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在信息化網絡化高度發達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也就對于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而本文中,我就將針對當前信息化新媒體大環境下如何做好高校輔導員的政治工作展開探究,談談我在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是網絡化的時代,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有利也有弊,就從學校教育來看,一方面,信息化高度發達促進了教學形式的改革,多媒體教學形式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尤其是對于高等教育來說相對于基礎教育階段,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加廣泛,進而構建多方面的思維,具備更寬泛的專業素養,所以借助于多媒體能夠加快知識的傳輸效率,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隨時隨地,且自由靈活的進行各類知識的涉獵,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在思維和知識方面緊跟時代潮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互聯網本身的包容性和信息的快速迭代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論是好的壞的,健康的不健康的知識都一并獲取,所以在給學生帶來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會導致一部分腐朽思想侵蝕部分學生的意識,尤其是對于一些意志相對不堅定,人格存在一定的偏頗性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就被不良思想所同化,如被腐朽思想所侵蝕,進而大到家國意識,民族意識方面認知錯誤,小到個性人格、三觀等方面出現偏差。所以,即使是高等教育,面對的是成年為主的學生群體,作為教師我們也一刻都不能放松的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從而確保學生身心方面的健康發展。
對于高校人才培養來說,不同于基礎教育,我們所面臨的是絕大多數即將踏入社會,將來奮斗與各行各業,在不同的行業領域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后備力量。學生專業技能和個人素養同等重要,就如同教育行業中經常提及的那句話“學生有德無才可能是普通品,但是有才無德一定是危險品”。對于人才培養來說,一定程度上學生的道德素養、思想認知比具備多少的專業知識要重要的多,尤其是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相對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如果在互聯網這個“大染缸”中被腐朽思想所侵蝕,進而缺乏應有的道德素養和政治素養,缺乏基本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缺乏做人最基本的價值觀和道德認知,那么專業領域的優秀,反而會助長其崇洋媚外,甚至是違法犯罪的可能。所以本文中,我想針對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展開探究,從大學生輔導員的立場出發,談談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需要做什么。
一、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就如前文中所提到的,新媒體大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利弊并存,所以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我們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先要明確的就是新媒體對于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利弊所在,才能進一步做到趨利避害,揚長避短。
首先,新媒體給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機遇。尤其是從師生關系的構建來看,新媒體給了師生溝通提供了橋梁。因為高校師生關系和基礎教育階段的師生關系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大學階段學生基本處于成年階段,所以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具備更多的自由性,對于教師的依賴性也相對減少。而大學階段采取走班式教學,任課教師和學生不再是固定的責任關系,而輔導員也往往負責一個專業總體學生工作,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降低,這就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開展,而多媒體的出現則利用網絡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不論是學校設置的教學平臺,如教務網等,還是公共平臺微博、論壇等,都給學生和輔導員的及時溝通提供了便利,不僅有利于學生言論的自由表達,輔導員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需求,提高溝通效率,構建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輔導員各項工作的開展。
其次,新媒體也給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挑戰。當前網絡大環境下,信息的大量涌入豐富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給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敞開了大門,而且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獨立意識、自主意識已經覺醒,但是社會閱歷的相對缺乏卻會導致學生在政治思想方面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被“帶節奏”甚至被不和諧思想同化,導致思維和認知方面出現原則性錯誤,這就給輔導員政治思想工作的開展提出了難題。在加上高校教育中弱化了固定班集體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原本就很難做到整齊劃一,進而導致輔導員工作的雪上加霜。
二、新媒體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策略
面對機遇與挑戰,作為輔導員我們要在明確當前教育形式的基礎上做到迎難而上,不懼挑戰,同時利用互聯網在教育中的優勢,抓住機遇,找到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途徑,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引導和教化工作。
首先,在工作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構建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如高校都會有自己的學校教務網站、論壇、微博等平臺,作為輔導員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和學生們建立交流,站在學生的角度,采取平等的姿態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另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當前學生們所關注的內容,如體育、歷史甚至是動漫等知識,創建共同話題,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在溝通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進行思維的引導和糾正。
其次,在工作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創新教育教學形式。新媒體大環境下,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也就更加凸顯個性化,所以再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也要做到尊重個性,并進行“因材施教”。一方面,政治大原則不變的前提下,我們要盡可能的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給與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多媒體進行多樣化的社會主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傳輸,如短視頻、音樂等形式靈活性的進行思想政治內容的輸出。
再次,我們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實踐中。對于高校來說,各類社團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例如通過朗誦社舉辦符合社會主旋律的朗誦比賽;辯論社舉辦針對社會事實、道德思想等方面的辯論比賽;音樂美術等相關社團則可以開展藝術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等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德育工作效果。
總之,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化方面。而面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思想開放,言論自由的現狀,我們要直面挑戰,并且利用互聯網靈活性的交流方式,構建新型的師生交流關系,從而在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方面順應時代潮流,并通過網絡另辟蹊徑,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