以把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引進數學教學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直觀,與此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去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概率”時,我會給學生講降水的概率。首先,我引導學生回憶天氣預報的場景,氣象預報員播報某某范圍在某某時間降水概率是95%;其次,引導學生明白降水概率指的是降水的可能性;再次,我要學生明白“降水概率”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人們制訂計劃提供了參考。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還有利于培養他們對數學的熱愛之情。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會合作不僅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還是他們進入社會以后得以立足的必備技能。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學習中,我們都需要學會合作。然而,有些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把數學知識硬性地塞給學生,并沒有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數學知識。這樣一來,不僅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還能為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起到助推作用。基于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以此來調動全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在北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反比例函數”這一教學內容中,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形狀以及性質是本節內容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對于學生而言,反比例函數是他們在九年級剛剛接觸到的一個新的知識?;诖?,我就使小組合作學習與這一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幫助他們對這一知識點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首先,我根據全班同學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對其進行了科學分析;其次,我讓各個小組在30分鐘以內從K>0、K<0兩個角度去畫一畫反比例圖象,并分析在這兩種情況下圖象所過的象限以及函數值y與x的關系;再次,雖然九年級的學生處在初中高年級段,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以及知識儲備,他們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都隨著年齡的增大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他們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在他們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我扮演“巡視員”“指揮員”的角色,哪個小組有特殊情況,我就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搶救”。有一位學生說:“反比例函數y=k/x,當K<0時,圖象的兩個分支分別位于第二象限與第四象限。”我聽到后,立即對他說:“你說得很好,但是你想一想有沒有丟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呢?如果K等于零了呢?”學生恍然大悟,并說道:“我忘記加上K不等于零這個關鍵的細節了?!痹谶@節課的教學中,我把學習、探究、交流的主動權讓位于全班學生,讓他們自己在小組內部相互交流、相互探究,如此一來,他們不僅掌握了與反比例相關的知識點,還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三、挖掘數學中的美麗因子,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在數學的天空中自由飛翔的翅膀,假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及時地發現或者捕捉學生學習的興趣點,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如同在品嘗一道珍貴的卻沒有放鹽的大餐,感到索然無味。然而,學生學習初中數學各個知識點的興趣又不是與生俱來的,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需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從眾多的教學方法中精心地、耐心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發現蘊含在數學中的美。
例如,在講授“黃金分割”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告訴學生“0.618”是一個很奇妙的數字;其次,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黃金分割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通過多媒體播放金字塔、故宮等建筑物、《蒙娜麗莎的微笑》《拾穗者》等繪畫作品、舞臺設計等圖景,讓學生一邊感受黃金分割之中所蘊含的美,一邊體會黃金分割的價值。如此一來,這不僅使學生依照美的形式,利用美的規律繪就具有創造性的圖景,還使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的同時,還要使小組合作學習與數學教學有效結合,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挖掘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美麗因子,從而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劉春發.初中數學教學實效性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陳娟.淺析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5(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