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攝影普及甚至泛濫,使其脫離原有的專業攝影特權,成為人人可以參與共享和交流的審美經驗,其帶來社交革命,也是一次影像的巨大變革,它改變了人們的觀察習慣和攝影方式。用手機去拍照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狀態。無論是否愛好攝影,拍完照發朋友圈已成為必然,通過影像的記錄與分享,發現一種完全不同的影像敘述方式。如何看待手機引導的公民攝影時代,借助社交媒體QQ、微信、微博等又是如何去改變和擴大攝影作品傳統的生產和傳播途徑,未來手機攝影將如何發展,是值得深思和實踐的。
關鍵詞:迅速發展;共享;傳承;便捷
中圖分類號:J4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7-0012-02
Abstract: photography popular, even make it out of the original professional photography privilege, as everyone can participate in sharing and exchang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his social revolution, is also a great change of the image, it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s habits of observation and photography. Taking pictures with your mobile phon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fe. Whether or not he is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it has become inevitable to shoot the circle of friends. Through the recording and sharing of image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way of video narration is found. Think of mobile phone boot citizen photography era, with the aid of social media QQ, WeChat, weibo, etc and how to change and enlarge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al photography, photography will be how to develop the future mobile phones and is worth thinking and practice.
Key words: rapid development; Sharing; Inheritance; convenient
新型相機和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改變攝影的方式,催生出新的攝影形式和門類,手機攝影的發展依賴于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
1 科技迅速發展的帶動
手機攝影的迅速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手機攝影元件的迅速發展推動了手機照相功能的進化,手機廠商以“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技術研發的方向”在高速的發展,其發展的速度著實出人意料。手機只有一兩千元的價格,卻具備百萬甚至千萬像素的拍照功能,對于并不追求極致畫面效果的消費者,手機顯然更具吸引力。因為購買可拍照手機意味著花很少的錢就能擁有清晰的照片、移動的互連設備、走到哪里也不會和朋友失去聯系的移動終端,開發人員在手機拍照功能上的用心,注定手機攝影能夠在攝影領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手機拍照之后需要上傳至電腦,再進行復雜的后期處理的數碼相機。豐富的圖片處理軟件使得處理各種照片,改變圖片風格、美化圖片變得簡單快捷。再加上圖像處理軟件簡化了復雜的工具增加了手機攝影的趣味性,這些以前專業人士才能做出來的圖片處理效果在手機應用中得以輕松體驗。用戶只需下載中意的照相軟件,人人都可以輕松成為圖片處理大師。
2 人人參與的公民攝影時代
圖像傳播的方式正在被改變,從現實空間到網絡空間,也是一次網絡社交的革命,它改變了人們的觀察習慣和攝影方式。手機產品持續的改進與升級,社交平臺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拍攝的方式,還改變了圖像信息傳遞的方式,令圖片的分享與觀看變得簡單、快捷。攝影展在未來的觀看形式和展示設計上也有著很大的創作空間。也許在展廳里大家所看見的,并不是一幅幅作品,而是能與觀看者產生互動的行為,通過其他介質來欣賞作品,讓圖像的傳播方式變得更加多樣性。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發現手機拍攝的對象主體更自然、生動,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手機拍攝。手機攝影提升了普通大眾的審美,首先,用戶是想去記錄生活中的瞬間。其次,用戶可以用手機軟件修圖,希望通過影像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形成文化的傳遞。通過手機攝影找到自己的樂趣,表達自己的態度。
3 引導傳承、傳播民族精神的文化需要
利用手機攝影的圖形語言代替文字更容易實現無國界交流。不會說外語沒關系,一張詼諧幽默的照片一樣可以引得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會心一笑,這就是攝影語言的魅力。冗長的文字新聞常常讓讀者提不起閱讀的興趣,而一張生動的現場照片立刻就能抓住你的眼球。網絡時代,速食時代,人們瀏覽信息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圖片和簡短扼要的文字說明上。
大家希望通過圖像來表達自己對所處環境的認知和態度。但如何能更精準地用手機攝影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公眾需要引導,更需要出現一些有能量的平臺來聚合大家的聲量,才能產生作用和反響,形成更強大的文化力量。通過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讓公眾更方便、更有興趣地參與表達、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讓公眾本是散亂的個體表達,逐步上升至積極健康的社會高度;手機引導的公民攝影時代,絕不是單純技術和藝術層面的視覺娛樂,而一定會成為傳承、傳播民族精神的文化潮流。
4 新聞攝影的便捷,記者的轉變
攝影理論家瓦爾特·本雅明曾經設想讓報紙的讀者成為作者、記者、攝影記者的情況。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工人攝影運動還有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數不盡的社區攝影計劃都在嘗試實現這一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在手機照相機的普遍應用中得以重生,并以“公民記者”的形式體現。再突發事件面前許多主流媒體以及各大網站獲得的照片大都是普通民眾用手機拍攝的。
現在,記者們可以使用手機去記錄事件的瞬間,便攜、速度和輕薄的設備,幫助我們可以更好地去進行采訪。大量的后期軟件與通訊工具,也讓圖像處理和傳輸的效率更高,這正是手機攝影給新聞工作所帶來的變化。如今連專業攝影記者也偏愛手機攝影,許多主流媒體的封面照片就是由該報記者用手機拍攝的。手機攝影作為新媒體對數碼相機以及傳統新聞攝影都產生了明顯的沖擊,手機攝影是新聞攝影的極大補充,也是對專業攝影的一種挑戰。
5 手機攝影發展展望
5.1 技術方面
手機與相機相比,還是有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點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機攝像頭普遍無法變焦,而且焦距不夠廣。其次就是受尺寸限制,手機所配的閃光燈多為LED燈,在亮度上與相機的高壓氙氣閃光燈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夜間應用十分有限。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每款新手機都有一些新的元素融入在內,同時性能也在不斷的提升,像素在不斷提高,拍攝功能在不斷強化,利用好手機拍照的功能,拍出好的照片,比如HDR模式、背景虛化模式等。手機拍照確實是很方便,不過還是受限手機體積的問題,很多高級相機有的拍照功能沒辦法集成入手機。但使相信科技的發展終將使手機攝影走進一個更強、更優的時代,給手機攝影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會。
5.2 藝術層面
目前已經有不少藝術家開始借助手機作為拍攝工具進行藝術創作并展覽。手機攝影以其傳播便捷、展示成本更低及其獨特的創作方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手機攝影面向大眾,具有它的普及性。也為手機攝影進入專業攝影行列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對于影像的未來,我們難以預知,但未來的圖景已經再悄悄顯現。我們必須把握手機主打的時代的脈搏,以豐富的形式向社會各界提供廣泛而全面的素材資源,引導廣大觀眾對影像藝術的多角度關注和重視,從而進一步推動攝影藝術的實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鄭虹.攝影的歷史[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
[2]林路.攝影藝術二十講[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