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摘 要】幼兒教育階段是啟蒙教育,培養幼兒的習慣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這不僅僅體現于幼兒的學習習慣,還包括其他各個方面的習慣。作為幼兒教師,分析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
【關鍵詞】心理發展 規律 培養 良好習慣
幼兒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來,幼兒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起到關鍵性作用。而對于幼兒教育階段,幼兒的各種行為習慣將影響著幼兒的健康成長,乃至直接關系到將來的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我們需要遵循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讓幼兒養成愛動腦筋的習慣,愛講衛生的習慣,與他人友好相處的習慣等等。那么如何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呢?
一、正確剖析幼兒產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根源
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產生,既源于幼兒的思想,更多的還是家庭、學校、社會造成的。很多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如不愿學習、害怕作業、害怕考試等,都是3--6歲時期忽略了習慣培養,不良現象沒能及時疏導和糾正,導致后面就形成了厭學、紀律觀念薄弱、師生關系緊張等;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內心既感到不安、恐懼,卻又追求獨立、尋求自我,情緒變得焦慮、無所適從,這些不良現象逐步形成習慣。具體原因是:
1.隔代教育中對幼兒過分遷就和溺愛
許多隔代家長常會存在著一種補償心理,將自己年輕時無法給予子女的優越生活照顧,全數轉移投射在孫輩身上,而這種寵愛往往很容易變成毫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大事小事都一手包辦代勞,從而很容易造成幼兒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再者有些隔代家長因過度疼愛幼兒而護短,致使幼兒的缺點因長期得不到矯正,逐漸養成不良的行為,最終影響幼兒性格。過分的溺愛和遷就容易使幼兒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無視他人等不良性格。并且在隔代教育中隔代家長對幼兒過分遷就和溺愛,遏制了幼兒獨立性的發展,更容易泯滅孩子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造性,遏制了孩子創新能力的發展,久而久之致使幼兒失去了應有的創新能力。
2.年輕父母對幼兒教育方式不妥
由于很多年輕家長對幼兒教育不夠重視,總覺得幼兒教育可有可無,有時因為身體等原因造成了幼兒經常遲到、早退、甚至不請假,這些原因造成了很多幼兒早晨懶床的習慣,特別對于冬天,很多幼兒懶床不到學校,一旦形成這樣的習慣,造成了幼兒懶惰的思想。形成這樣的習慣,糾正過來還是比較困難,甚至有反復的現象。作為家長,應明確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晚上提醒幼兒主動睡眠,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3.教師忽視幼兒心理發展規律,對幼兒教育缺乏正確的引導
進入幼兒園初期,他們對幼兒園各種不同的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但隨著新鮮感的逐步褪去,他們開展討厭上學,對于教師提出的要求和規矩,很多幼兒不能承受,從而造成了很多幼兒不愿意上學的念頭。很多幼兒在進幼兒園一段時間后,不習慣這里的學習與生活,進入園口便大鬧起來。孩子上幼兒園是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關鍵一步,教師要教育他們不能像在家里一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須服從教師的管理,也不能獨占玩具、必須有一定的約束力,教師要通過思想開導他們,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除此之外,幼兒還有其他類型的不良習慣,比如,偏食厭食的習慣;與幼兒不能友好相處,自我為中心;喜歡說謊的習慣;易發脾氣的壞習慣等等。
二、尋求科學有效策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應該從平時的教育教學點滴做起。其中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愛動腦筋的習慣、相互友好謙讓的習慣、熱愛勞動的習慣等。教師要將這些習慣滲透于平時的教學過程之中,并從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的重要性,給幼兒啟蒙教育階段便懂得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一生的重要作用。
1.隔代家長要理智控制情感,延遲幼兒滿足
隔代家長對幼兒的要求滿足得“太快”,不等幼兒說出口,想做的事情隔代家長已然代勞。我正好知道這樣的一個案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侄女兩歲的時候就聰穎過人,只是不肯開口說話。我觀察之后找到的癥結是,爺爺奶奶對侄女的要求滿足的太快,不等侄女說話就能提前滿足她的要求,久而久之,侄女便不肯開口。我休假期間,有意識地延遲小侄女的要求,等她說了才滿足。開始時,小家伙兒急得臉都紅了,爺爺看了氣憤得不得了,讓我甭管,說寶寶是他的心肝兒,說不說話都不礙我的事兒。我就找好多機會單獨陪侄女玩,說服弟弟、弟媳跟我一起堅持,繼續貫徹我的教育方法。沒幾天,小侄女開始說話了,雖還不多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卻讓全家人看到了轉變。祖輩們要想在隔代教育中發揮作用,首先要提高祖輩家長自身的素質。有好多祖輩家長懂得的文化知識不是很多,教育觀、兒童觀、世界觀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他們應該主動的加強學習,接受新的知識和信息,更新自己知識儲備?,F在有些地方已經開設了家長學校,祖輩們可以在這樣的學校里學習到如何教育好孫輩的知識和理論。我覺得應該將這一形式推廣開來,讓更多的祖輩家長獲得新的知識和新的觀念;祖輩還可以和孩子共同學習,經常請孩子給祖輩講故事,或講講他們所學的東西,這樣既能增加祖輩的知識,也能幫助孩子鞏固知識,鍛煉其語言表達的能力。
2.教師要結合教學活動與趣味性的游戲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
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習慣,能讓他們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生活觀念,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比如,培養幼兒愛動腦筋的習慣,教師可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啟發他們積極思考,主動發言;培養幼兒愛衛生的習慣,教師可以將不講衛生造成的健康危害通過學生的模仿游戲展示出來,給他們思想啟發,教育他們什么是對于錯,不能含糊其詞;教育幼兒要有禮貌,可以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出來,教育幼兒哪些事講禮貌,哪些是錯誤的。通過讓幼兒反復訓練,從日常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個游戲、每一個環節中一點一滴地滲透與強化,形成良好的習慣。
俗話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的養成對于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對于幼兒教育階段,是培養他們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師及家長不僅要重視這方面的教育,還應該有針對性的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讓良好的習慣伴隨幼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