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熹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不僅是提高醫學生思政教育質量、提升醫學生素質的有效措施,同時更是發揚、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個體只有具備了仁愛精神,具有濟世愛民之心,才能真正投身醫務工作,成就醫學生的醫學事業。通過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重要性,希望對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及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弘揚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仁愛;思想政治教育
1 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國傳統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積極的借鑒、啟示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典籍是思想政治家與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功能是中國傳統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有效提高醫學生的意識自主性,能讓醫學生在接收醫學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從而使其不斷提高自我品行修養。
2.1豐富醫學生思想政治教務的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認同感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上下5000年的沉淀,已經同中華民族的精神融為一體,只要我們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應用到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教學過程,必定能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增加文化內涵,使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理論成果,不僅有助于增加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文化認同感與感染力,更能有效增強思想教育活動的自覺性與有效性。將傳統文化氛圍帶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既可以充實日常教學內容,更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能夠進一步完善醫學生道德修養的精神境界,真正達到思政教育課程以德育人的教學成果。
2.2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民族自豪感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就業方式的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加;市場經濟活動存在的弱點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反映到人們的思想意識和人與人關系上來,容易誘發自由主義、分散主義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已主義等思想:人民內部矛盾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各種突發事件,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沖擊很大。必須弘揚主旋律,廣泛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青年知識分子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處于青年階段的醫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極易受到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誘導,進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品格缺憾。針對這一現狀,只有讓醫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樹立堅定的愛國主義信仰,培養良好的意志力方能抵抗,才能經受住各種思想的考驗。與此同時,要讓醫學生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切實感受到我們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起醫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讓醫學生們堅定信念,為我國的醫學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2.3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粹,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核心要義是重視和追求事物的和諧,中國傳統文化中注重“以和為貴”的價值導向。“和諧”這一命題始終貫穿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因此有了“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名言警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的思想內涵,賦之以時代精神,對現代大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構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注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的內涵,建設一個傳統與現代、物質與精神和諧統一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同時,通過對醫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使其在人際關系發展中確立和諧發展的理念,倡導醫學生講團結合作,將和諧共贏的精神,形成友愛互助、風氣清明,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友好,為醫學生將來的從醫職業生涯和創造和諧醫患關系奠定基礎。再者,如今大學生的年齡普遍為18-22歲之間,處于自我意識、價值取向不完善的階段,如果不以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極容易出現價值取向模糊,導致心理問題的情況發生。因此,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形成樂觀積極的心態,積極促進醫學生的身心健康,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2.4利用傳統文化中的仁愛精神,培養仁心仁術的專業醫學人才
在中國儒家的思想中,“仁愛”是人之所以謂之為人的根本。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曾說“仁者,人之所以為人之理也”。當今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將“仁義”作為其中的重要內涵。也就是說,做一個人首先要有仁愛之心,做一個愛人之人。并且在傳統文化中,也將仁愛作為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指標,認為沒有仁愛之心的人無法成就宏偉的事業。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才能真正開創一番事業。中國傳統醫學中的歷代大家們,醫術醫德并重,醫學大家人性的光輝在歷史的長河中延續至今。對于儒家思想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們應當賦予其現實意義,要將“仁愛之心”的傳統文化融入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才能夠凈化醫學環境,提升醫學生對自身的要求,培養醫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
3 結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中,應該遵循理論源于實踐,實踐需要檢驗的原則,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醫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相聯系,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教育內涵,從與醫學生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入手;利用新興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課堂張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醫學生對、教學過程參與度,讓醫學生真正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所在,提高醫學生思想政治教學質量和有效性的同時,幫助醫學生走上全面健康發展的道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于當代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這一重要青年群體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當今經濟、生活、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更需要我們長在更全面、更深遠的戰略視野去吸收、借鑒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具備愛國主義,才能堅定信念;具備和諧精神才能成就人生;具備仁愛精神,才能做到成人立業。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能讓醫學生通過直觀的自我體驗,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和崇高的理想道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