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瀟君
【摘 要】問題是數學的核心,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和提高離不開源源不斷的問題來啟發。有效的問題設計是數學教師教學的難點,而問題鏈的設計和應用可以讓提問更加張弛有度,幫助學生思考,提高學習數學的參與度,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只有通過適當設計問題鏈,才能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真正達到從“學會”逐步走向“會學”的目的,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問題鏈教學 高中生 數學學科 參與度
一、問題的提出
課堂提問環節以學生為本是教學的最高境界。以學生為主,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巧妙地設置問題鏈,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最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來培養學習習慣。
恰當的提問和合理的問題還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在問題鏈設計時,還應注意把握趣味性、針對性、啟發性、層次性和創新性,更多地設計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的問題,吸引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層層深入,使學生在積極思維活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為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供基礎和保證。
因此,這樣的問題不可能從課本上直接找到,需要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把數學概念、原理、技能和說理方法轉化成易于學生掌握的形式,創造性地進行問題設計,以實現數學的知識形態向教育形態的轉化。
二、用問題鏈教學提升高中生學習數學的參與度的幾個途徑
1.采用問題鏈教學,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學生只有將所學的知識點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形成良好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高中數學中有許多題目在邏輯上學生難以理解,我們可以通過問題鏈的設計,讓學生深入理解其實質要義。
例:余弦定理的證明。
教師要首先了解學生的學情,此時,學生已有知識主要包括正弦定理、平面向量的數量積、三角函數的定義及坐標法的初步知識等。設計如下:
問題1 正弦定理給出了三角形邊角的數量關系,正弦定理可以解決哪些類型的解三角形問題?
問題2 如果在三角形中已知兩邊及夾角,怎樣求第三邊?
問題3 在 中,角A、B、C的對邊分別記為a,b,c,
①若 ,求a;②若 ,則求 .
問題4 一般地,在 中,已知b、c和A,則a的值為?
問題5 你發現了什么結論?你能用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表述你的發現嗎?能否給出證明嗎?
問題6 若已知三角形的三邊,如何求它的三個角?
問題7 在上述結論的證明方法中,何種證法更簡潔?
如若在一節課中完成學生對余弦定理的真正把握是不易的。在概念教學中,要從感性認識開始,再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在“理解”與“使用”的多次反復中達到深刻理解概念。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把數學原理講細講透,還必須精細化問題串的設計,使學生加深對數學原理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
2.采用問題鏈教學,揭示所學知識的本質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不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揭示數學本質而就題論題,那么學生做到的也只能是簡單的模仿和重復。這樣一來,不但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而且,學生真正的解題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師要采用問題鏈教學,不僅讓學生做到溫故知新,還要把握新舊知識的本質,是學生在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得到增強和提高。
例 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2中《直線的方程》一節課中例5:已知直線經過點A(6,-4),斜率為 ,求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和一般方程。我們可根據該例題通過改編試題來設計問題鏈,揭示本節課知識點的本質問題,提高課堂參與度。
問題1 已知直線經過點A(6,-4),且與x軸垂直,求直線的方程。
問題2 已知直線經過點A(6,-4),且與x軸平行,求直線的方程。
問題3 已知直線經過點A(6,-4),且在x軸y軸上截距相等,求直線的方程。
問題4 已知直線經過點A(6,-4),且與x軸y軸所圍成三角形面積為10,求直線的方程。
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鏈,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框架,以點帶面的鞏固與應用新知識,復習與強化舊知識,同時訓練與提高學生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采用問題鏈教學,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這不僅是一個教學方法問題,而且是一個關系到培養學生具有什么樣的能力的問題。利用“問題鏈”形式教學,可以啟發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突破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聯想能力,順利解決數學學習上的困難。例如由遞推數列求通項,“累加法”和“累乘法”是必講的方法,但如何講來講這些方法?教師如果直接說明“累加法”和“累乘法”是怎樣操作的,會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生成太突然,這樣講的課堂效果會讓學生覺得這東西與所學教材沒有什么關系,會讓學生抓不住一節課的重難點。因此,從學生所熟悉的“舊知識”中生長出來的,緊扣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定義來講解,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將知識正遷移,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
在新課程理念下,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以往單調枯燥的學習數學概念方法,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材,通過對核心內容的精細化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由于數學思維就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心智活動,就是提高學生學力主觀能動過程,總是表現為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數學問題是數學思維載體,也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動力。如果問題鏈的設計能從學生知識可接受性的實際出發,確定合理的難度和適當的思維強度,就能有效促進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發展。對核心內容教學的問題串設計,強調知識構建,重視思維訓練,提倡自主生成。
參考文獻
[1]王光明.重視數學教學效率,提高數學教學質量[J].數學教育學報,2005(3):43-46.
[2]毋曉迪,韓道蘭.基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變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科學,2018(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