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輝
數學教育理應是素質教育的一個主要方面。但在實際中,數學及格率低下,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大量存在,又成為困擾廣大數學教師的一個嚴重問題。本文希望通過對高中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經常遇到的心理障礙的研討,以探求在數學教育中,如何化解各種心理障礙,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發現許多同學有怵頭、恐懼、厭煩學數學的心理。由于怵頭、恐懼、厭煩這種心理的存在,又形成不愛學、不想學甚至對數學逆反的惡性循環。如果這樣持續下去,將直接影響今后的學習。升入高中階段,可以把數學的學習當作一個新的起點,只要想學好數學其實并不難。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高中階段的數學,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和升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的必要基礎。從短期目標來說,在高考的考試中,所占分值較高。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它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也是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基礎。從發展的角度看,學好數學對于培養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認識數學的科學和文化價值,形成理性思維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然而,高中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仍經常出現心理障礙,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依賴心理
有些學生習慣于教師把知識嚼爛后“喂”給他,遇到學習中的困難也總是依賴于別人給予解決,碰到較復雜的運算就不愿意動筆。
有依賴心理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常反映出依賴直觀,囿于習慣的思維模式,希望有現成的公式或解題模式,數學學習中缺乏熱情和創造性。
形成依賴心理的原因除了與人的生理、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有聯系外,還與其所處的家庭,生活環境有關,從小嬌慣,遇事由家長包辦,因而壓抑了自主性、獨立性的發展。
二、厭煩心理
有些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枯燥乏味,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他們在厭煩心理狀態下學習,使得大腦中與學習有關的神經細胞處于抑制狀態,自然不利于數學的學習。
三、恐懼心理
當主觀愿意與客觀現實之間發生了矛盾,所遇到的學習困難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另外,來自家長的過高要求,老師的冷漠態度,同學的歧視等也是產生恐懼心理的重要原因。
四、滿足心理
這里是指有些學生在僅掌握了部分知識或在幾次甚至一次測試中獲得較好的成績之后,產生的“學得差不多了”的滿足心理。
五、疑惑心理
學生通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后,仍未達到預期的目標或考試屢遭敗績,使得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數學的神秘感增強,對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產生困惑。
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大多在學習上缺乏毅力和自信心,學習上不善于總結歸納所學知識,數學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針對上述幾種學生學習數學中的心理障礙,教師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嘗試:
對于有依賴心理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教師要引導他們樹立“自食其力”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認識到自已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方法上適宜運用發現法進行教學。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實物”素材,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同時設計出中低難度且有啟發作用的序列問題以克服學生獨立思維過程中的困難,這樣做,既有利于學生發現知識的真諦,也有利于學生發現自我獨立的能力。
對于有厭煩心理的學生,教師除了及時幫助學生把學過的知識消化吸收外,在教學中還可以采取談心的方式,曉之以理,讓學生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如數學學科嚴密的邏輯推理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數學在實踐中的應用以及數學對其它學科的推動作用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采取各種手段,使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興趣,而不把數學學習當作苦差事。
對于有恐懼心理的學生,教師首先要用自己真摯的情感,和藹的表情,親切的動作,溫和的語調,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師愛效應,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一種熱愛心理,以達到愛屋及烏的效果。
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針對學生實際,力求把課講好,講精,講到點子上,使學生能從教學過程中真正領悟到有關的數學思想,掌握有關的數學方法,并注重對有恐懼心理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們弄懂教材,順利完成作業。平時的測試要從學生和教材實際出發,在難度上要有明顯的坡度,一味追求所謂試題質量,經常把學生考得灰溜溜的,人為的給學生造成恐懼心理,這種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對于有滿足心理的學生,教師應在指導這些學生學習時,注意適時地為他們設置一些“陷井”和“路障”。安排一些有適當難度的問題,在學生做完這些練習后,教師再針對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遺漏、錯解等現象,對試題作深入細致全面的剖析,指出問題癥結所在,打破他們“全會了”的思想,從而使那種滿足于一知半解的心理障礙在不斷反省的過程中得以消除。
對有疑慮心理的學生,教師應與他們一起認真分析數學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在教學中可采用低起點,小步子,多思維,多反饋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對學生嚴格要求,特別是要求學生重視基本概念的正確理解,正確而迅速的運算能力的形成。對學生在課堂回答的問題中,試卷或作業中反映出來的各種問題,都要及時糾正或督促學生改正。想方設法幫助這些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成功是克服學生疑慮心理,穩定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的重要措施。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心理素質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習效果是兩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重視對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各種心理障礙的研究,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對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學生知識,更教會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由被動變為主動,課堂自然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