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霄
摘要:近些年,鄉村教育問題得到了大眾的普遍關注,但大部分都是關注“缺”什么的問題,卻并未對鄉村社會文化加以重視,導致鄉村文化自信缺失問題越來越嚴重。為此,本文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就鄉村文化自信培養的困境與路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鄉村文化自信;培養;農村
一、鄉村文化自信培養的困境
(一)鄉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后
鄉村文化治理依靠廣大村民的努力,隨著時代的進步,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對于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和城市居民對比就出現明顯不足,主要體現為:第一,思想觀念陳舊落后。鄉村社會固有的保守性和封閉性,使村民長期保持著小農思想,許多村民的思想依然限制在等級思想、家族觀念以及官本位思想中,封建迷信依舊存在,重男輕女生育觀念依然很嚴重,大部分村民法律意識淡薄,甚至根本不懂法。第二,科技文化素質低。鄉村人才機制不合理,缺乏相應的技術型人才,不僅人數減少而且原有的文化隊伍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難以注入年輕的力量。在文化治理方面,地方政府把重點放在了縣級以上的文化機構,村鎮的文化站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基本形同虛設。
(二)鄉村負面文化影響突出
第一,封建迷信殘余仍存。目前已經是共產主義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時期,但是在廣大的鄉村地區,科學的文化知識還嚴重缺位,封建迷信還在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很多村民相信算命,自己的或者家人的健康、工作、婚姻以及財富都可以通過算命提前預知;還有一些年紀較大的老人一味迷信,有病不去醫院;還有大興土木的修建寺廟、大修祖墳等活動也日漸頻繁,甚至還有地區存在“鬧婚”陋習,破壞了社會穩定,污染社會風氣,腐蝕農民心靈,危害百姓健康,嚴重制約著科學文化的正常傳播,阻礙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
第二,鄉村文化市場受金錢污染嚴重。當今社會許多素質較低的人被金錢蠱惑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導致低文化現象盛行,甚至還出現了反文化現象,鄉村社會中一些休閑廳、游戲廳、網吧等娛樂場所發展畸形,不法分子利用這些場所進行黃賭毒的交易,此類娛樂場所的經營者大都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質、法律意識淡薄、道德修養較低,不僅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而且對淳樸的鄉土氣息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鄉村文化市場發展不規范
將文化轉換成商品的形式向人們提供文化消費的場所和載體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文化市場。鄉村文化市場發展不規范,首先表現在文化商品的種類繁多,魚龍混雜,不法商販橫行于市,比如在一些相對落后的鄉村集市經常出現一些盜版影像圖書。還有地區盛行“廟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廟會進行封建迷信活動,比如算命、做道場、續家譜等等,嚴重破壞了正常的文化市場秩序。其次文化服務市場也存在不規范,政府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和引導不力、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再加上文化市場本身治理難度較大,使得許多不法分子鉆法律的空子,將一些“不良文化”向鄉村轉移。
二、鄉村文化自信培養路徑
(一)完善鄉村教育體系,培養鄉村文化自信
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促使農民職業化。首先,目前鄉村文化中的傳統工藝普遍面臨失傳的風險,許多年輕人對傳統工藝缺乏興趣,因此造成后繼無人。要想繼承優秀的傳統工藝,使民間藝術得到激活,政府必須加大扶持力度,對傳統工藝進行宣傳和推廣,鼓勵熱愛藝術的人能有機會、有途徑學習藝術,并能獲得專業的技術培訓。其次,要從根本上培養村民的文化素養和技能,針對鄉村青少年的教育,要在所學知識中融入鄉村特色,根據鄉村實際,探索適合鄉村的教育模式,推進鄉村教育改革。
(二)大力弘揚主流文化
中國的鄉村數量多,分布廣,鄉村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地區性,再加上“全球化”影響下外來文化的引入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的各種新型文化層出不窮,使鄉村文化紛繁復雜。鄉村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必須要發揚主流文化的核心作用才能使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消除心理困惑和封建迷信。弘揚主流文化首先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孔子誕辰學術研討會上提出:“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學會繼承才會懂得創新。丟掉了中國傳統文化,那精神發展的命脈也就被割斷了。”習主席通過對文化發展的論斷讓我們在鄉村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找到方向,要發展鄉村文化就要繼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弘揚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在實踐中培育我們的時代精神,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農村黨員的思想,使他們成為鄉村文化治理的排頭兵。帶領鄉村農民學習先進文化,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三)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鄉村農民的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長,消費的結構正在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但是當前我國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基礎薄弱,各項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變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也反映出現階段我國鄉村文化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因此,鄉村文化市場的完善已經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要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國家文化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文化市場,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并且鼓勵社會各方積極投身于鄉村文化產業。其次,要構建完善的文化產業體系,塑造市場的主體地位,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電子商務不只在城市中發展,在鄉村也逐步活躍,而且越來越多的農民正通過電子商務這一平臺發家致富,電子商務為鄉村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發展的過程中確定出重點培育對象,加強管理并打造品牌效應。加強對文化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管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深化鄉村文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戰略。
結語
總而言之,鄉村文化自信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應積極的投入到實踐當中,對當前鄉村文化自信培養中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姿勢,促進鄉村文化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賓,俞睿.鄉村文化自信培養困境與路徑選擇[J].學習論壇,2018(04):66-73
[2]謝鳳蓮.培育鄉村文化自信是時代的需要[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0):257
[3]張文斌,侯馨茹.鄉村文化自信的缺失與培養路徑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