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葉
摘 要:煤化工作為中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學科,主要采取的是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主導方式,目的是為了向相關化工企業長遠發展提供高水準專業型技術人才,另一方面依托企業自身資源為學員搭建課程學習平臺,更好的增強學院的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能夠為以后適應相對應的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如何能夠加強對煤化工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設計,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規范,學習企業文化氛圍,盡快融入到生產活動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煤化工;教學課程;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8.5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新技術、新工藝的大量運用促使各行業領域需要大批高素質、高技術水準人才投入到社會生產活動當中,在此期間,誰能夠將各類創新型技術快速地運用到企業生產活動當中,誰就會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煤化工作為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對于企業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為此,能夠培養并大量吸收專業技術人才對于企業發展意義深遠,同時對于個人來講能夠獲得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和平臺,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水準。
1.煤化工專業特點
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過程。但是隨著石油化工的異軍突起使得傳統煤炭化工行業發展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減,但作為能源領域內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煤炭資源的有效利用,對于保障我國能源供應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煤炭的特殊性,所具備以下特性:首先是以清潔能源為主要產品,煤化工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產品為主,進一步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其次煤化工是能源產業化協調統籌綜合型的行業領域,在同等條件下支撐著我國未來能源戰略長遠發展,同時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隨著大型生產基地的建設,帶動著周邊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充分使多種領域資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大量新技術、新工藝在產業生產過程中得到充足運用,使得整體行業發展正朝著高效、節能、創新型方向發展。
2.煤化工教學發展現狀
首先在教學內容上來講,在中專類院校的教材大在其內容的設定過程中,多數將本科類課程進行進一步的簡化,直接運用到教學實踐活動中,不能夠滿足培養實踐操作型專業人才的學院特性,同時隨著相關行業企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技術革新速度進一步加快,使得教學內容與實際操作工藝發生脫節,形成了“學無所用”的尷尬境地,也就無法形成有效的教學成果。
其次多數中職類院校的教學課堂多以傳統的應試高中課堂模式為主,實踐活動和講課方式方法都停留在傳統的提問—回答的講課模式當中,無法做到與實際相關聯,一方面限制了教師授課的思維方式,以單一、古板的方式將知識點硬塞給學生中,另一方面,限制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職業操作技能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不能夠實現以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專業技術操作人員培養的目標。
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多數表現為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實驗、工藝步驟演示等由老師去做,學生底下觀看,使學生不能夠真正做到親身參與課程實踐活動,無法領會到技術工藝精髓,職業素養得不到實踐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不得到提高,不能夠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成果,致使學員學習積極性不能夠中分調動,教學資源不能很好的進行利用。
3.煤化工教學改革路徑
首先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采取集中培訓、學術探討、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等措施,加強教師之間交流互動,實現教師團隊共同進步,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其次,針對院校課程實際情況,設置與課堂和實踐活動聯系緊密的專業課程書籍,做到不脫節,使實際技術運用和理論論證能夠相互協調應用,更好使學員能夠將所學知識技術得以利用。此外,積極與煤化工企業聯合,將課堂引入到生產實地當中,通過實地實踐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之下,能夠讓學員親身參與到課程實踐當中,使其能夠更好地對技術、工藝加以理解,進而以最短的時間內提高學員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水準。
4.結語
加快煤化工教學的改革進度,實現對教學成果的有效提高,是當下職業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能夠在新的教學實踐下培養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操作人才,助力煤化工企業快速發展,提升自身社會價值,是我們所樂意看到的,也是未來我們所期望的,我們應當進一步重視為學員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促進他們對相關技術、工藝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就業率,促進他們能夠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努爾比亞·艾克拜爾.中職煤化工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J].知識經濟,2016,(8):173-173.
[2]楊進.煤化工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2,(7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