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核心素養成了教育改革的靈魂和關鍵,音樂教育是為我國輸送舞臺表演和音樂教育人才的重要專業,而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專業教學也出現了新要求和新方向。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還是在教學內容方面都難以滿足“核心素養”的要求,導致學生在畢業后無法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因此,高校要結合核心素養的要求,積極轉變和改革教學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教育服務意識淡薄
音樂教育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目的是為我國輸送現代化、專業型的音樂教育人才。但是當前,其人才培養模式偏離了服務對象,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傳授專業技能,沒有將音樂實踐與教學技能充分結合,對基礎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嚴重脫離。
教學手段落后陳舊
當前,音樂教育專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嚴重缺乏創新性,而這種固化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教學效率較低。同時,在具體教學中,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地位,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教學形式和內容枯燥乏味。
實踐教學質量較低
當前音樂教育專業偏重于理論教學,沒有給予實踐教學以高度重視,實踐教學質量較低,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適應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相對單一,在缺乏實踐鍛煉的基礎上,難以將技能和知識融會貫通,舞蹈編排、樂隊合奏、鋼琴伴奏以及舞臺調度能力也較差,制約學生未來發展。
核心素養背景下優化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途徑
更新教學理念
當前,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音樂教育專業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將社會對音樂教師的需求和人才培養理念有機融合,以核心素質為基礎和前提,強調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和多元化。同時,人才培養方向還要符合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需求,教育教學不能脫離崗位實際,要結合音樂教師崗位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熱情,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和質量,進而促使畢業生可以滿足音樂教育的要求。
優化實踐教學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引下,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要給予實踐教學以高度重視,并且結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優化實踐教學,在重視夯實學生音樂教育理論的同時,提升實踐教學的應用性以及實用性,強化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
首先,高校要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對音樂教育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減少理論教學所占比例,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開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選修課。
其次,高校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活動促使學生將專業技能和知識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實踐的轉變,調動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和積極性。
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社會實踐以科學的指導,幫助學生切實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難點,進而樹立教學信心,通過實踐體會到音樂教育的作用,積累實踐教學經驗,進而為學生未來的教學生涯夯實基礎。
調整課程設置
高校要結合音樂教育專業的就業趨勢和社會需求,科學調整課程設置,在突出專業性的同時,注重課程的針對性和具體性。首先,高校要立足于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積極邀請一線音樂教育專家或者用人單位來校共同商討專業課程內容和教學體系的構建;其次,在構建職業化教育體系過程中,要引入模塊化教學模式,對現有課程進行科學編排,提升課程的激勵性、具體性以及開放性,通過對課程的模塊化整合,改善課程設置的抽象性和空洞性。
加強就業指導
高校要建立系統的學生就業指導體系,提升學生的就業信心和就業競爭力。針對當前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形式以及就業前景,高校要積極搜集相關就業咨詢,結合行業前景整合就業指導內容,將內容傳遞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就業緊迫感。同時,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并且給予學生耐心的指導,督促學生端正就業態度,結合自身的薄弱環節開展針對性學習。另外,在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要全面貫徹就業指導,針對不同階段制定科學的指導策略,分層次、分階段地開展指導,指導教師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總結經驗,不斷創新指導內容和指導手段,幫助學生在畢業后順利步入工作崗位。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核心素養成了時代的主旋律,音樂教育也要推陳出新,以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為基礎,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高校也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優化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進而為我國輸送更多的音樂教育人才,促使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