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漢霞
【摘要】: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是指學生接受語文課程教育,經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初步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相關素養,然后在此基礎上有機結合基礎教育課程的共同核心素養,逐步形成能促進個人終身發展,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最基本的知識、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具有基礎性、動態性、終身性等特征,通過樹立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創設問題情境,實施探究式教學等策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 特征策略
一、引言
課程標準不僅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定用來規范教材編寫、進行教學及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性、指導性文件,還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故基于現行的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詳述內容來分析、探索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指向、分布以及培養路徑等,不失為研究語文核心素養的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路,以期為將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課程與教學的進一步改革提供參考和依據。
二、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集中體現。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具體包含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及其最初的責任。它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語言學習課程”的具體體現,是學生素質的體現、能力的提升和課堂的實施。語言的建構與應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積極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漸掌握語言的特點和對祖國法律的運用,形成個人的言語體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是正確的、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突出表現為學生獲得對語言表達和文學形象的直覺體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深化對文學形象和現實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并有理有據、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發現。即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三、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研究
語文教學的課程標準,不僅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定用來規范教材編寫、進行教學及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性、指導性文件,還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故基于現行的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詳述內容來分析、探索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指向、分布以及培養路徑等,不失為研究語文核心素養的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路,以期為將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課程與教學的進一步改革提供參考和依據。
(一)樹立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理念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是語文課程的評價者,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樹立語文教師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課程改革的第一階段完成了教育價值觀的轉變。課程改革“重新開始”的標志是教育知識觀的轉變。
(二)提升學生素養課堂教學參與度
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應該積極配合并參與進教學中來。現在很多學校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提供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例子和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等形式,促使學生發散思維,探究問題,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掌握學科知識。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主體,學科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自學能力,發展學生的自我管理,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并探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些能力適合語言的特殊能力主題和語言教學主題,也適合所有不同情況和所有人的關鍵核心能力培養,符合語文核心素養的標準。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一旦學生語文核心文化素養形成,它將逐漸積累,伴隨學生的一生。并且還將發揮其獨特的教育功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還沒有最終確定,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的模式也在構建之中。各界語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須積極參與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建設中來,為廣大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中小學最重要的基礎,通過對課程標準文本的分析,初步確定了語文核心素養的準確方向。然后結合語文的核心素養,探討課程建設、教學與學習。總之,對中國核心素養的早期關注和深入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漢語課程的價值取向,把握中國教學改革時代的脈搏。語言的核心素養,尤其是“語言”素養的思考和討論,將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語文學科的核心需求,并根據漢語的核心素養,探索和實施教學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