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獲輝
摘要:我國的信息化程度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斷的深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入到我國的各行各業之中。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如何將初中的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重點對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手段;信息技術;整合
引言: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事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教學的模式和形式。在初中的教學中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完美的整合,可以實現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與此同時,將初中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并拓展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形式。
一、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原則
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要利用辯證的思維將二者進行整合,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所以,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完美的整合要求教師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首先是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只考慮到二者整合之后的結果,教師還要充分的思考二者融合教學的過程。并且,學生在有效的整合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掌握二者整合之后的學習方法。另外,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而找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有效整合方法。另外,將二者進行有效的整合要堅持優勢互補的原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將二者進行有效整合的主要方法,教師不能一味地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也不能完全的否定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二者的優勢進行完美的整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在將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的同時,要堅持以上三點原則,才能實現二者整合的最終目標。
二、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
(一)建立動態教學模板
傳統教學之中,教師大都以口述和板書的形式進行教學,對于很多數學中抽象的內容,教師的展現手法有限,不能最快速的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之間的有效整合可以完美的解決上述的問題,并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動態化理解[1]。例如,在初中數學《立體幾何圖形運算》的教學之中,教師無法在板書中將立方體的形態直觀的展現出來,也無法及時的利用現場的物體展現立方體的結構。信息技術能夠快速有效的幫助教師建立動態的三維立體圖形,并重點突出立方體存在的節點,使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立方體的結構,并提高自身對立方體的認識,從而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深化。將初中數學的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將原本抽象化、平面化的教學內容具現化、形象化,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科學的使用信息技術
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要科學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能完全依靠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的效果,也不能忽視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積極意義。教師要利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現代的教學方法,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方法中的鞏固作用,也不能忽視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的便利性。所以,科學的利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路徑。
(三)建立自主學習平臺
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平臺,并對相關的知識點和知識結構進行展示,進而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為了將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現狀,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等內容進行綜合的考慮[2]。例如,教師可以建立數學課程內容咨詢平臺,也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發布和整理。教師還可以建立一個QQ群,將自己的板書和教學文件傳輸給學生,進而幫助學生在課后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梳理,鞏固學生的學習內容。建立自主學習平臺是加強初中數學課后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手段,也是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的重要途徑。
結論:初中數學是學生整體課程學習的基礎,融入信息技術的數學教學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學校和教育工作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融入新型的信息技術,最大程度的發揮信息技術帶給教育事業的便利條件,進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需要。
參考文獻:
[1]嚴超勝.信息技術教育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有益嘗試[J].考試周刊,2017,(73):87.
[2]曹剛.巧借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學高效課堂——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17,(2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