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軍 凌娟
【摘要】:政府對民辦高校沒有任何資金投入,辦學經費全靠自籌,為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保證教學質量,學費相對公辦高校比較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問題尤為突出。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認真處理好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問題,也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所在,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改革開放成果的鞏固。
【關鍵詞】:民辦高校 學生資助 困境 對策建議
一、民辦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困難
1、思想困境:認識不足
一是政府資助部門對于民辦高校資助工作缺乏信任,重視不夠。我國民辦高校發展歷史非常短暫,各方面根基較淺,整體辦學水平與公民高校相比處于劣勢,社會對民辦高校的認可度還不是很高。因此,政府資助部門對民辦高校缺乏信任,對民辦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不是很重視,下拔的資助名額和資助經費相較于公辦高校的比例要低一些。二是民辦高校自身忙于發展建設,以及民辦高校教職員工本身在民辦高校缺乏地位感和歸屬感,對工作包括學生資助工作重視不夠,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缺乏關注和關心。當前,我國民辦高校大多處于求生存、謀發展的時期,工作重心放在校園建設、招生等方面,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學生資助工作確實存在重視不夠的問題。
2、資金困境:經費不足
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和建設發展經費全靠自籌。絕大多數民辦高校走的是“以學養學、滾動發展”的道路,它是一種建立在少量資金或是“三無”(無先期投資,無自建校舍、無專職教師)基礎上,主要依靠收取學費來維持其運轉,學費幾乎成為人多數民辦學校唯一的資金來源。據統計,80%的民辦高校收取的學費占其經費總收入的90%以上,學校經費自然十分緊張。在民辦高校自身發展建設資金籌集尚困難,更有部分民辦高校自身的運轉資金都難以維系的情況下,一些民辦高校根本無力拿出更多的資金來用于學生資助。
3、操作困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困難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缺乏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操作存在較大的困難,這是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的共性。一是認定標準不統一,缺乏科學性。教育部、財政部雖然出臺了指導意見,但只是一個指導和參考性意見,缺乏具體的相對客觀的量化操作標準,難免出現不科學的認定,這影響到貧困助學工作的實效性,甚至會造成不良影響。二是認定方式過于程序化、表面化,難以確保認定工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各高校認定貧困生的一般程序是依據學生檔案和入學時學生開具的縣、鄉、村三級貧困證明,依據學生自述,參照學生日常消費狀況,通過談心、班會等形式給予確定。三是認定工作量巨大,效率低,使貧困生救助工作嚴重滯后。
4、法律困境:法制化管理缺失
新的學生資助體系,停留在政策層面,未上升以法律層面,缺乏公信度和約束力。資助政策由于定位欠準確,缺乏規范化和法制化管理,尤其是對各級政府以及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社會力量,其資助的責任、監督形式以及受資助學生的權利和義務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形成規范的資助制度和長效的資助法律體系。這一點無法適應進一步完善多元化資助體系的要求,不利于我國高校學生資助體系的健康發展。
二、民辦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對策建議
1、提高認識,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資助理念
民辦高校經歷多年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民辦高校的數量逐年增多,各投資主體對民辦高校的熱情依然高漲。不難預料,在未來的時間里,還有許多民辦高校相繼誕生,各民辦高校之間的競爭也隨著發展而更加激烈。而民辦高校想要提高競爭力,就必須提高認識,重視學生資助工作,關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民辦高校在社會上的認可度。而在學生資助工作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論,將“以人為本”貫穿資助管理、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工作全過程。
2、加大投入,足額提取資助經費
這里所指的加大投入,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對民辦高校發展建設提供資助,二是民辦高校按規定足額提取專項資助經費,加大資助投入。當前,我國政府對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采取的是雙軌制的財政政策。世界各國私立高等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表明,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私立高校也有權獲得公共財政資助,而且大凡成功的私立高校,都有公共財政資助,有的財政資助甚至占到了學校財政收入的大多數。此外,政府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嚴格要求民辦高?!鞍凑諊矣嘘P規定規范辦學、從事業收入中提取4%—6%的經費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辈⒔①Y助經費定期核查制度,對于未足額提取資助經費的,采取處罰措施。
3、建立科學合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
一是制定科學可行的認定標準,建立暢通可信的學生信息網絡檔案和貧困生數據庫。為了使資助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準確把握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程度,就必須制定一個相對客觀的量化標準。二是嚴格認定程序,提高認定方式的規范性和公正性。當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難,既有制度缺陷,也有人為原因。要解決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這個現實問題,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加以改進。三是加強宣傳教育,并建立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監督機制和績效考評體系。四是加強誠信教育,培養禮讓新風。
4、加強立法,使學生資助制度法制化
一是政府部門和高校在學生資助方面的職責和功能法制化。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上,政府負有不可推卻的責任,應當成為資助的主體。二是監管制度法制化。加強國家和社會對學生資助運行的監管力度。依法成立或賦予特定部門行使監管職能,對于高校的學生資助政策進行審批,并對其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管。成立涵蓋學生資助的獨立仲裁機構,負責處理高校學生資助的投訴,并就如何處理投訴提出建議。三是學生資助制度法制化。通過學生資助制度法制化建設,建立合理的國家助學貸款還款方式和資金回收機制。在助學貸款的管理系統中,資金來源和資金回收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國家要為國家助學貸款資金來源提供法律保障,規范還款期和還款方式。
【參考文獻】
【1】余遠方.北京高校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石春雨.淺析高校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體系的困境及對策 [J].科教導刊,201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