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娜
區域游戲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實際需要,有目的、有計劃的投放材料的過程和幼兒自主選擇、操作與擺弄材料的過程融合起來進行的。要使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展,就必須必提高區域游戲的質量。豐富而適宜的區域材料,是提高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它會影響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地玩耍中各種能力得到提高。
一位游戲專家指出:“游戲材料只是游戲的一個必要條件,在沒有與游戲有關的直接和間接指導的情況下,游戲材料本身不會有教育意義和可解釋性。”因此,如果想充分利用好材料這一教育手段,就需要教師在材料調整中有一定的教育策略。教師根據觀察到的幼兒行為,及時調整材料。那如何提高老師們對區域材料調整的科學性、專業性,本學期我們針對區域動態調整也進行了系列的園本教研:
1 現狀分析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雖然大多數教師都對材料提供的動態性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在行動中卻往往表現出觀念與行動脫節等現象。主要表現在:
1.1 “應付檢查”,材料調整缺乏持續性。
在日常教學中,很多老師經常由于參觀、檢查、開放等任務、教師加班趕制調整區域材料,不追隨幼兒發展的實際需求,違背幼兒發展上的個體差異,為了應付檢查而調整材料,檢查過后材料又是一成不變。
1.2 “追求精美”,材料調整缺乏有效性。
許多教師在材料調整中,經常將原有的材料全部拋棄,換成新的內容。有時會為追求形式的花哨、新穎、教師不斷更新內容,有時還會為了追求外表的美觀,浪費大量精力、腦力,造成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的浪費。
1.3 “拿來主義”,材料調整缺乏系統性。
許多教師在調整材料中往往出現為“換”而換的意識,缺乏對幼兒材料使用的觀察,目標意識薄弱,往往出現照搬照一些網上看到的區域材料,隨意更換等行為。造成了班班相似、缺乏個性以及幼兒發展上零散性。
2 多形式教研,力追區域調整的“常態化”與“專業化”
如何激發教師們組織區域活動的內驅力呢?對此,我們作了很多思考,力求通過開展多種教研活動引導教師主動學習,讓區域調整能做到常態化與專業化,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教研活動:
2.1 分領域承包,主題審議審初稿
教師專業發展存在明顯的層次性與專業性,不同教師的個人專業與愛好也有所不同,為了讓各班在創設區域的時候能夠同步前行,減少老師的工作量,我們將主題區域各領域的創設讓老師們根據自己的擅長點進行承包,初步構思區域的框架,在主題審議時,每人交流各自承包領域的區域材料投放內容及玩法,以此思維共享。例如在中班主題區域《豐收的秋天》區域審議時,由美術專業的老師承包美工區點子的搜集、由數學專業的老師承包益智區材料的創設,再交流分享中,各班可以結合其他老師的分享及班級孩子的興趣點,迅速形成班級區域創設的初步方案,提高創設的效率。
2.2 每周調整,相互學習促反思
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的難點。起始階段,我們并不要求教師一下子達到很高的水平,而是讓他們在實踐中慢慢掌握材料投放的竅門,前提是一定要基于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尋找材料調整的依據。為了督促老師們做到這一點,我們設計了“每周區域動態調整表”,老師們將平時觀察到的孩子游戲行為加以分析,思考如何添加或改進材料的投放,圖文并茂地寫進表格里。同時,為了更好地讓其他班級的老師相互觀摩,我們利用QQ群創設“每周區域調整”群相冊,各班將自己的調整實錄以照片的形式傳至群相冊,利于大家相互學習,借鑒經驗,行政也會結合各班調整的情況,撰寫反饋建議。
2.3 每月逛逛,結合實例分享經驗
每位老師在每個主題的開展過程中,都要去別班逛逛,逛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平行班主題開展的情況,可以吸取其他班的優點,創新的運用到自己班級中。能力強的老師可以提出些建設性的建議供同伴參考,同時在逛的過程中也要完成任務,將自己觀摩到的有效的材料投放的案例和還有待提高的案例拍攝下來,將照片傳至QQ群,每月會請老師輪流擔當主持人,大家集體交流觀摩到每個區域的有效性與問題,也是促使教師主動更新材料的過程。因為大部分老師是好強的,要面子的,我們通過逛逛這個催化劑,促使教師自我意識上的更新,交流中聽見同伴的贊揚會有一種自豪感,勁頭也就會更足了。
2.4 注重觀察分析,共研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我們會組織教師拍攝一段孩子區域游戲的場景視頻,在同一場景中老師們同時觀察記錄該名孩子的活動過程,獨自分析后交流彼此間的體會和感想。大家置身于具體案例的情景中,直面事實、細述情節,案例內隱的核心價值隨著討論和詮釋逐步呈現。借助實例,大家能深入分析該區域材料是否有效,接下來該如何調整,使教師能將案例中的各種要素與自己的工作情景結合起來,遷移反思、感悟建構,找出共性問題,從中學會分析質疑,學會選擇和運用。
在調整材料的實踐中,我也不斷的在反思自己的工作。老師們開始真正學著了解、傾聽、認同、順應孩子,對教師教育專業化的水平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通過常態化的教研,既滿足了區域活動的主動、有序發展,更滿足了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也增強了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了教師校本研修的吸引力,真正變“要我研”為“我要研”,我們還將繼續深入研究。
(作者單位:常州市新北區薛家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