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偉
【摘要】:是誰點燃了我的閱讀心燈?是我的爸爸媽媽,是我的啟蒙老師。閱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讓孩子愛上閱讀,成為終身的讀者,并不簡單,它需要技巧,需要誠心,更需要激情與堅持。
【關鍵詞】:自主 課外 閱讀
課外閱讀應該是一種學生自愿主動,以關注內容滿足實際需要為中心,放松愜意、無負擔的閱讀。它帶給學生的是一種喜悅與滿足,是件快樂的事,會產生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學生在讀書中感動、快樂,在滿足娛樂需要的期待中伴隨性的獲得知識,啟發想象和創造,享受探求知識的快樂。然而現在的課外閱讀往往成為了孩子們的負擔,他們不愿意去多讀書、讀好書,教師也不知該如何去點燃孩子們的閱讀心燈,指導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如何幫助孩子從課外閱讀中找到樂趣成為了急需探索的話題。
一、何炳章先生的理論指導
“嗜書如命,每天閱讀,務成習慣,堅持終生”這是教育家何炳章先生在指導學校進行中小學生課外閱讀上提出的核心理念和目標。
何炳章先生在著作《從教育原點出發——“自育自學”理論與方法》一書對課外閱讀做出了科學地、鮮明地、準確地闡述,他認為:課外閱讀不是可為可不為的“個人行為”,而是非為不可的“國家要求”;課外閱讀不是可有可無的額外負擔,而是與課內學習平起平坐的分內任務;課外閱讀不是可“正餐”可“快餐”的閱讀,而是讓經典書籍先入為主的閱讀;課外閱讀不是可今天讀可明天不讀、可此生讀可彼生不讀,而是每生必須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直至終生;課外閱讀不僅是擴大學生知識面的閱讀,而且是適時儲蓄童年精神的閱讀;課外閱讀指導不僅是語文教師的事,而且是所有學科教師的共同使命;課外閱讀不僅是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的閱讀,而且是教師作出表率、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閱讀。
二、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閱讀引導
做一個點燈人,點燃孩子的閱讀心燈,讓孩子愛上閱讀,成為終身的讀者,并不簡單,它需要技巧,需要誠心,更需要激情與堅持。以下是我在閱讀過程中的幾點嘗試:
(一)班級讀書會
班級讀書會,顧名思義就是以班級為單位,有計劃地開展班級讀書活動,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討論和交流。班級讀書會的形式有很多種:有以“閱讀指導”為重點的、有配合“閱讀課”做延伸教材的、有采用“學習單”形態運作的、有轉型或仿造“成人讀書會”模式的、有以“相關活動”為主要訴求的,也有混合其中一兩類來進行的。我們班的班級讀書會形式就比較多,一般我會根據所選擇的書目,開展不同活動,我們班曾經讀過的《愛的教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都經常采用“學習單”的形式進行,老師看完孩子的學習單之后,了解了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哪,上課與孩子就有針對性的去聊,注意我用的是“聊”,我們語文老師經常性會把閱讀課上成了語文課,這是我們的通病,《和孩子聊書吧》這本書讓我獲益匪淺,就像平時聊天,發現彼此共同的興趣,厘清自己的想法,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低段的孩子,和他們聊書,其實就是給他們講故事;和中段的孩子聊書,重點應放在體驗上,表演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記得孩子們在讀《魯濱遜漂流記》《西游記》時,很多精彩的片段適合改編成劇本,孩子們就比較喜歡通過表演進入書中的人物世界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創編能力;和高段的孩子聊書,重心應放在思考,《西游記》這本書我和孩子聊得話題有:被誤會了怎么辦?如果讓你挑選隊友去取經,你會帶上誰?我們班在讀這本名著時,我還嘗試在班級開展了一次班輪賽,圍繞“孫悟空”這個學生最喜愛的角色,帶領學生對這個人物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孫悟空身上的神性和魔性。
(二)班級圖書角
充分組織和利用圖書角。為了彌補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車”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隨著我們學校對閱讀的重視,現在我校圖書館的藏書越來越豐富,除了開設的閱讀課,每天中午進校后,也對學生開放半個小時,為學生的閱讀打開了方便之門,課表上也安排了閱讀課,我校的語文老師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圖書館資源引領孩子進入閱讀的天堂。
(三)好書推薦會
每生推薦自己看過或發現的好書,以不同的形式來打廣告,以此帶動班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好書帶來的樂趣。我們班每學期開學時,會組織一次,介紹假期生活中的讀書奇遇,例如有學生推薦神秘、冒險、刺激的《數字城堡》、《吹牛大王歷險記》,溫馨的經典童話《小王子》等。這些經典兒童文學書籍既是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的課外讀物,適合他們的口味,又能促進他們完美地發展,純凈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當然學生推薦,教師也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學期中,我班還會開展一次“好書推薦”交流大會,有學生自主選書推薦,不斷推進孩子們的閱讀,讓閱讀變成他們的興趣使然。
(四)閱讀=作業
我們可以每天布置學生回家作業時,將閱讀課外書作為一項常規作業,占據一個小時,每天一小時,以鞏固所學的閱讀方法,設計一份簡單的閱讀單,家長的密切配合,將閱讀落到孩子們的生活實處。課外閱讀,是一個長久的學習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有效指導將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收集材料、匯總信息,結合課堂教學使課外延伸閱讀反饋于日常教學,真正實現閱讀的目的。使學生的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誠然,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很容易松懈。為了使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每學期都要制定閱讀計劃,上好每周一節的閱讀課;可以定期舉行一次讀書報告會,讀書經驗交流會;圖書漂流也是一種不錯的形式;學期末,可以展覽了優秀讀書筆記,進行的閱讀檢查,推選“閱讀之星”等。
正如何老先生所說的“化整為零,積少成多,天天堅持,務成習慣”,以此為法寶來抓好學生終身受益的閱讀工程,讓每位學生能夠在他們成長的黃金時代,閱讀經典著作,背誦黃金詩文。
“自育自學”思想及其實驗,是一種既有歷史繼承姓,又有當代性和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驗,“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為“自育自學”實驗的子課題之一更加體現了它的當代性和創新性。前人探索出的理論成果猶如一盞明燈照亮著人們前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論聯系實際,運用于實際,相信定會在這漫漫長路中尋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