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軍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是在青少年時期培養青少年法治意識和道德觀念的關鍵時期,人教版新《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內容更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得體驗,從而建立正確的道德觀與法治觀,培養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落實能力。針對如何更好的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施教,本文將在進行探索創新式的教學方法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運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教學方式;道德與法治;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201-01
Abstract: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 is the key period to cultivate juvenile's sense of rule of law and moral concepts in adolescence. The content of the new textbook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making students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o a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to implement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view of how to better teach moral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how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can be used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es.
Keywords: teaching method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practice
引言:當前社會上的意識狀態呈現出泥沙俱下的局面,這樣的社會狀態極其容易對青少年產生巨大的沖擊,為此必須通過正確的思想引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境界,形成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對此,教育部將初中階段原有的《思想品德》教材進行了更切合當下的修編,更名為現在的《道德與法治》,以貼合當下社會的情況下,更好地引導青少年。因此教師更應探索新的施教模式發揮新教材的德育作用。
1 體驗式創新教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應用
1.1現有教學方式與體驗式教學。通過現有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與體驗式教學兩者相互融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們學習的效率。同時,調動學生們的真情實感進一步的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音樂、圖片、視頻、實際案例等素材建立起豐富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們通過角色帶入的方式增強體驗,增加學生們對《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度。例如:在“敬畏生命”這一課中,提出問題。如:當看到老人暈倒在地時,要如何解決?可以選出幾名學生進行現場扮演,根據學生們的不同表現讓學生直接進行分析討論,這樣在施教過程中更能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更能通過情景帶入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課堂印象,深刻記住教學內容。
1.2教學活動結合學生體驗。將課程當中的主題活動與體驗式教學兩相結合,把課程當中的主題活動實踐主動權交給學生們,讓學生們通過課程主題探究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們的學科素養。例如:通過開展以“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為主題的保護環境環保實踐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觀察身邊的生活環境,發現生活當中產生環境污染的原因,看到環境污染的不良后果,令學生們產生出保護環境的觀念,做出保護環境的行為,提出保護環境的建議。
1.3體驗社會實踐,產生興趣。《道德與法律》是以實際的生活為依據修編,符合生活常識和知識邏輯,彰顯出了道德與法律中所強調的重點“社會實踐是施教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例如,在“憧憬美好集體”這一課中,在分析學情和滿足課程標準的情況下,開展“一個都不能少”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可以自由進行組隊,根據主題制定活動規則,讓學生們融入到實踐活動當中去,通過主題實踐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們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認識到集體的美好,提高學生們的團結性。調動學生們的活力,令學生們在活動之后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感悟。在主題實踐活動后,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方面能夠有所提升。
2 多媒體教學在《道德與法治》施教過程中的應用
教材內容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修編,《道德與法治》就是根據當代最符合學生學情的心修編教材。因此,在施教內容這一反面也更不斷更新跟上社會的發展,教材能容的變更。在施教方式與施教方法上,應采用更能夠讓學生們接受的教學方式,避免學生們的排斥情緒。以此更好的對學生們的學習方面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方面,讓學生的自身發展得到完善。通過借助多媒體方式的教學,教師不僅可以收集更多的素材、案例,提升備課內容,更能在施教課堂上給學生們帶來不同以往的課堂體驗,降低學生們對學習的“恐懼”,把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使學生融入到課堂當中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以播放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片段,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在大自然面前天災無情,人間有情的畫面。讓學生們明白在人們雖然敵不過大自然殘酷的天災,但是在災難面前,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御大自然災害的團結性。多媒體的互動式教學,能讓學生真正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上受到啟發,促進學生們的成長[1]。
3 《道德與法治》施教的具體策略
3.1提高實踐教學的占比。德育施教和社會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施教過程當中應加以利用,而實現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實踐教學。因此可以通過以社會調研、社會實踐、主題班會等各種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對社會產生出清楚的認知并對照教材內的相關理論,使之自身形成自主的判斷觀念,對社會現象有自我的理解觀念,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思想認知。
3.2建立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初中正是青少年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以說教為主的施教方式往往會起反作用,勾起學生們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師應該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交流達到思想滲透的目的,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這個個體的尊重,進而產生責任感并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去。這些都是需要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為基礎才能實現,所以更需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維護與學生之間的關系[2]。
3 結語
總之,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學。想要發揮變更后德育教材的作用和優勢,就要更深入的進行探究和分析,得出科學的教學方式,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為目標,啟發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們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構建高效的學習環境。發揮出《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作用,提升初中階段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觀念。
參考文獻:
[1]肖文區.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創新的探討[J].吉林教育,2017(26).
[2]徐彥.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J].新課程(中),2017(3):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