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摘要: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音樂教學方法中的一個構成部分,其主要借助七種不同的手勢及高低位置,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在空間內把所常的音的高低關系完美體現出來。為幫助小學生理解在首調唱名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高低關系以及調式音級傾向,使其抽象的音高關系轉變的直觀、形象,然后為師生之間展開音高、音準溝通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表達形式。本文主要講述在小學音樂課從柯爾文手勢進行音準訓練的方式方法,以期能夠為后續音樂課程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音樂;柯爾文手勢;方式方法
引言
小學音樂課是課堂上極為歡快的一門學科,對現代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作用。音樂課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陶冶情操,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綜合發展[1]。柯達伊教學手段是代表匈牙利當代音樂教育內涵豐富的教學機制,不僅是有效的教學手段,還是全面的教學結構及課程標準。柯爾文手勢正是提供教師與學生之間拉近距離的一個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在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要做到教育教學的藝術性,以確保小學音樂教學水平。所以,教學課程中運用柯爾文手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更直觀的感受音樂。
1.小學音樂課運用柯爾文手勢建立音高觀念
學生在小學時期是學習音樂的最佳時期,是學生學習音準、節奏的關鍵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從學生入學學習音樂課的初級階段開始。初級學生對音樂缺少音高觀念的認知,對于歌曲的唱法和怎樣把握好音準,這些都需要教師一步步指導。在小學一、二年級中,學生學習的音樂教材主要以聆聽為主,像音高、音準這些教學中相對較少。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會耳濡目染的融入到音高的觀念中[2]。如,在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學生傾聽一組音符1234567,同時注明音的高低。教師可以運用柯爾文的手勢將這些音符形象的表達出來,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手勢變化答出所唱音名。另外,在歌譜加入旋律線條讓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音的高低變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音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初步形成音高觀念的目的。
2.小學音樂課運用柯爾文手勢濟學寧音準訓練的方式方法
2.1運用柯爾文手勢有利于學生常準音準
梁洪來老師關于《準確的歌唱》如是說:“準確的音準訓練就是讓學生多聽,多給學生提供準確音高的經驗和經歷,只有多聽準確的音,學生才能準確歌唱”。以“聽”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相對比較安靜的環境下,引導學生仔細聆聽do、mi、sol每個音,比較感知do、mi、sol音高,建立1、3、5三音音高音級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由聽——唱,由單音慢唱——按節拍唱,變換形式有序反復地進行三音的音準練習,學生在10分鐘地磨合指導訓練中,有了相對的改善和提高。長此以往,堅持每節課都做一兩個練習,包括復習舊的和學習新的,很快就會看到學生在歌唱音準和聽覺上的進步,只有學生唱準音,才有音樂的完美。如,教師在傳授《我們大家跳起來》的歌曲時,此首歌曲旋律歡快、活潑,且節奏感明顯較快,具有一定的音樂象征。此節課,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學唱方式以便記住歌曲的旋律,這樣多多積累更多的音樂素材,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低年級學生對音準的的把握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采取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教學,首先,在播放歌曲旋律同時教師做出相應的旋律手勢,讓學生從中觀察教師做了那些音的手勢;其次,讓學生聽取旋律的同時根據教師的手勢同唱;然后,讓學生依照教師的手勢進行旋律的輕唱環節;最后,讓學生自行發揮一邊做柯爾文手勢一邊唱歌。通過環節的層層深入,使學生慢慢了解掌握歌曲的旋律。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課的教學中,促進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2.2小學音樂課運用柯爾文手勢在聲部參照中訓練音準
音樂歌唱期間,對于音調的掌握比較容易出現偏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便是由于沒有可以相應比較、調整的參照標準。而很多音樂老師也認為既然學生單聲部唱不準,就不要再進行二聲部的歌唱訓練。其實通過二聲部的訓練中,能使學生在兩個聲部互相參照調節,慢慢建立起對音準的感覺。因此,教師可利用學生已學會的歌曲進行簡單的拓展,將學生已有的音樂體驗和已知的曲目引入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新的元素中進一步感知提高。在學生學習新的音樂知識的初期,必須向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輕聲唱,能聆聽到自己的聲音和對方聲音,在聲部參照中訓練音準,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合唱習慣。通過音樂教學讓學生了解柯爾文手勢之后,教師要充分運用柯爾文手勢對音準進行輔助練習,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對于教學方式要科學合理的運用,不要采取一個音一個音的練習方法,要豐富教學多樣化,讓課堂氛圍充滿旋律感[3]。
2.3小學音樂課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音程及和聲的練習
在修訂版課標實施中提出: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4]。若一個人單聲歌唱總是很難正確把握好音調,主要是因為沒有一個相應的參照標準,在這一過程中,只要通過柯爾文手勢的輔助,對小學生進行早期二聲部訓練,才能更好的培養出準確的歌唱方式。教師要合理利用柯爾文手勢教學,在每節音樂課的內容中堅持做好一兩個練習,其中可涉及到復習和新的學習,這樣有效促進學生在歌唱音準和視覺上的提高。通過音準練習后,低年級的音樂合唱教學也會變的逐漸簡單。需要注意的是,音準練習的時間每次不要太長或者給的太多,要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
結束語
音準是小學音樂課程中重要的構成部分,只有學生在唱準音準的情況下,才能展現出音樂的美;只要教師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方法,方能解決學生的音準根本。學生了解掌握音準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培養學生堅定不移的態度,引導其進行更為科學與合理的音準掌握,本文主要是通過利用柯爾文手勢音樂教學方式,讓學生熟練掌握音樂技能,且獲得了顯著的效果,由此可證實,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現階段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廖永艷.柯爾文手勢在歌唱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考試周刊,2017,(29):194-195.
[2]丁曉雅.如何提升小學低段合唱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03):53.
[3]李靜怡.淺談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6,(03):65.
[4]施力文.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課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6,(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