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國
【摘要】:對于農村問題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兩手都要抓。一個是在愛中建立規則,用規則約束他,讓他明白規則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規則是要受到規則的處罰的。如不交作業的進行相應的處理,誰都不能例外。二是用人文關懷去感化他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們明確是非對錯。
【關鍵詞】:問題學生 情感感化 剛柔并濟 溝通 鼓勵? ?規則 約束
隨著現在打工潮的沖擊,許許多多的中青年勞力都涌向了繁華的城市,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大多數父母都將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成了留守兒童,而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都不聽爺爺奶奶的管教,變成了問題學生。現在,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毫無辦法,他們教育不好,把孩子送到學校來,指望你的教育。
那么如何教育問題學生,就是我們日常談論的話題。通過我多年以來做班主任工作經驗來分析,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問題學生并非無藥可救。
因為每一個學生不是什么都無所謂了,我們要找準很好的教育機會。讓學生感知你的存在和對他的關心,并適時地與他溝通。
第二,我們要去理解學生產生一些行為的原因,深入去了解他們的背景。
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后果,有時我們單獨去看一個學生的表現,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正常的學生怎么會那樣呢?但是,如果把他放到一個他所處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中去看,從他成長的歷程去看,你就會明白他為什么會那樣,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釋了,我們也就理解了學生。只有找到了學生行為異常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對于問題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兩手都要抓。一個是在愛中建立規則,用規則約束他,讓他明白規則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規則是要受到規則的處罰的。二是用人文關懷去感化她。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在強調規則意識的同時,要用精神力量去感召他們,幫助他們脫離做人的底線。對于自覺遵守規則的人,規則是不存在的,只有那些不遵守規則的人,才會很難過,他們會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和他作對,追根溯源,其實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
第三、 在班級展開教育活動,一定要反復強調利益一致性原則,即學生和老師的最終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對立的。
老師不是生來就是整學生的,而是來幫助學生的。學生的行為得到矯正,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本人,當然,整個集體和老師也將是受益者。學生犯了錯誤,不是損害了老師的利益,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自己;學生取得成績,受益者也是學生自己。我們要始終向學生灌輸這種理念,并且在實際行動中努力做到。處理學生問題的出發點是幫助學生而不是維護自己的利益或權威。從你的談話、行為中,學生應該能明白地看出來你的動機。
同樣,和家長的溝通也是這個利益一致的原則。讓家長了解并信任你,確信你不會為了自己的業績傷害到他的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幫助他的孩子。這種信任一經取得,你對學生的教育就放開了手腳。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利益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老師夾在家長和學生之間、學生夾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夾在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不信任,勾心斗角,那還談什么教育。三方的溝通順暢了,你也就省心了。如果你覺得學生不信任你和家長的交流,你可以下次約家長談話時,把學生也帶上,把你要說的話當著所有人的面說清楚,以免信息傳達有誤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他們特別會賴,就是不承認自己的問題,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對于這樣的學生,尤其需要做好記錄、確認工作,但是記錄又不僅限于錯誤,有了成績和進步也要及時記錄,允許學生發揮特長、將功補過。有進步了及時鼓勵,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對于一個從來不交作業的人來說,能交作業了,不是進步是什么?
第四、學生因為犯錯誤收到相應的處罰,是十分必要的。
處分容易,處分后的善后才是關鍵。不能處理過就算了,應該讓這次處理始終成為他糾正行為偏差的標尺。我的意思不是說總要拿學生的錯誤說事,而是在處理之后要給他各種機會去改正錯誤消除影響。
為此,必須為他制定一個整改的計劃,定期地談話,定期地寫思想匯報,定期地總結一段時間以來的得失,定期地征求各科老師的意見……總之,用各種辦法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保持下去,不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學生是很容易遺忘的,處分當時很痛心,過后很快就忘,行為照樣不改。這就失去了處分的意義。
第五,在所有的教育方法中,情感的投入是最重要的。
因為規則不講人情,必須嚴格執行,那怎么讓學生心悅誠服地遵守規則?當然是打感情牌啦!規則是一視同仁的,是大家的,只有情感才是屬于自己的,也是真正能在關鍵時刻引導自己不走彎路的。情感的投入要不計回報,因為學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但越是這樣,才越需要加大情感的投入。對學生給你的傷害一笑了之,但是對他們取得的進步不要忽視,這就開始了你的成功之路,
總而言之,問題學生之所以成為問題學生,一定有他的原因和背景,所以也就需要用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剛柔并濟,規則約束、情感感化,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江洪春.中小學教育論文寫作.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
【2】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江洪春.中小學教育論文寫作.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