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荷青
眾所周知,語感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引導作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語感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量可以得到明顯地擴大,文化素養得到充分地提升,正確的語感能使得每個學生對我國漢語文字的比較含蓄的內涵、感情理解更加透徹,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語言文字,彰顯國語的魅力。本文就如何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行淺談。
一、教師重視課文的閱讀
小學生因處事較少、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看待事物僅僅依靠自己個人對其表象的直觀感受,因此導致其對學習的作品蘊含的感情體會不夠深刻。因此,在小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必須采用更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的教學方式,朗讀便是其中之一。
在教學正式開始前,教師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認真備課,如通過喜馬拉雅APP去學習朗讀方式,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句句朗讀,根據作者感情的變化,改變自己的閱讀語速、語氣以及恰當的肢體語言來作為輔助道具幫助學生理解文意,提高自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從而領略語文的魅力,熱愛語文學習。
以小學經典篇目《狼牙山五壯士》為例,由于存在極大的時代變遷、年齡差異等一系列客觀原因,學生通常難以理解現代戰斗烈士們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的精神氣概。教師此時就應當在朗讀過程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語氣變化,例如,在講到其中對班長的描寫部分“斬釘截鐵”“同志們!用石頭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自己的語氣,加重自己的語調,把戰士們慷慨激昂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感受自己面對外來侵略時團結一心、寧死不屈的美好品質,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同時,學生也對語文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逐漸在其內心萌動。
二、適當要求學生背誦
我們現在采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收錄了許多經典文章、古詩等。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感的激發,離不開大量優美篇目的積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極其活躍,記憶力、想象力等各方面均處于較高水平,教師應當把握住這個關鍵的黃金時期,幫助學生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背誦更多的優美語句,例如,名言警句、古詩詞、描寫生動的句子等。這種背誦并不是單純地記住每句話的說法,教師應明確表示:在背誦過程中,不應平鋪直敘地機械式口述,而要讓學生在背誦過程中聲情并茂,感情明確,這就是在背誦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敏感性。例如,在經典文章《金色的魚鉤》中,學生在背誦“我”在為救老班長而去釣魚時,將文中“我”的焦急情感表現出來;在背誦老班長離去后,“我”堅定信念,誓要將老班長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中的強烈內心感情表現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經過教師的指導,可以掌握正確的背誦方法,注重每個字詞的朗讀方法,更能夠自主加深對語感的掌握以及自身的語感能力。
三、增大學生的閱讀量
當今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互聯網充斥著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其提供的信息規模龐大,盡管信息的質量參差不齊,但是經過合理地指導與謹慎地篩選后,其仍能夠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現有語文教學材料進行進一步的擴充。當今教育課堂中,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普遍配備,學校及時組織培養教師團體學習其利用方法,將最先進的教學模式融入課堂教學中。
教師應當在備課階段,從網絡上找到與當前學習科目類似的文章、詩詞等,從中截取優秀部分,制作成課堂使用的PPT中的一部分。在課堂過程中,教師完成已有教學任務后,給學生自主發揮的機會,例如,選取類似于《金色的魚鉤》表達對某個人緬懷之情的同類文章,在課堂問答環節中提問學生,讓其運用所學知識朗讀該文段,并且將其當做對該節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當堂檢測方法,舉一反三,反復強化學生的語感分辨力與正確的朗讀技巧。
在課后,可以為學生推薦優秀讀書科目,語感的培養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需要學生在課下積極大量閱讀,通過布置適當的閱讀筆記任務,幫助學生養成主動讀書的好習慣,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還解決了讀書必備的問題;其次,廣闊的閱讀量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以及文化修養,厚積才能薄發。
四、教師積極鼓勵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榜樣的作用,積極適當的鼓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對語感的鍛煉以及對語文的學習中去。對小學生來說,在學校中得到教師的鼓勵是他們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然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鼓勵不足,然而一旦學生犯了一些錯誤,教師便會給予批評,有些教師甚至不尊重學生,對其進行辱罵。這樣的做法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些學生甚至會因為懼怕教師而不敢去學校,在學校里自我封閉、不敢交朋友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擺正自己的心態、放松自己的情緒,切忌把生活中的壓力等帶進課堂,在課堂上選取合適的時機積極鼓勵學生。
例如,小明的閱讀筆記極其認真,而且課堂中的朗讀表現出色,情緒表現得當,此事教師應當多運用“在這篇文章上你可以當大家的小老師了”等類似話語鼓勵小明,小明的自信心在此時便會得到充分的鼓舞,在下次課堂表現過程中,小明也會注重自己的語氣,其他同學也會以小明為榜樣,紛紛效仿小明,在班級內部營造良性競爭的氛圍,對學生的語感培養提供了積極的環境氛圍。
語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但也不是小學生無法理解的深奧內容。恰恰相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感能夠在無形中得到極大地提升,在無形中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內涵。只要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正確的方法,結合引導性朗讀、增大學生閱讀量以及背誦量并對學生加以鼓勵,學生的語感必然能夠得到加強,以便學生為新時代的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