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波
摘要:音樂不僅是傳承千年的文化藝術載體,它同樣也是人類精神文明傳播的媒介。我們能夠通過音樂來欣賞美、感受美、學習美。中學音樂教學是培養高中生美育能力的教學課程,其包含內容眾多,而合唱教學作為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在美育音樂課程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同時合唱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和音樂學習興趣的一大場地。特定的音響結構和音樂旋律能夠讓學生在欣賞、學習和演唱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現力和審美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能力及良好的協調素質。
關鍵詞:中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7-0227-02
Abstract: Music is not only a carrier for cultural and artistic inheritanc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also a medium for the spread of huma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e can appreciate beauty, feel beauty, and learn beauty through music.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is a teaching course for cultivat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aesthetic education ability. It contains many contents, and choral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music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It has an extraordinary position in the aesthetic music curriculum, while chorus is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 unity. A great venue for collaboration and music learning interests. The specific sound structure and musical melody can enabl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music perception, expressiveness, and aesthetic a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appreciation, learning, and singing to further cultivate students' collective awareness,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good coordination qualities.
Keywords: high school music; choral teach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引言
隨著綜合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各方人士對音樂藝術美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開始意識到高中階段并不僅僅是一個提升高中生的科學技術知識和升學率的教育階段,其更多應當是通過相關的綜合教育來全面提升培養學生德智體美能力的啟迪過程。因此學校、教師開始注重通過相關的文化課程的改革創新對音樂、體育、藝術教育培育學生的效果進行探索研究。
1 當下中學合唱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1.1 未完善的音樂教育機制
“教學相長”是教育機制中最高尚的教育理念。通過提升師生的雙向溝通交流能力來達到雙方的成長發育也是教育者一直追求的目標。近些年,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新型音樂教育已然開始替代死板、枯燥,甚至一度以“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無線重復循環的傳統音樂教學。但是這種改革力度程度還不夠,不少學校依然在使用機械的理論知識傳輸和不斷重復的動作技能演練。沒有了魂魄的舞者只是玩偶,被人操控牽引。在這種教育氛圍中很多學生在音樂課堂中仍然處于被動地位,只能一味地機械操作卻不能用激情去點燃自己的興趣。這種音樂教育除了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基礎音樂素養水平外,卻消磨掉了學生的音樂學習激情。學生長此以往便會產生厭學情緒。同時,學校對音樂教育的傾向程度相較科學技術類主要學科較低,音樂教學時間短,分值少等制度這也使得學生對音樂有所忽視。
1.2 落后老套、缺乏吸引性的教學手段方式
相較于小學、初中生,高中生的學習經驗及接觸內容也相對較多。一些小學便開始接觸的兒歌朗誦、班級大合唱等教學形式已然深深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得他們再次學習相關形式的音樂合唱便覺得缺乏興趣。盡管音樂類的課程教育中,教育者會更傾向于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但是凡事有度才好。而當下的音樂課堂上,教師往往是一節課便重復循環聯系一個知識點。比如這節課開始練習控制氣息、下節課便是音準的操練,一練便是一節課。整整幾十分鐘的機械操作無疑會減弱學生的注意集中力。同時音樂教學方式和音樂器材的單一化也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疲勞從而降低合唱學習效果。而這種對死板、枯燥形式的興趣缺失問題,我們應當適時適機運用相關多媒體技術和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枯燥的課程學習。
1.3 專業教師不足,教師音樂素質參差不齊
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是重要的參與者。因此,教師本人的參與程度及教學水平的高低對于學生的音樂教學掌握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然而現下的不平衡的教育普及程度及城鄉發展規模的影響下,很多農村學校沒有開設音樂課程,甚至全校都沒有一名專業的音樂老師。而讓其他學科老師兼任音樂老師、未接受專業訓練教育音樂教師直接上崗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僅如此,在部分發展中城鎮里,中學老師因為資金或時間問題都不太樂意接受耗時耗力的專業合唱培訓且部分老師在課堂中不太樂意細致講解合唱這一復雜而繁瑣的知識點。在高投入、少受益的音樂教育培訓中,教師更傾向于維持現狀并照本宣科。在這種情況下,合唱音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 合唱教學高效策略的實施
2.1 學習新課標,準確把握音樂學科基本素養要求,加強課堂教學設計的目標性。合唱教學要緊扣音樂學科課標,展開教學設計,抓住音樂課的特點,采用體驗方式教學,達到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效應,使學生在合唱中學會控制,學會配合,學會如何表現自己,為將來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2.2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相長”
高中新教程改革的存在,讓音樂教育發生了質的改變。音樂不再是一門看得見摸不著的教育學科,它將隨著師生的不斷互動和交流得到升華。而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重要前提便是教師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興趣滿滿地去學習。例如在人教版音樂教學進行合唱基礎知識聯系氣息的課堂中,我將學生合唱對學生和老師的要求都較高。合唱時需要對學生對氣息的良好控制。這個控制過程不僅需要學生將氣息內化同時需要他們熟悉地調動自己的聲部。這個過程設計到個體本身的生理協調。我在這個過程中運用自己多年的練聲經驗去判斷每個學生的氣息控制程度。不僅如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不是一味機械操作,我將學生每四人分一組進行小組學習。學生自己先練幾分鐘進行熟悉過程,之后四人在一切切磋討論。這個過程主要是讓他們發現別人控制氣息的優缺點及接受關于自己的評價。這種方法一實施,傳統課程上壓抑的氛圍一消而散,取代學生空洞眼神的是高昂的音調和激烈的討論。
2.3 引入新穎、多元的音樂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有趣豐富的音樂畫面和細致額音樂教學無疑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合唱雖然是一種講究步驟和流程的音樂教學。它仍然可以在創新中不斷煉化。而這種改變可以通過多元教育方式的融合和創新達到。例如在人教高一版“音樂和影視”中,我在給同學們播放了音樂原曲之后我還在互聯網中找到了曲目的影視并截下相關的影視音樂視頻。在這個過程中,我將課件中的一些重要文化背景和音樂知識給學生進行了梳理,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吸收相關合唱知識。并且我還給他們播放了不同樂器合奏后的音樂視頻讓他們分析比較。這種多方面學習方式在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探索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浩.試論如何提高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中學》 , 2017 (8).
[2]付瑪莎.試論提高初中音樂教學實踐有效性的措施.《新課程(中)》 , 2017 (4) :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