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菲
【摘要】: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競爭個體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而我國區縣博物館在資源、人才上不具備優勢,為更好地實現區縣博物館社會責任,構建核心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通過實地調查并以綦江博物館為例,運用SWOT分析法,具體分析綦江博物館所面臨的優劣勢、機遇和挑戰,探討綦江博物館如何在市場經濟下構建核心競爭力,為區縣博物館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提供思路,以適應當前社會文化需求。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 重要性 必要性 SWOT分析
一、引言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對外文化標志之一,改革開放后人們文化需求加大,推動博物館發展,使之成為提升公眾文化素養、傳播社會科學文化的文化機構,為滿足公眾文化需求,在2008年博物館開始實行免費開放,截至2015年底,全國免費開放的博物館達4013家,占全國博物館總額的85.5%。但是,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數量逐漸增長,國家應用于免費開放的財政資金又有限,二者的矛盾如何調和?特別是區縣博物館,相較于大博物館,其在藏品、政策和社會資源上不具備優勢,一方面在博物館評估中不占優勢,另一方面資金、人才、資源缺乏,影響其社會服務質量,反過來又不利于在博物館評估中獲得等級,二者不斷循環,制約其發展。綦江博物館面臨著同大多數區縣博物館一樣的困境,工作氛圍僵化,員工活躍度不夠,同時一樣的體制、班子影響著其創辦的僚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發展。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博物館界開始嘗試將市場營銷的概念應用在博物館經營中,1998年美國尼爾·科特勒和菲利普·科特勒兄弟倆合寫的著作《博物館戰略與市場營銷》,分析了21世紀博物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同時主張在市場經濟下將市場營銷知識作為博物館發展管理的工具,將博物館進行戰略規劃。本文旨在通過對綦江博物館目前所面臨的優劣勢分析,探討出區縣博物館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進行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二、綦江博物館內外發展環境的優劣勢分析
(一)swot分析(態勢分析法)
swot分析,即態勢分析法,是上個世紀80年代由美國舊金山大學韋里克教授提出的,swot分析法是企業將企業內部和外部條件各方面進行綜合整理,從而分析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機遇和挑戰,它將公司的發展戰略與公司的內部資源、外部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咱們可以充分的利用這種科學的分析法、通過分析綦江博物館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避害就利,取長補短,化劣勢為優勢,化挑戰為機遇,更好促進綦江博物館發展。
(二)綦江博物館內外發展環境分析
1.綦江博物館優勢
(1)位置優勢強。綦江是重慶南部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樞紐,目前已經形成了極其發達的道路網絡和方便的三維交通系統。境內綦江河是一條貫穿南北的長江一級支流,水路交通相對發達。交通優勢為各地游客帶來很大便利,同時,綦江區正在打造古劍山景區,而綦江博物館位于古劍山景區,環境很幽靜,適合觀眾參觀學習;另一方面距城區接近20分鐘的路程,方便購物、醫療。
(2)文化底蘊豐厚。與貴州相接,一條鹽馬古道在境內,境內文化資源相對豐富。恐龍文化、紅色文化、南平僚文化等在綦江融匯,同時也是綦江博物館內主打的文化精品。
2.綦江博物館劣勢
(1)專業人才短缺,術業無專攻
人才短缺是綦江博物館十分嚴重的一個問題,考古、鑒定、陳列、保存、營銷、宣傳、策劃等方面的人才短缺,包括數字化技術都只能請求外援。以2016年首次文創展出為例,文保部和文創辦一起,工作人員同時兼做文化創意產業,設計出的產品從大小還是質地都不盡如人意。這些文創展品過多的加入了工作人員的主觀意識,審美能力缺乏。同時內部工作不細致化,人員分工不明確。
其次博物館教育人才缺乏。綦江博物館為培養講解隊伍,在2015年度組織了12人的“專業”講解隊,專職講解員4人,將在編的工作人員都納入了講解隊伍中。然這種結果不會提高講解質量,還會造成工作人員的工作繁瑣。專業人才的短缺造成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服務能力和處理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較差,降低公眾對博物館的忠誠度。
(2)文物管理手段落后
現代管理水平發展和先進技術的應用,大型博物館與時俱進,已經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文物管理體系,但大多數區縣博物館由于自身條件限制,管理手段仍然是傳統的人工管理,簡單機械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博物館的管理發展,降低效率同時對文物無益。
(3)藏品資源開發不足
綦江博物館以恐龍文化、僚文化、紅色文化為主,文化內容較為豐富,但在展品的詮釋上略有不足,首先是文創產品內涵、品質不足,類型單一,影響觀眾對藏品理解,藏品延伸度不夠;其次講解員的講解和展示手段不足,展品的詮釋需要考驗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度和審美能力,講解員需要“因人施講”,注重音色、口齒清晰、發音純正等,同時,講解集播音、演講、表演于一體,而將文物知識、博物館概況陳述給觀眾的講解無法完全詮釋藏品內涵。
3.綦江博物館機遇
(1)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開發科普旅游項目。聯合綦江區文化委、旅游局、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開展僚人文化,中鋒古鎮,綦江老瀛山恐龍足跡文化等活動。
(2)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綦江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石刻、石雕等生動形象的反映了僚人文化,對于探尋民族史有著天然優勢,因此,綦江博物館每年四月份都會開展與此相關的文化探討活動,強化學術研究,同時,積極鼓勵工作人員發表論文,強化學術水平。
(3)政策上,2011年綦江縣更名為綦江區,有利于綦江經濟發展同時,有利于推動綦江區精神文化建設。而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市政府、區政府更是重視其發展。
4.綦江博物館挑戰
(1)資金匱乏
綦江博物館資金主要依賴政府補貼,且與博物館考核掛鉤,補貼金額有限,致使博物館在資金方面嚴重不足,資金的匱乏直接影響到博物館教育活動和文物管理,無法為觀眾提供優質展覽。在此次5.18國際博物館日——將展覽送進學校活動中,由于資金匱乏,在材料準備、活動獎品準備上無法滿足師生需求,展品只呈現于不足1平方米X展架上,嚴重影響了觀眾感知與活動質量。
(2)市場競爭意識淡薄
綦江博物館位于古劍山景區線路上,距離城區僅有十分鐘路程,在商業產品上,有著自身獨有優勢,然管理模式僵化,市場競爭意識不夠,產品單一,設計感不強,質感劣質,價格不合理,嚴重影響觀眾對產品獵奇心理。
(3)博物館潛在競爭加劇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提高,人們可選擇的消費模式多樣,比如商場、電影院、健身房、景區以及與博物館相同性質的圖書館等,都是博物館潛在競爭力。
三、綦江博物館如何提升競爭力
(一)博物館內部
1.陳列展覽教育
蘇業花在《淺談基層博物館陳列展覽藝術形象的提升》一文中,對“陳列展覽下了如下定義:“陳列展覽是在一定的空間內,以文物標本為基礎,運用先進藝術手段和聲、光、電等設備,配合適當的輔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題、序列和藝術形式組合而成;它是進行直觀教育、傳播文化科學信息和提供審美欣賞的展品群體。”他認為,在基層博物館應用藝術展覽基本規則,提高展覽質量,實現良好性能效益同時提高博物館展覽水平。一個精心設計、優雅形象的展覽,使觀眾在享受美中學到知識,從中受益,讓公眾認可博物館。區縣博物館的展覽周期較長,可在以后更展或舉辦的臨展中加入高藝術性的陳列展覽或者通過多媒體來進行動態展覽來提升博物館形象,同時,保持館內衛生環境,比如地板、展柜、燈具等設施,這些給公眾帶來直觀感受的直接影響著公眾對博物館的印象;同時在展覽說明牌上,需要考慮觀眾接受度。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教育一方面,好的陳列展覽更有利于博物館教育推行。另一方面,博物館教育還需要添加人本思想——以講解員為引導者,因此,在講解員的培訓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綦江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培訓方面,有添加韓語講解的語種,并對工作人員進行韓語的組織學習,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卻是匱乏,與主城區講解員的培訓脫節,在講解員的語言表達、肢體表演能力上缺乏培訓,導致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千篇一律,并不吸引公眾。因此,需要與主城區的博物館,比如三峽博物館、紅巖聯線等大博物館進行合作,定期組織講解員前往培訓。
2.職工內部實行競爭機制
文博單位是事業型單位,實施競爭機制,有利于員工資源的優化配置。首先,內部落實競聘上崗制度,留下優秀人才;其次,量化、細化工作,明確部門、個人職責,以季度、年度進行考核,同時,嚴格考核、考勤制度,改變“關系戶”、論資排輩的局面。同時改變傳統的“一把手”管理模式,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去行政化,變“行政化”為“服務化”,強調制度建設。
3.保障專業型人才
人才短缺是多數博物館發展短板。一方面,人才來源上,通過公招考試,落實競聘上崗,留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培育專業型人才,組織工作人員進修。比如綦江博物館為加強與韓國游客的合作溝通,培養了一名韓語講解員;但是,博物館面對的群體多以本地為主,那么專職教育者培訓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招攬鑒定、數字化技術方面人才,完善博物館人才體系。
4.運用市場營銷學理念,制定戰略規劃
博物館運用市場營銷理念,將市場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其根本任務和社會責任依然是服務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為制定好戰略規劃,首先認識自身在市場環境中作用;其次,明確主要目標群體;最后,對癥下藥,制定戰略規劃。
(二)博物館對外
1.增強服務競爭力
博物館評估定級中,評分標準分為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200分)、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300分)、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500分)3個大項。其中,不難看出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加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態度,以引導者的身份引導觀眾參觀學習;另一方面,博物館提供的服務應順應公眾需求,例如,東西存放密碼柜、雨傘租借、以及一些基本醫療品。
定期進入鄉鎮、社區、學校、商場舉辦流動展覽,創新教育機制,并配套設計相應活動。針對不同社會群體,進行針對性活動。對于青少年可進行文博知識、區內文化知識競賽;對于參加工作的社會群體,可舉辦例如文物鑒賞交流活動。這樣的服務可產生品牌效應,增加公眾對博物館的忠誠度,留下觀眾的同時還能發掘潛在觀眾群體。
2.完善博物館宣傳手段
網絡技術發展和公眾對網絡的深入,有利于博物館宣傳。一方面,大多數博物館都有自己官方網站,制作精美和內容豐富的網頁,可以吸引網絡另一端的潛在觀眾。
另一方面微信、二維碼也為博物館對外宣傳提供了平臺,在微信上不僅可以更新博物館活動動態,還可以為公眾普及文博、歷史文化等知識。可以說,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博物館服務模式多種多樣。
除了新時代網絡媒體,傳統宣傳手段也不能舍棄。我們常講口碑效益,口耳相傳的往往會更具說服力和吸引力。因此,工作人員要有強烈宣傳意識,衣著端莊整潔,談吐文明禮貌,給觀眾以舒適自然的感受,另一方面,可根據館藏特色藏品(如恐龍腳印、僚人圖畫、僚人石柱等)制作精美書簽、宣傳畫等文化產品,以及涉及博物館陳列品介紹的宣傳頁等,宣傳頁不僅可以送給觀眾留作紀念,其制作的文化產品還能為博物館增加收益。這樣一來,就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廣告效應,當然,在產品和宣傳頁制作上一定要精美優良,不能讓觀眾沒有欣賞的欲望。
3.聯合開發,保障經費來源
博物館提供免費參觀服務,是為其公益性;博物館自主經營相配套的文化產業是為維持博物館經營,目前博物館發展文化產業具有優勢,一方面國家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博物館有著自身豐厚的文化底蘊,可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強化創意文化產品設計,進行文化創收,利用自己的專長來自主經營文化產品。但是,文化產品雖說是為博物館教育作配套服務,但也是為了盈利,維持博物館發展,因此,在文化產品設計、制作、宣傳、營銷上,都應該適應市場法則。綦江博物館可學習重慶自然博物館的聯合開發經驗,與多家企業合作,開發特色文創和舉辦特色展覽,將文創產品品牌化,與之達到互利共贏。綦江博物館文創產品并不突出,在文化產品的開發中,其設計理念、文化內涵、價值體現并沒有真正的表現出來,一方面專業人才不齊備,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員工積極性、創新性無法體現。
4.行業聯盟,館際合作
行業聯盟,可以是業內間聯盟也可以是與其他產業之間聯盟。綦江博物館距離主城較近,尋求與其他主城博物館的合作,加強館際合作,開展各類學術、講座活動、臨時展覽,亦或是工作人員交換學習,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還能打開其知名度。博物館作為當地旅游標志之一,因此,可以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研發各類旅游紀念品(文化創意產品);與房地產產業合作,開展推介會活動;與其他公共文化機構合作,比如圖書館等,綦江博物館還處于古劍山景區,沿線農家樂、山莊多,因此也可以與之合作,在旅游旺季,進行展覽活動。這些合作,一方面促進自身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還能創收,一是文化產品收入,二則可以打開博物館受眾面,結實社會各層人士,有利于得到社會捐助。
5.加強學術研究,開展對外交流活動
“學術研究成果是博物館重要的無形資產,也是建立與提升聲譽的基礎。”學術成果是一個博物館內涵所在。綦江博物館可打造一支有自身特色的學習隊伍,鼓勵工作人員進行學術創作,給工作人員加項目、擔子,同時,構建學術平臺,主動與各科研機構合作,多舉辦各類學術活動,創辦博物館內部雜志。
積極開展對外交流,一方面綦江博物館有著豐富的僚人文化——南平僚,根據學術研究,與泰國有可能有著族源的關系,另一方面抗戰時期韓國臨時政府在綦江居住過一段時間,因而每年韓國都有民眾前來博物館參觀。因此,可整合好這些文化資源,可加強學術交流活動,還可根據兩地特色,創辦有特色的文化展覽。
四、結語
“博物館擔負著社會職責并具有其行業特性,并不適宜以可量化的利潤指標來衡量與評價其社會價值。”博物館教育是長期性的,其成果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看到,然區縣博物館在資金、人員配置和學術研究上,都不具備優勢,本文以綦江博物館為例,運用swot分析了綦江博物館優劣勢,機遇和挑戰,并提出解決方案,為區縣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性,在新的優勝劣汰自然法則面前和當前新政策、技術優勢下,進行重新審視自身存在問題和面臨機遇,構建符合自己發展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審時度勢,逐步達到社會經濟效益二合一。
【參考文獻】
【1】王旭科.免費開放背景下的博物館困境及其競爭力提升[J].管理世界,2012(08):184-185.
【2】(美)尼爾·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博物館戰略與市場營銷[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3】孫殿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博物館的生存與發展[J].中國博物館,1994(03):61-66.
【4】安來順.博物館市場學幾個基本問題的討論[J].中國博物館,2000(01):61-62.
【5】張永平.基層博物館競爭機制探析[J].絲綢之路,2013(08).
【6】畢玉霞.全球化視域下我國現代博物館發展的困境機遇和對策措施[J].赤子.2014(11):250.
【7】蘇業花.淺談基層博物館陳列展覽藝術形象的提升[J].絲綢之路,2011(02):86-88.
【8】張瑞琴.淺談基層博物館講解員隊伍存在的問題[J].絲綢之路,2016(02):66-67.
【9】鄭春香,邱扶東.論博物館核心競爭力的建設[J].東南文化,2007(04):93-96.
【10】鄭春香,邱扶東.論博物館核心競爭力的建設[J].東南文化,2007(04):93-96.
【11】鄒慧玲.談博物館與市場經濟的關系[J].南方文物,2001(02):111-113.
注釋
①引自于劉玉珠在2016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內蒙古主會場開幕儀式上的講話
② 尼爾·科特勒史密森機構的項目專家,曾經在達特茅斯學院、喬治敦大學、奧斯汀的德克薩斯大學任教授
③ 菲利普·科特勒是世界市場營銷研究的權威之一,在美國西北大學克勞格管理研究生院國際營銷學教授,著有15
本著作,包括《非營利組織市場管理和戰略營銷》,是許多優秀的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顧問
④佚名.swot矩陣分析[EB/OL].http://baike.So.com/doc/933662-986887.html,2017-04-29.
⑤佚名.綦江區[EB/OL].http://baike.so.com/doc/5946685-6159622.html,2017-04-29.
⑥蘇業花.淺談基層博物館陳列展覽藝術形象的提升[J].絲綢之路,2011,02:86-88.
⑦佚名.博物館分級[EB/OL].http://baike.m.sogou.com/baike/lemmaInfo,2017-04-30.
⑧黃光男.新世紀的博物館營運[M].臺北: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2:1-2.
⑨高婷.現代博物館的困境與機遇:中國內地博物館生存之路探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