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郡紅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不但關系到畢業生的生活與前途,還與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息息相關。高校大學生存在著就業創業能力不足、就業指導實踐不夠等問題。本文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與建議,只有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創新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模式,才能夠切實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水平,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1 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現狀及問題
1.1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不足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知識文化的普及,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的也越來越重要,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素質與能力正在受到市場與企業的考驗。在市場就業的格局下,大學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實行自主擇業,這一方面給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領域,另一方面也使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職校教學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據調查,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現狀不夠樂觀,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社會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認可度不高,相當一部分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不滿意,據了解,高校大學生在職業觀念素養、知識文化儲備、實際操作技能水平、溝通合作能力、創新創業理念、專業應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現仍舊有待提高。除此之外,高校畢業生自己對職業道路也持觀望、迷茫態度,在實際就業工作當中,畢業生往往感覺自身專業技術不夠硬、實際操作水平并不流程等,容易產生就業焦慮與職業倦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意識與就業能力現狀亟待提高。
1.2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實踐不足
高校基礎理論知識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基礎,然而僅僅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如果高校大學生的創業就業指導實踐不足,就業創業指導實際經驗缺失,則會直接影響高校大學生的上崗就業。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實踐不足。一方面,部分高校只重視基礎理論知識,不關注創業就業指導實踐工作,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基礎較差。未能充分注重校企合作、訂單教學,在常規教學當中忽略了加強就業指導和校企合作,沒有加強重點專業的建設,未能充分提高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另一方面,高校的學生實習工作不到位。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未能及時協調各方關系開展就業市場調查和對外就業聯系,沒有充分向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和信息方面的服務,不能定期,定量對高校畢業生進行實訓課程,沒有使學生真正得到實訓操作成果。高校對大學生實習的投入較少,大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夠高,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不能相結合,學生不能夠較快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
2 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相關對策
2.1完善就業指導,革新就業觀念
要完善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端正高校大學生的學習觀與就業創業觀。高校要優化院校專業設置,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立健全就業創業指導體系,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身的就業創業指導方法,樹立擇業目標與就業信心,創新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意識與觀念。一方面,在進行創業就業指導過程中,要注意實訓與實習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聯系,通過組織學生到對口單位參觀訪問,使其親身感受各種職業對人才素質的具體要求;通過開展社會調查、參加學校組織的歷屆畢業生情況追蹤調查等多種活動,使大學生了解本專業行業發展趨勢及用人需求;通過安排大學生到試點單位進行短期實習,引導其逐漸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要完善就業指導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將就業指導提到學科建設的高度,以人為本,對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創業指導,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與水平。同時,在就業指導過程中,除了向大學生傳授相關就業創業知識與技巧,還要積極培育大學生健全的擇業觀,塑造其堅持不懈的就業創業精神,為其就業創業道路打下夯實的精神基礎,切實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2增強就業實踐,提高就業能力
高校大學生學習過程中不但要掌握基礎的理論文化知識,更要具備過硬的實際操作技能與專業應用能力,這就需要高校及有關部門在培養大學生的時候實訓與實習相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應校企聯合,結合市場辦學,突出重點專業。加強就業指導和校企合作,加強重點專業的建設,積極開展“訂單”培養,進一步提高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各高校應經常性地聘請一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對在校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協調各方關系,開展就業市場調查和對外就業聯系,向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和信息方面的服務。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專業實訓教學環節,規范高校畢業生實訓地點,豐富學生實訓內容,強化專業實訓力度,并定期,定量進行實訓課程,使學生真正得到實訓操作成果;另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學生實習,要以“校企結合”為基礎,加大對學生實習的投入,結合學生專業發展與企業用人需求,定期安排學生去相應企業進行實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使學生能夠較快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
2.3創新培養模式,鼓勵創業就業
當前社會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對于各高校的學生來說,創業符合大學生富有激情、就業方向明確、專業培養較好等就業特點,創業無疑成為了大學生順利就業的最佳選擇之一。為了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學校要創新培養模式,鼓勵創業就業。首先,學校要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由專業就業規劃老師為學生指名創業方向,使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以及成才觀,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增強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自覺性,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的準備;其次,要進行創業培養與指導,要開放學生就業創業理念,創新培養模式,以“創業產業孵化園”、“創業小基地”、“創業項目大賽”等多種方式幫扶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同時,要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體驗活動,并通過邀請創業成功的畢業生現場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到企業拜師學習創業技巧、師生合作共同創立創業項目等多種活動激發大學生創業激情,增強創業信心。對于大學生自身來說,要對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對創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確定最佳的創業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有創業意識的高校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時間,提前制訂創業規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有利于自己創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3 結束語
當前社會是經濟發展水平高速發展的時代,是就業創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高校大學畢業生要想站穩腳跟,順利就業創業,就要不斷增強自身文化知識與相關專業業務素質,提高自身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自身行業競爭力。據統計,2017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1.6%,然而56%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存在著專業技術不過硬、職業心理焦慮、專業就業不對口、職業目標迷茫等問題,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問題亟待加強。各高校要做好創業就業指導幫扶工作,優化課堂專業課程設置,加強畢業生的實訓實習訓練,創新高校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企業呼喚高質量、高素質的勞動者,學校期待高水平的畢業生,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高校大學畢業生加快專業技術訓練,不斷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相信只要我們高度重視加強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工作,就一定能夠為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