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隨著知識點的深入學習,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題型,數學教師應該針對各種題型,總結好解題方式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為學生的思考提供固定的方向。在課堂上,數學教師應該選擇經典的、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題目作為解析案例,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除此之外,數學教師也要充分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合作精神。本文筆者將會從三個方面出發,分析小學生在數學方面解題能力的提高策略。
精選案例,提高學生學習樂趣
在課堂例題的講解中,數學教師不能局限于書本教材提供的例題,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篩選一些經典的案例,當然數學教師也可以自己設置一些題目,結合生活實際設計相關的題目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數學教師可以在網絡上下載一些經典的案例,在講解書本教材上提供的例題后,對公式理論進行深入的補充,選擇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鞏固。值得重視的是,數學教師選擇的問題不能脫離生活實際,題目中給出的數字以及答案要符合實際,而不是為了讓學生練習而編造一些和真實數據不符的題目。同樣,數學教師自己在設計問題時也要重視題目的真實性。
例如,圍繞簡單解方程設計題目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年齡以及學生數量作為相關的數據,具體設計的題目可以是:“本班級的學生進行體檢,平均身高是140cm,其中15名女生平均身高為135cm,問班級20名男生平均身高為多少?”在題目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班級真實人數以及真實的體檢數據設計題目,設:男生平均身高為X,正確的公式為(20X+15×135)÷(20+15)=140,解出的答案為143.75cm。圍繞班級的真實情況設計題目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解方程的思路。以此為例,數學教師可以圍繞不同的題型設置不同的案例,讓學生在對數學充滿興趣的前提下提高解題能力。
總結解題步驟,巧用錯題集
小學生的總結整理能力較為薄弱,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知識點的整理與歸納教學。錯題集的整理可以將課堂上教師整理歸納的知識點長時間的保留,便于學生的復習與鞏固。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為數學課堂單獨準備一個錯題集,將自己在考試中做錯的題目以及課堂上教師認為重要的題目記錄在錯題集上,并且按照規律整理,同一類型的題目集中在一起,整理完以后在后面留下足夠的空白,為了防止在日后的考試中遇到相似的錯題。
另外,數學教師也要采取措施鼓勵學生進行錯題的整理。教師可以定期地將錯題集上收,進行檢查批改,對于整理得規范而又認真的學生進行表揚,并且將優秀的錯題集分發到班級的其他學生手里傳閱翻看,作為日后努力的榜樣,學生有了標準的榜樣后可以更加高效地整理自己的錯題集。通過對錯題的整理,學生對題目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學生的解題能力也會逐漸得到提高。
組織合作學習,激發自主思考能力
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不僅僅需要數學教師進行細心指導,學生自身也要采取措施進行解題能力的提高。成立合作學習小組便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相互幫助。數學教師應該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獨立于教師,自主地去研究問題,冷靜地思考,團結合作可以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數學教師不一定要求每次討論整個小組人員都要參與其中,而是針對問題的難易程度決定討論人數。在課堂中,數學教師可以進行大量的小問題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既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組織學生兩兩之間進行短暫的交流與討論,也可以布置一些復雜的難題,讓整個學習小組的人員都參與討論。因此,數學教師務必要做好課堂規劃,提前準備好下一節課中需要提出的問題,有序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優越性,在和諧的討論中積累解題經驗,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數學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應該將每節課需要問到的題目整理在書本上,這樣可以防止教師在課堂上有所遺漏。在學生進行討論之前,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討論的方向,暗示解題的主要思考范圍,但是在學生投入到討論之中以后,數學教師就不再進行提示。
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以及相互幫助以后,學生就會對問題產生自己的看法,這時數學教師先邀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給出解題過程,最后再針對學生提供的解題方案進行補充,并且指出各種解題思路的優缺點,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更多的解題方式。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友好關系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加深,解題思路也會變得更加靈活豐富。
結語
總之,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選擇有趣的教學案例是激發學生解題興趣的重要方式,而養成整理錯題集的習慣則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解題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
數學教師也要將目光放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采用適當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就通過組織小組學習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最終提高解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