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穎慧
【摘要】:在教育改革發展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化轉向平民化,隨著受到高等教育的學生不斷增多,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暴露出較大問題,學生素質和管理模式成為高校亟需解決的重點內容。本文重點闡述高校應如何以學生黨建為核心推進學生管理工作,希望可以幫助高校解決管理問題,促進高校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校 黨建 學生管理
前言:十九大指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文化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中西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我國多數高校學生受西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理念影響,思想政治素養逐漸降低,加上高校教育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使得學生管理工作變得日益復雜,對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管理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一、加強學生黨建與管理工作聯系
黨建是高校開展素質教育與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關鍵內容,將學生黨建與學生管理工作結合,可以有效緩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降低的問題。學生黨建主要是對高校黨支部、正式黨員、預備黨員開展教育思想;學生管理工作將學生會、團委以及班級當做教育載體,對全體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主要作用群體都是高校學生,所以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為了提高學生管理水平與能力,高校需要加強學生黨建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聯系,確保二者可以相互促進,可采用的強化方法總的概括為:第一,利用學生黨建為學生管理提供工作方向指導,由于學生黨建將黨的思想、方針、理論當做工作開展基礎,所以利用黨建指導學生管理工作,能夠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與正確性。第二,學生黨建可以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平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直接作用對象是大學生,當今大學生因受到西方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思想政治素養較低,開展黨建工作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層次與政治認知,對增強學生管理水平十分有利[1]。第三,學生黨建對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具有積極影響,黨建的開展形式以座談會、宣講會、相關社會活動為主,參與群體為個人、班級、黨委、團委等,涉及范圍極廣,主要目的是加強黨風、學風建設,只要學風清正,學生管理工作自然可以有效開展。
二、創新學生黨支部管理模式
學生黨支部是高校黨組織中的基層組織,主要作用是對學生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素質好和覺悟高的優秀學生,對學生管理工作具有極強的影響性,高校應創新科學合理、符合管理工作現狀的黨支部管理模式,以此提高學生管理水平。由于學生從預備黨員發展成正式黨員大概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所以低年級的學生黨員數量較少,導致高校學生黨員分布不均,使得黨建工作開展較困難,影響學生管理工作。
對此,高校首先可以創新學生黨支部管理模式,始終堅持縱向原則,按照不同專業、不同年級成立黨支部,支部書記由高年級正式黨員擔任,高校可以通過發揮引導作用,組織同一部門的學生參與學生管理活動,以此實現黨建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其次,學生黨支部可以賦予正式黨員管理學生的權限,幫助高校擴大學生管理范圍,通過完善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思想政治培訓體系,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通過開展黨推優、社會實踐等工作活動,增加低年級黨員人數,從而擴大黨建對學生管理的影響力。另外,高校應重視學生黨支部的組織作用和領導作用,為黨支部配備思想政治素養高、黨建知識充足、學生管理經驗豐富的輔導員,彌補學生黨員流動性大和經驗不足等問題,促使學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三、革新學生黨員教育方式
學生黨員教育是學生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且正確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與政治覺悟,對提高學生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具有積極影響,在學生管理工作實效性不高的情況下,高校應革新學生黨員教育方式。
第一,高校需要構建并完善理論教育制度,將學生管理工作與學生黨建充分融合,重視黨建的核心作用,緊跟時代形式與社會任務,認真貫徹落實“三會一課”,保證黨建知識能夠覆蓋學生管理全過程和范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規范自身行為[2]。第二,高校要將學生管理工作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結合,轉變黨建教育思想觀念,創新學生黨員教育方式,利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技術、數字技術等高新信息技術創建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利用該系統對高校學生進行學習管理、思想管理,以此增強學生管理工作的時代性、創新性與實效性。
四、創新學生黨建考核模式
高校想要以學生黨建為核心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必須要創新學生黨建考核模式,秉承“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生黨員考核體系,提高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素養,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首先,高校應制定并執行學生黨員掛牌制度,要求學生黨員在校期間必須正確佩帶黨徽,在課堂、考場等重要場所要嚴格遵循黨的制度,規范自身言行舉止,以此發揮模范先鋒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管理質量。其次,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學生黨員述職機制,要求學生黨員參與述職大會,將學生黨員的影響力、生活學習作風當做考核指標,由全體高校學生對學生黨員進行綜合測評,要求考核不合格的學生黨員及時整改,有利于增強學生管理工作的公信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校的主要責任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思想政治素養高、知識儲備充足、專業技能水平高的高質量人才,保證學生與社會主義社會未來發展方向一致。為了提高學生管理水平與能力,高校要堅持學生黨建為管理工作的核心,積極創新學生黨建的黨支部管理、黨員教育、黨建考核模式,加強二者的聯系。
【參考文獻】
【1】胡曉爽.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創新模式應用效果分析[J].農家參謀,2018(23):203.
【2】李可寶.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促進學風建設創新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