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新亮
摘要:枯燥無味往往是數學給人帶來的第一印象,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學習興趣較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需要考慮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促進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小學的數學課程具有一定的生活化特性,能夠在生活中應用好數學知識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同時小學的數學知識也大多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凝練和升華。所以,教師應該積極的發揮好生活化教學的運用,秉承“學以致用”的精神,積極進行數學實踐完成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到生活中, 引導學生體驗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應用,促進數學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197-01
Abstract:Boring is often the first impression of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low interest in learning, which requires us teachers to consider the use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students.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of primary school has certain life characteristic, it is the ability tha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hould have to apply mathematics knowledge well in life. At the same time, mathematics knowledge of primary school mostly comes from life, it is condensed and sublimated to life.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play a good role in the use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uphold the spirit of "learning to use", and actively carry out mathematical practice to complete our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learn, to integrate abstract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to life, to guid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discover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in life, and to promote the mastery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life teaching; practice
引言:在傳統的觀念中數學給人的感覺都是抽象的,數學學習也側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習,學生為了掌握相關知識就必須大量練習,造成了一定的學習負擔,課程在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也不高,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影響,影響了我們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所以,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程,如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就值得我們深思,而通過大量的實踐并結合小學數學課程的特點我們引入了生活化教學法,通過這一教學方法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 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意義
小學數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 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的發展, 同時也豐富了我們數學課堂的內容, 改變了傳統數學課堂枯燥單一的氛圍, 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最終, 通過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不僅能夠對數學知識得到更好的掌握與理解, 同時有效的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把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引入小學數學課堂, 不僅增強了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途徑, 同時也促進了小學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學生通過發現、總結生活實際中出現的數學問題, 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最終, 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促進了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提高, 在培養了學生學習意識的同時, 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就是以小學數學所具有生活化特性為基礎, 通過這個特性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融合,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小學數學的生活化特質與策略。
2 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的策略分析
通過上文我們認清了小學數學的生活化特質。而要發揮這一特質, 并把它運用于實際生活,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
2.1“學以致用”, 用生活實踐代替課后練習。大量且重復的數學練習題是學生抵觸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的傳統數學教學為了學生能掌握相關知識,通常以反復的練習的方式來對知識加以鞏固,可是卻忽略了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奇心重、貪玩、缺乏耐心等特點,造成學生很難靜下心來學習,而反復練習就成了學生最不愿意干的事情,其實我們的練習不一定在紙上,我們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訓練。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六年級數學《圓》這部分內容時, 教師就可以將這部分知識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遷移和轉化。首先, 教師進行這部分內容的講述之前, 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圓形物品或素材, 進而讓學生對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與了解。然后,教師再將收集到的“圓”進行課堂展示并給予學生積極的講解。這時就會有學生說:“體育課里的足球”“鬧鐘里的表盤”都是圓的等等。最后,教師在聽完學生的講述之后, 再將“圓”的相關概念特性等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 讓學生了解與認識圓的同時, 實現學生對“圓”這部分知識鞏固。
2.2“返璞歸真”, 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在生活中展開。教師應該具有“返璞歸真”的教學理念, 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向實際生活去作以還原, 把學生從枯燥的邏輯思考中帶出來, 讓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和容易接受。讓學生對題設的問題形成感性認識, 這樣學生再回過頭來看那些抽象的數學問題也就變得更好理解了。其次,也可以進行生活化的動手制作,用真實的數據和現象來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六年級數學《圓柱與圓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的卡紙、剪刀、膠水,并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圓柱與圓錐體的模型。然后,讓學生將制作好的模型進行課堂展示, 并講述自己的制作過程和制作過程中遇到了那些問題。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 通過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和熱情, 也使得我們的教學氛圍變的更加活躍,促進了學生數學學習習慣與思維能力的發展。
3 結語
總而言之, 數學學習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同時也比較抽象。傳統課堂教學枯燥死板, 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所以,我們必須以生活化教學法為基礎,并在生活中充分運用數學的生活化特性去解決數學問題,而小學數學的熟練應用也是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生活能力。小學的數學知識是對生活現象的凝練,我們要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要以生活實踐來代替重復枯燥的課后練習, 要把抽象數學知識向生活中融合;要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完成數學學習, 從而促進學習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參考文獻:
[1]沈清.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金彬.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微課的實踐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8(08):146-147.
[3]吳文瑤,吳靜.淺析教育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5(01):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