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彬
摘 要:小學班級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管理工作,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的工作任務量增加,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班級管理,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對學生的日常管理。良好的班級氛圍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小學教學工作的重心在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年齡階段,設置合理的班級管理機制。
關鍵詞:小學教學;班級管理;激勵機制;構建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出發,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分析,真正的了解學生,加強班級管理制度的建設,要求教師掌握心理學知識,能夠更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學生可以學習進行自我約束,大大降低了教師管理工作的難度。
一 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重點內容
(一)物質激勵
物質獎勵是一種形式化的表現,與情感激勵相結合,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物質獎勵是教師對學生激勵的一種形式,通過物質直接反饋給學生,對于階段性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給予物質獎勵,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物質獎勵不用多么貴重,更重要的是一種獎勵的形式,一般的習題冊、畫筆或者文具等,物質的獎勵是教師對學生最直觀的認可,是一種可以看的見、摸得著的獎勵形式,起到了一個有效的激勵作用,能夠有助于教師加強班級的管理,強化班級的凝聚力,鼓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口頭激勵
口頭激勵也可以成為情感激勵,主要強調的教師管理工作中情感教育對教學管理的作用,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弱,教師需要及時的引導學生,通過情感激勵的方式,借助語言的力量,適當的給予學生鼓勵,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自我約束的形式換取教師的表揚,恰當的情感激勵,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率。當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教師需要認真的了解產生問題的原因,以溫和、寬容的心態包容學生,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通過情感激勵的形式,給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給學生適當的鼓勵與支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息,建立與教師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成長的友好關系,更有助于教師展開班級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1]。
(三)榮譽激勵
榮譽獎勵是物質獎勵的表現形式之一,與物質獎勵有一定的區別。榮譽獎勵更注重對學生個人榮譽的肯定和鼓勵,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榮譽獎勵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情況給予學生榮譽獎勵,有效的突出榮譽激勵的特點,使其發揮真正的作用。比如對班級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給予“優秀班干部”等的稱號,在文藝表演晚會中為班級取得榮譽的學生給予“文藝之星”的稱號,是對學生學習、進步的一種有效的肯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獎勵,能夠有效的激勵學生不斷的進步。
二 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措施
(一)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強調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的同時,需要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督促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比如數學課堂上,定期展開課堂小測驗,對于取得較好的成績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要給予情感激勵,不能一味的苛責,會嚴重的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學習成績并不是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需要全面的培養學生,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培養競爭意識是班級管理中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競爭意識的培養[1]。
(二)制定合適的目標
制定良好的競爭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制定合適的目標,學生、教師一起制定學習目標,班級管理目標,制定相應的目標可以進一步的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明確目標,是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的環境中,教師要通過階段性的目標設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通過分階段的目標設立,可以有效的降低任務的難度,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效的進行班級的管理。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主要分為三個內容,物質激勵、情感激勵以及榮譽激勵,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激勵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勵機制也是學生進步的動力,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不同的獎勵機制應用的場景不同,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情況,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參考文獻:
[1] 劉真. 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J]. 中華少年, 2018(19):140-140.
[2] 房玉蓮. 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J]. 教師, 2017(22):106-106.
[3] 董新玲. 芻議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激勵機制[J]. 中國校外教育, 2018, No.631(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