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蓮
一、讓課堂充滿朗朗的讀書聲
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無疑是閱讀活動的主體,課堂首先要保證學生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這種對話需建立在學生正確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一次次形式要不一樣,每一次都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其中動態的,有靈性的東西,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它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因此,讓學生多層次地讀課文,深思知其義,進而將文章內涵、生活經驗乃至人生意義融為一體,產生獨特而富有創造的感悟,讓書真正“活”起來。
二、以圖片實物再現情景
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展示圖片和實物,顯得直觀、形象、具體。學生可見可摸,就會集中注意力,投入學習佳境,詮釋疑難,化抽象為形象,變模糊為清晰,化簡單為具體,理解了深奧的語言文字,領會原文旨意。在學文中展示實物和圖片,使學生心中有景、心中有圖。圖片和實物是教學的工具,是學生思考的載體,是想象的翅膀,借助圖片和實物再現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有了思維依托才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思維的空間,促進閱讀理解。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閱讀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課堂交流是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學生在與同伴交流中交換意見,獲得發展。交流時,鼓勵學生達到嘗試,允許學生獨樹一幟,允許學生出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受教育的權力,激勵他們求知的欲望,使每一節課都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展示才能的天地。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為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的平臺。那么,如何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創造大膽交流、自由發言的小天地呢?教師請學生交流匯報時,應善于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回答問題、討論交流無論正確與否,只要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交流,真實地展現自己的學情,才有機會促進自己的個性發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加強閱讀訓練、奠定寫作基礎
1.引導自讀,做好預習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主要的途徑,同時也是初步感知內容,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獨特見解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自讀做好預習,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主要的途徑,同時也是初步感知內容,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獨特見解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自讀做好預習。這樣能了解學生讀書情況,摸到學生的思路趨勢,因勢利導。
2.讀書方法的指導
在學生對閱讀已有所愛好的基礎上,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朗讀的形式應多樣化,如范讀、領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對于一篇文章也應采取多種形式朗讀,不應拘泥于一種方法,如果讀書的形式過于單一,不僅會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也會抹殺孩子們的表現力,當然,不是每一篇文章的朗讀形式越多越好,教師教學時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還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形式進行閱讀教學,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朗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學生掌握了技巧,讀起文章才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才能讀出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閱讀訓練的目的。也就是說在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時,還需要注意要求學生們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無心地讀,這就需要培養學生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教師就要善于質疑,鼓勵學生探究,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設置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集中精神,思考問題。開始訓練時,可由老師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意識地讀,學生明白了讀課文時思考什么,思維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老師所提的問題要難易適度,要有層次性,對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要讓他們回答不同的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一思、二記、三理解”。一思,要做到讀第一遍時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二記,要記住文章的故事情節,為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做好準備;三理解,如果前兩項你都做到了,那么文章的中心就把握住了,各種練習題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大大提高。
3.以語言為媒介,理解內容,學習表達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首先必須理解課文的言語文字,才能理解課文內容,才能認識他所反映的具體事物,學生理解了內容,受到了教育,在此基礎上進而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文字表達的,從而學習運用語言。只有經過這兩個環節,閱讀教學才是完整的。就如張志公先生所形象比喻的,教師要領著學生到課文里走一個來回。
4.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如果說課堂教學主要是指導精讀的話,課外閱讀就是博覽。精讀和博覽相結合,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寫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好書。首先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
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是積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轉變教學理念,更新閱讀教學方法,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教學中要善于激活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增加閱讀興趣。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