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芳
“竹馬”或稱“跑竹馬”,是北京民間花會形式之一。永寧的竹馬根據(jù)“昭君出塞”的故事編演,猶如馬在田野上奔跑,整個表演,以簡單統(tǒng)一的動作跑出豐富多彩的陣圖隊形。竹馬是我們地域的特色也是非遺文化,而北京市延慶區(qū)永寧幼兒園也是非遺文化傳承基地,根據(jù)園本特色,我們開展了竹馬傳承活動,從娃娃抓起。
了解竹馬文化
根據(jù)我園的地域特色和優(yōu)勢,我們老師先成立了竹馬隊,請來了永寧南關的竹馬傳承人進行傳授。教師竹馬隊成立后,多次為來賓和老師們表演,幼兒看著自己的老師跑竹馬興奮極了,高興地揮舞著,想加入老師的隊伍。為此,我們成立了娃娃竹馬隊。首先讓幼兒欣賞了竹馬視頻,向幼兒介紹了昭君出塞角色的組成:十六個角色,頭馬引路,兩個兵丁護衛(wèi),王昭君帶兩名丫鬟,后邊有二位漢室的送親侯,及六名兵丁緊緊跟隨,另有二位接親的迎親侯前后呼應,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迎送親隊伍。接著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角色。接下來就是介紹竹馬道具,竹馬道具是用竹子和彩布制成的。在馬鞍部位留有空檔,演員站入中間把假馬系在腰間,使人和馬渾然成為一體,在馬鞍的兩側(cè)還掛著繪制好的“靠腿子”(假腿),幼兒紛紛圍著竹馬,摸一摸,看一看,這時候老師騎好竹馬,左手拉韁繩,右手握馬鞭,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學一學,要記住呦,馬鞭是不能頭向下的!
體驗竹馬精髓
有了前期的經(jīng)驗,我們決定讓幼兒真正地感受一下跑竹馬,幼兒騎好竹馬,在操場上猶如在田野上奔跑,高興極了。這種奔跑是肆無忌憚的跑,柔柔跑過來說:“老師,你看我跑的和叔叔阿姨老師們一樣嗎?”幼兒都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說著,看著幼兒興致這么濃厚,我抓住這個機會給幼兒講了講基本的跑竹馬動作:跑竹馬的時候,上身直立,腳下一步一步,雙膝微顛顫,身子左右擺動。這個是平步的時候,跑馬步的時候是雙腿微屈,上身保持直立,左手拉韁繩,使馬頭上下晃動,右手揚起馬鞭。幼兒認真地聽著,我剛示范完,幼兒就紛紛的學起來了,樂在其中。
嘗試竹馬技巧
基本動作練習了一段時間,大多數(shù)幼兒都掌握了動作的要領。我明顯地感覺到竹馬動作已經(jīng)沒有了挑戰(zhàn)性,幼兒興趣在減弱,這時候我覺得是時候讓幼兒感受簡單的隊形變化了,感受真正的跑竹馬表演,首先就是入場,我們請幼兒排成一隊,像一條長蛇一樣入場。入場后繞圈跑,繞圈跑是正式演出前的熱身,也叫準備,睬場。由頭馬帶風,全體按序排列,逆時針方向跑圓,騎竹馬的做“平步”,告訴觀眾們,我們的演出馬上要開始了。然后就是簡單的卷白菜,由頭馬帶著從外向里卷,到里面之后再繞出來,然后按原路線返回。然后緊接著就是長蛇陣,也就是S形,由頭馬帶頭,頭馬揚起馬鞭,告訴后面的小朋友我們要開始跑了。演出結(jié)束下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反復地練習,頭馬特別的重要,幼兒還自發(fā)地組織了頭馬推薦。經(jīng)過反復的練習,我們終于小有成效,并且在幼兒園進行了第一次的演出,演出很成功。
探索竹馬新玩法
一次演出結(jié)束之后,張園長找到了我說:“幼兒已經(jīng)掌握了我們竹馬的傳承精神,簡單的動作我們已經(jīng)掌握,那么怎么能讓這些傳承非遺的文化結(jié)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結(ji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玩出自己的新想法和創(chuàng)意呢?”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幼兒自主地玩。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怎么玩,才既有了傳承,又能發(fā)揮幼兒自主性呢?我和幼兒坐在一起商量,竹馬我們可以怎么玩?你們想怎么玩呢?請幼兒大膽地想象、說一說,起初幼兒還沉浸在傳承中,后來在我的鼓勵下,幼兒開始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其中然然說“老師既然是昭君出塞,他們在走的過程中那么遠的路肯定要翻山越嶺,我們可以找一些材料,當樹,當山坡,當水地等。”幼兒一一附和,這時候我請幼兒把他們的想法用筆畫出來,你覺得我們都可以過哪些障礙,用什么代替呢?幼兒開始簡單的畫圖,然后互相地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完全放手,讓幼兒拿著自己畫的圖進行擺放,在玩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自己商討調(diào)整。這樣下來幼兒更加自主大膽,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們找我來說:“老師,我們還可以玩角色扮演,我們可以像孫悟空去西天取經(jīng)一樣。”聽到幼兒有這樣的想法,我趕緊表示支持,幼兒在角色扮演中需要角色的衣服,我們就召開了一次家長會,把幼兒大膽的想法和家長進行溝通,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衣服,發(fā)揮家園互動作用,家長們紛紛表示支持。看著幼兒把做好的角色衣服拿來,我發(fā)現(xiàn)衣服沒有重樣的,我好奇地問,這時候我才找他們私下商量,原來每個人扮演的角色都是不一樣的,頭馬的小朋友扮演了孫悟空,還有豬八戒、沙和尚、公主等。一次次的大膽創(chuàng)意,幼兒也更加放得開了。
傳承竹馬精神
我們會繼續(xù)開展小竹馬的探索研究,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同一種玩具或材料變化出新的玩法,使幼兒愿意玩,從而發(fā)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在玩竹馬的游戲中,我鼓勵幼兒玩出多種花樣,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充分展開了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我從中也深深地認識到,幼兒有很大的潛能,我們要相信幼兒,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在活動中鍛煉身體,又學會用一種道具創(chuàng)造出多種不同的玩法。今后,我們還會繼續(xù)挖掘、探索新的玩法,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玩法。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qū)永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