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鵬洲
新課程的改革內容,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育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教育不是為了專門培養某些“好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教育方式,因此學困生就成了教育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將學困生轉化為一個有才能的人比起培養一個比較優秀的學生,更考驗教育的方式方法。另外,轉化學困生也對社會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所以說,轉化學困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本文通過對學生的教育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對學困生轉化的有關方式方法。
情感教育法
愛是進行教育的前提,同時也是轉化學困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想要通過各種努力來轉化學困生,就需要對這些學困生進行感化,通過了解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來嘗試理解他們,與他們溝通交流,用愛去感化他們,使他們明白教師的用心良苦。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平等對待各類學生,不偏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使學生對教師有一個新的認識。有些學困生,因為自卑,不愿與人交流,就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教師要與他們積極溝通,融入學困生當中去,跟他們多交流溝通,試著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并且通過溝通,使他們明白學習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使他們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獲得自信。
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
要想轉化學困生,就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改變學困生對于學習的看法,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樂于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困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可以為之努力,就可以改變對學習的看法,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
巧妙設置教學情境,使學生參與其中
教師可以通過對各種教學的有關研究,巧設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好奇,有學習的欲望,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中來。
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探究法的使用。在課堂上,可以使學生通過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全程參與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收獲知識的喜悅,同時,也可以使他們更加自信。
進行分組學習,使學生可以交流探討
小組學習,可以使學生具備合作意識,增加了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交流。教師可以根據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困生。通過分組,在課堂上,讓各個小組進行比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從而提升課堂的學習氛圍和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每個人都表達出自己對于問題的不同看法,使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找到問題的答案,并提升學習的信心。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并不是教師區別對待學生,選擇性地偏愛學生,而是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采取不同教學的方式方法。對于學困生來說,對他們進行特別的幫助,有助于他們突破學習的困境,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使每個學困生得到轉化,更加熱愛學習。此外,分層教學中課堂的提問方式,也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合適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其更好地去學習。
采取恰當的評價方式
教師不應該按照分數來評判學生優劣,應該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正確地看待學生,同時也要理解,學生是發展的人,對于學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
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平等對待學生,不能因為成績,單一地來評判學生的好壞,只要是進步的,就值得教師去鼓勵,要通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使學生感受到公平公正。
看重過程評價
在進行評價時,不能單純地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需要根據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平時的表現,來進行綜合評判,注重過程,不必糾結于某一次的成績。
采取好的評價方式
可以采取自我評價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的行為,使其每天晚上回憶一下自己的行為,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評價,從而進行反思,逐步改掉自己不好的行為,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學困生的身上一般都會有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想要轉化學困生,就需要使他們具有更加堅定的意志力,從而改變自身不好的行為習慣。學困生本身意志力比較薄弱,需要教師有效地進行管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嚴寬相濟,既要鞭策學生,又要用愛澆灌學生,才能使學生從心底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結語
學困生轉化問題一直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大問題,這個問題,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解決的,需要教師對學生有耐心地引導,進而使學困生可以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