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英
摘 要:港口是水陸運輸的樞紐,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結合點。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各地已經建立起一批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他們的建立吸引外商投,促進各地區經濟快速增長。重慶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兩個保稅港區的內陸省份,保稅港的建立為重慶經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架起便捷的橋梁,促進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出口加工業等的發展。通過對保稅港區的物流建設,外資企業入住保稅區發展等進一步分析保稅港區對重慶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的非凡意義。
關鍵詞:重慶保稅港區;經濟發展;外資企業
一、重慶保稅港區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經濟快速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各地區區域發展比平衡呈現較為嚴重。也正是由于如此,國家從整體長遠的發展出發,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來推動落后地區經濟發展。重慶地處中國中西結合部,緊鄰東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擁有長江“黃金水道”,并且自然資源豐富,獨特的地理位置對西部大開發的快速發展至關重要。1997年,重慶經國務院批準成為直轄市,中國國內第一個沿江開放的城市。重慶經濟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據統計,重慶市GDP于2008年首次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總量在全國居于第24位。到2014年底,重慶GDP增長速度達到10.9%在全國排名第一,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2017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比上年增長9.3%,打破了此前保持了10年的年均兩位數以上的高增速歷史。重慶經濟能夠如此快速的增長,這與重慶享有的各種政策以及保稅港區的推動有著密切聯系。
重慶保稅港區的發展從無到有,20世紀90年代,重慶在南坪設立了內陸地區的第一個保稅倉庫,2003年國務院批準了保稅區和臨近港區開展“港區聯動”的試點行動,以港口與保稅區之間進行相互關聯的有機結合,以期實現境內外的商品貨物能夠快速的集結轉運。2008年國務院批準重慶建立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簡稱“重慶保稅港區”,完成了由單獨的保稅倉庫向聯動的保稅港區的轉變。隨后在2010年2月國務院批準建立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的建立使得重慶成為擁有兩個保稅港區的內陸省份。重慶抓住機遇,以保稅港區作為支撐,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推動重慶經濟快速發展。
二、重慶保稅港區對重慶經濟的影響
(一)開拓市場,吸引外資投入
重慶保稅港區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對外開放口岸港區和與之相連的一定特定區域,具有物流,加工,口岸等一系列功能,并享受國家給與的優惠政策,這對外資企業的入駐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據統計2017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11695戶,其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20戶,在統計數據中有279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外企人駐保稅港區不僅帶來了大量的資金還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這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進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重慶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區域地理優勢,促進物流發展
重慶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不論是鐵路交通網還是水運港口運輸,又或是空中交通線都十分發達。重慶保稅港區設立后,利用政策優勢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大量集聚重慶及周邊地區的進出口貨物,通過寸灘港、江北機場的空港轉港、分撥。保稅港區對外貿貨物的存儲時間不加限制,方便了貨物的存儲、降低成本。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5月,寸灘保稅港區以及西永綜合保稅區月度進出口值達到21億美元;2013年第一季度重慶市,口岸外貿進出口貨運總量為204.9萬噸,比2012年同期增長7%;2017年上半年,重慶保稅港區實現出口額56.5億美元。不難看出,重慶憑借其保稅港區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進出口貿易,而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經重慶保稅港區港口的進出口總額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隨著外資企業對重慶保稅港區優惠政策的青睞。可以預見,進入保稅港區的外資企業將越來越多,這對于對外貿易、水運運輸等的發展有著極大的益處。
(三)創新加工模式,優化貿易結構
傳統的外貿體現的都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即零部件全球采購,加工之后在把產品賣往全球。重慶外貿的布局思路則是“一頭在內,一頭在外”具體表現為整機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體化,領部件本地生產配套。并且通過保稅港區發揮實質性作用,以兩大保稅區為主體(西永綜合保稅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集聚著龐大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五大品牌商+六大代工商+800零部件商”,覆蓋了筆電45個大類配套零部件中的36個大類。近幾年來筆電的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占重慶年進出口總額的45.7%,這得益于創新加工貿易模式。
(四)“跨境保稅備貨”,凸顯保稅港區跨境產業集聚地的作用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內陸腹地將日益融入國際市場,而跨境電商產業通過網絡新技術,減小了內陸與沿海之間的地理差距。重慶保稅港區作為內陸開放的前沿陣地,通過跨境電商產業,完善和提升了以倉庫、物流和信息平臺為核心的現代物流發展水平,結合其獨特的政策優勢、口岸優勢和兩江新區的核心區位優勢,必將輻射和帶動整個內陸地區的商貿物流發展,成為內陸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自重慶2013年底探索跨境電商四種模式伊始,重慶保稅港區作為首批試點區域,針對跨境電商這一新興業務,通過切實解決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產業生態鏈的問題,打通各個環節、全面提升效率,助推了重慶跨境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重慶保稅港區已經引進了唯品會、貝購、卓益網、世紀購、網易考拉等11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商產業快速發展,據統計2017年累計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23.49億元,成為重慶跨境電商產業的一大亮點。
參考文獻
[1]劉輝群.中國保稅港區發展及其功能創新[J].國際商務研究,2008(06).
[2]吳紅霞.重慶保稅區功能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