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敏
新課程改革方案的推行旨在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如何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文作者一方面就互聯網環境下的微課平臺與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相互結合淺談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且對可能的積極影響進行了闡述,另一方面是基于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下如何創建一個更加智慧的課堂來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行淺談,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啟示。
1 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1 利用微課更好的進行課堂導入教學活動。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般”,課前的導入階段對本堂課能否順利的開始和進行下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許多老師的課前導入疲于應付,對課前導入的質量好與壞不管不顧,導致學生在一開始就失去了興趣和熱情,對于高中數學而言,簡單、形象的課前導入尤為必要。教師在課前能夠借助微課,播放一段與本堂課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不僅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迅速安靜下來,而且能使學生快速的進入課程內容中去,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視頻來引導能起到比傳統課前導入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微課能起到引導、示范作用。高中數學重理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教師起著引導和示范的重要作用,但是教師的示范水平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對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任務都能面面俱到,這個時候可以借助微課適當的替代和輔助教師進行數學理論講解,通過微課可以更清晰的展示理論框架、解題思路等等,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效率,跟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利用微課輔助教學更能提高課堂效率。除此之外,如果僅在一次播放下學生沒有掌握的情況下,還可以反復對所需要的內容進行播放,直到掌握為止,更加有利于學生掌握;或者說對于沒有看懂的某個部分可以反復學習,直到學生全部理解和掌握。
1.3 微課能夠強化重點部分的理解。在數學教學中,大多數內容十分抽象,學生對這樣的內容難以理解,不易掌握,這個時候就可以借助微課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環節重點學習,如果僅僅靠教師一人之力,解決每個同學數學學習的困難是很困難的。
1.4 微課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傳統的教育模式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都對學習者的學習內容和范圍有一定的限制,學生基本都是按照教師的規定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缺陷進行面面俱到的輔導,并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微課教學克服了以上不足,通過微課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長處和某個薄弱環節進行選擇性學習,實現實質意義上的個性化發展。微課的學習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思考和溝通能力。
2 創建智慧高中數學課堂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課堂極具靈活性,因此,教師的課堂上設計也要符合靈活這一課堂特點,促進學生更快更好的融入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讓課堂成為一個交流的平臺,在輕松的氛圍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1 分層教學模式。一方面,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智慧課堂提倡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要從學生的優勢出發,發覺學生的優勢。因此,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不僅能實質性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能發覺不同學生的不同優勢。比如,對于學習相對優秀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基礎扎實,教師可以盡可能的鼓勵他們拓寬學習范圍,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教師指導他們做一些有難度的題目;學習中等的學生,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但是他們一般學習方式單一、比較死板、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弱,他們不能及時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于此,教師對這類學生應該更多引導,幫助學生改正學習中的問題,鼓勵他們和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交流;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基礎薄弱,對學習興趣不高,缺乏自信心,更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對于這列學生來說,教師要從他們的基礎抓起,培養他們的基礎學習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切記不能揠苗助長。另一方面,對學生要進行分層教育。智慧課堂體現以人為本,在課堂上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加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即育人,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優等生的教育和培養要有科學的方式,主要是引導幫助,以鼓勵激勵為輔助,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素質酌情進行批評教育。
2.2 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利用“還課”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課堂聽課內容進行反思,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思考知識之間的聯系,掌握一定的數學思維方式,另一方面,通過反思還可以獲取有效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的策略,構建良好的數學知識構架,提高數學學習效率。還可以鼓勵學生建立糾錯本,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錯題本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經驗積累的寶庫,更為教師改進教師方法方式探索教學規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依據,也能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本文主要從互聯網信息化角度去分析教學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但是,互聯網的應用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本末倒置,基于互聯網信息化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和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相比較,固然有無與倫比的優點,但是也不見得全部是好處,教師在教學時如果過分依賴于互聯網所帶來的便利,而忘記一個教師的本職工作,這是要不得的,如果一個教師完全依賴多媒體,沒有課下的精心備課,沒有課堂的板書,這對學生和教師自身的發展都是不利的,“教師連板書都不會寫”的事情不是傳聞也不是炒作,而是對現在那些在其職不謀其事的教師的嘲諷,因此,教師在運用互聯網帶來的成果的同時,也要把傳統的教師應該有的作風和行動繼續保持下去,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手段只是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輔助工具而已,不能成為教學中的主體,這一點,教師應該明白。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