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平
在服裝工藝教學中,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做學教合一”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做學教,是教室、實訓場所的合一,是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合一,是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徒弟角色的合一。為了更好地提升中職服裝結構與工藝教學質量,培養出受企業、行業、社會歡迎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有用人才,探索將 “做學教合一”的模式運用于中職服裝工藝教學中,就成了專業教師研究的課題。
1 “做學教合一”在中職服裝工藝教學中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1.1 中職服裝工藝“做學教合一”教改實驗項目的理論價值
在服裝工藝教學中,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做學教合一”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做學教,是教室、實訓場所的合一,是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合一,是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徒弟角色的合一,更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做學教合一。
1.2 中職服裝工藝“做學教合一”教改實驗項目的實踐價值
(1)“做學教合一” 關鍵在做,是教師怎么做,學生怎么做。在項目理論的引領下,使得傳統的服裝工藝技能課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學生學得扎實,做得開心,老師教得輕松,做得有效。
(2)互聯網背景下的做學教合一,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做學教,更是師生基于互聯網,融合現代教育技術,拓寬了做學教的時空,有效實現了多層次的互交。我們運用網絡媒體,賦予了做學教更廣闊的意義。
“做學教合一”在中職服裝工藝教學中的實踐,不僅對服裝縫制工藝有著指導意義,更對服裝專業的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樣也能積極地引領著中職技能課的及教與學。
2 “做學教合一”在中職服裝工藝教學中實踐的主要內容
2.1 “做學教合一”所達目標
(1)對傳統意義上的“做學教合一”的一次突破,不是簡單的重復和照搬,是理念上的升華和提升,并在做學教中讓學引思。
(2)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更賦予了它更深更廣的含義。網絡背景下的“做學教合一”,能夠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快樂指數,加強教師教學的成就感,增強師生共同的幸福感,提升教與學的有效性,增加學生適應時代的核心素養。
(3)教師不僅是教學者,還是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領導者。教師要促進本專業教育教學、科研向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在一定的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以趕上MOOCs(慕課)這趟教育教學變革的高鐵。
2.2 “做學教合一”主要內容
(1)“做學教合一” 在中職服裝工藝中教學模式的重新構建。
(2)“做學教合一” 新型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的重構。
(3)“做學教合一” 新型教學模式下,“互聯網+做學教”的運用。
(4)“做學教合一” 新型教學模式下,對師生評價方式的創新。
3 “做學教合一”在中職服裝工藝教學中實踐實施過程設計
3.1 “做學教合一”項目研究思路:
《中職服裝工藝》“做學教合一”教改實驗項目是對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傳承和弘揚,更是對“做學教合一”理論的突破和升華,尤其是網絡背景下的“互聯網+做學教”,更具其實踐意義。
3.2 “做學教合一”項目研究方法
(1)文獻法(2)調查法(3)行動研究法(4)實驗法
3.3 “做學教合一”項目團隊
參與本項目的人員共10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1人,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老中青結合,更有利于傳幫帶,團隊有較強的教學實踐經驗,愛崗敬業,思想活躍,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大多是服裝工作室的成員。
4 “做學教合一”項目實施的保障條件與主要措施
4.1 保障條件
(1)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省市教科研機構的專業引領,省市優秀團隊的幫助,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能提供不少于10萬元的實驗工作專項經費,獨立的專業工作室,硬件的配備。
(2)團隊素質:勤學善思,合作進取,勤懇奉獻,實干創新,追求卓越,團結一致,求實創新,工作團隊力爭成為全省全市的職教標桿。
4.2 項目實施的主要措施
1.理論引領,理念先行。2.學校指導,由工作室實施。3.開設公開課、說課、聽課、評課、論壇、校內外教研活動。4.對實驗班級的確定、實訓場地優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實驗課程編制(視頻)。5.完善網絡、一體化的多功能設備。6.與有關高職院校、行業企業交流合作。 7.利用各類平臺:網絡、媒體、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微信群、QQ群等平臺,建立教師群、師生群。8.通過微課,PPT、動畫視頻、錄像視頻、網絡慕課、師生參觀企業、市場調研,感悟服裝企業文化,體驗服裝企業環境,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增加學生對專業執著和熱愛。9.通過每年一度的學生作品對全校師生的展示,通過舉辦每年一度的服裝小市場,提高專業的認知度,提升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營銷意識。
在中職服裝工藝教學中踐行“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專業素養的形成和應用能力一定會有較大的提高,有利于中職學生找到更適合的學習路徑,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更有利于使得教師自身專業成長。并培養出受企業、行業、社會歡迎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有用人才。
(作者單位:鹽城市高級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