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玲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小學教育工作者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所以, 小學教師要把自己看作是學生的一員,與學生一起對話,一起生活,共同經歷,共同體會,融為一體。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成為教師,讓學習好的同學帶動學困生,讓小組內的同學相互為師,共同帶動,一起進步。基于此,筆者帶領自己的五年級教學團隊反復學習相關資料,不斷進行研究、反思、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套適合我們、屬于我們自己的教學流程,現已走在路上。
分組工作
小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掌握合作技能,學會與人溝通,欣賞別人。根據對學生的了解,經過討論我們把全班76名同學分成19個小組,每組4人,再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分別記為1、2、3、4號。組長一名(1號),由教師指定。小組長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副組長一名(2號),負責協調、記錄工作;(3號)(4號)為組員。小組交流的順序是:4號質疑 ,3號解疑 ,2號補充,1號總結。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交流中積極發言,學到知識,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小組長也可分階段、看情況進行角色互換,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鍛煉。當然小組的分工不光應用到學習上,在班級管理方面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置性作業的設計
設置前置性作業是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它指的是教師向學生講授新課內容之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進行嘗試性學習,而且要注重“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
前置性作業是完成學生“先做”“先學”的重要手段。以前,我們也一直在嘗試前置性學習,由于我們設計的問題較多,學生不容易操作,經常完不成甚至應付了事,達不到我們預想的效果。現在,我們轉變思想,從“教什么”轉向“怎么學”;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怎樣學習;從設計教學思路轉向設計學習內容;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前置學習內容:
第一關:字詞訓練營 。
要求:讀讀下面的詞語,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者動手查一查。
炊煙 恍如 念叨 歇息 姥姥 滋潤 拐杖 教誨 驚醒
正月 身臨其境 引人入勝 戛然而止 恭恭敬敬 娓娓動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第二關:入情入境。
這篇課文我已讀了( )遍,這篇課文主要寫了 . 。
第三關:得知得智,超越自我。
讓作者難以忘記的教師是誰?什么事讓他難忘?
田教師愛編故事,除了讓“我”入迷,還對“我”產生什么影響?
為什么說田教師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課下和同學進行合作探究.第二天回到學校,我們會根據前置性作業上的提示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大部分內容,對小部分解決不了的內容教師要適時進行指導、提升。課堂教學一定是“教在學之后”“以學定教”的學習歷程。
單元生字過關課
原來的語文教學就是筆者教一篇新課文,教一課生字,耗時費力,還不敢懈怠,唯恐某個生字不教,學生就不會,影響了學生的成績。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方式,從形式及學習方式上都進行了改變。我們把一個單元的生字集中起來讓學生進行預習,通過預習,學生在家中以自主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查出不理解詞語的意思,給生字組詞等方式進行預習,課堂上依靠學習小組及班集體力量解決個人不理解、不明白或感興趣的問題。
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五年級的小學生,生字也要作為教學重點,每個單元的生字大約在30~40個字,因為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識字基礎,課堂上,學生通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共同完成。原則上,學生能解答的由學生講解,學生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進行點撥。當學生對生詞的學習沒有障礙之后,出示與生詞相關的練習,以此來鞏固生詞的學習效果。在第七單元生字教學時,30個生字只用了20分鐘就識記完畢,一節課剩下的時間用來描紅,仿寫。單元誦讀、單元精讀課、單元練習課等我們會慢慢嘗試,并逐漸鋪開。
班級量化
值得推廣的是《班級量化管理》。班級自主化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題,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意識,提升了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加強了班級凝聚力。前置性作業是否按質按量完成?上課是否認真聽課,積極發言?是否按時打掃衛生區?周一能否穿干凈整潔的校服等,在學習方面的,包括聽寫、書寫、循環日記等,只要是和班級有關的,我們都要進行考核。捆綁式量化計分評優,表面看高分為優,但潛在的是提升學生的能力,如:小組長幫助組員修改日記,想讓小組得高分,實際上在幫助同學的同時,兩人都在提高;還有的小組長為了讓本班組成員把教師要求背誦的內容背熟,就會用物質獎勵記憶差點的孩子。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斗志,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踐行的過程中,大部分孩子在發生著變化,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有進步,因為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開放的時間不同而已。教育學者張文質說“教育是慢藝術”,它要求我們多一分耐心,多一分執著,更要多一分等待。讓我們以人文本,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