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
摘 要:農村相比城市而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比較落后。這也直接導致了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的匱乏以及教學水平相較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對于初中學生來講,音樂是一門可以提升內在氣質,培養藝術修養的科目。初中音樂的教育教學也是推動目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關鍵性環節。來自農村的教師團隊應當不斷探索優化音樂課堂,不斷提高初中同學學習音樂的興趣,這也是針對農村地區的初中同學進行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初中音樂;農村地區;學習興趣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越來越重要。但農村地區受各種軟硬條件的限制,相關的教學開展并不理想,對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農村的音樂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也才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
一 當前中國農村地區的初中音樂教學現狀
(一)音樂課程開展受到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
大多數地區的農村教學形式仍然停留在通過填鴨式教學法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水平上。與城市教學資源相比較,農村教學發展不具備任何優勢[1]。就音樂課程具體來說,農村教學中樂器、書籍以及輔助教學的音響等方面的缺口非常的大,很多農村的學校至今仍不具備使用鋼琴等音樂的教學設備、多媒體圖書等的軟硬件條件。受條件限制,在音樂教育中,本應由學生自己探索查資料解決的問題不得不依賴音樂老師的傾囊相授,但實踐與理論是有差距的,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取得更加顯著的教學成果。
(二)農村的初中學生仍然缺乏樂識
調查發現,約92%的農村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態度是積極的,大多數學生會主動通過電視、廣播欣賞各種類型的音樂。相比較而言,對于那些可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歌曲,農村地區的初中學生知之甚少。不用說基本的五線譜辨識,可以做到簡譜視唱的初中生也屈指可數。農村學生這種普遍偏低的音樂素質非常令人擔憂[2]。
二 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 定位明確,逐步改善農村音樂教學
農村教學仍停留在成績超越一切的觀念上,音樂教師應就此明確音樂教學的目標。第一,音樂是一門藝術類的課程,初中生學習音樂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音樂老師應該科學安排音樂課時,盡可能地減少其他主課占用音樂課堂現象的發生。第二,農村初中的音樂老師要主動調整上課態度。一改往常單純向學生灌輸音樂技巧的教學方式,更側重于對初中生音樂感知方面的指導,也更多關注學生在音樂中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對待音樂的自主思考。
(二)多元化教學模式
農村課堂單一的教學機構是限制學生自主性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因。初中音樂老師應當本著學本思想努力踐行多元化的音樂授課方式,增加農村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趣味體驗[3]。教師可以在音樂授課過程中,更多的安排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以及表演式學習。
比如對于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的《青春舞曲》的學習,教師在教學生學習這個舞曲的最初,可以提出一些啟發性問題,像根據圖片猜一猜《青春舞曲》是根據哪個少數民族民歌所創作的,以此引入音樂的創作背景。在此基礎上,分小組安排學生根據歌詞和樂曲探索音樂想要表達的主旨是什么。在學生發言后告訴大家,這是“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根據維吾爾族民歌整理創編的歌曲,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樣,人的青春像鳥兒一樣飛過不再回頭,啟示我們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光陰等內容。
(三)情境教學,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
音樂課堂更加注重是營造合適的情境,任何形式的音樂表演,都需要在一定的情境氣氛的烘托下才能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對于農村的音樂教師來說,要充分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盡最大的可能提供給學生符合課堂意境的情境學習。
比如說人民音樂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的《愛我中華》這個樂曲的教學中,這首歌曲本身就有有非常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時代感召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對祖國無限的深情。教師音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同學一起模擬篝火晚會的情景,進行一些簡單民族舞蹈的學習感受,盡可能的讓學生們感受到民族節日歡快的氣氛。而學生的愛國情懷也可以在歌舞表演中得到進一步的加深。
結語:
學習音樂并沒有所謂的門檻可言,音樂是極具魅力的學科。學生學習音樂不僅可以提高賞析水平,也可以從內而外的培養自己的氣質。為改變農村音樂教育的不良現狀,音樂教師務必要緊緊跟隨城市教育的新理念,努力優化農村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提高農村地區初中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雪桐, 胡曉偉. 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困境與對策探討[J]. 北方音樂, 2017(37):114.
[2]程析. 農村邊遠山區音樂教師發展困境與對策——以四川省農村中小學校為例[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4期):122-125.
[3]蔣汭玻. 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9):2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