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羚妤 徐陸曼 王旭方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特定研究時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內本院神經科接收的66例腦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臨床護理方法,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對比分析兩種護理模式下的護理效果進行評估。結果:在與對照組進行比較之后,觀察組的患者護理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采用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務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
【關鍵詞】 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腦梗死;應用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8052075
腦梗死又被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具體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不足或者是缺氧等外界因素導致的腦組織缺血性壞死[1]。本文作者特定時段本院神經科接收的66例腦梗死患者,對其實施早期肢體功訓練,結果發現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而且能夠很好地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現將護理總結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內本院神經科接收的66例腦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患者,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61~87歲,平均(74.56±2.15)歲;對照組:男22例,女11例,年齡61~86歲,平均(74.33±2.30)歲;所有患者經過住院醫生詳細檢查均確診為腦梗死患者,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措施:生活護理:定時對患者的血液、尿液、血糖、心電圖進行檢查;健康護理:對患者進行全面了解,包括患者的疾病史及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選擇適合患者的方式進行健康理論宣傳;心理護理:及時對患者心理進行評估,充分了解患者的內心需求,積極撫平患者因為手術帶來的負面情緒。藥物護理:在改善微循環時要給患者補充體液以及電解質來維持循環的穩定以及電解質的平衡,必要時還可以給患者注射脂肪乳、氨基酸、人血白蛋白、能量合劑。
觀察組:實施早期肢體功能訓練:1)體位護理:幫助患者采取正確的側臥位體位護理來避免患者出現屈肌或者是伸肌痙攣,側臥位時要將患者需要護理的部位緩慢拉伸,避免由于長時間的壓迫而造成的血液不暢通;并且保證患者在大臂外旋的情況下掌心朝上;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和檢查壓瘡,避免長時間的側臥導致患者出現壓瘡現象,2)語言邏輯訓練:對于語言功能出現障礙的患者需要和家屬共同配合對其展開語言能力的恢復訓練,定時定量地監督患者完成口腔操,并鼓勵患者在清晨進行發音練習,循序漸進地改善患者的語言障礙;3)肢體康復鍛煉:根據患者的自身的肢體實際情況和意識狀態來對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康復鍛煉計劃表,例如針對屈伸、翻身、肌力恢復等方面進行鍛煉;在正式開始鍛煉之前先要對患者進行相關指導,避免造成患者因為不熟悉具體鍛煉方式而造成的自身損傷[2]。
1.3 療效評價標準
1)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進行比較,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經護理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相關病灶也已完全消失為顯效,經護理后臨床癥狀較之前有明顯的緩解,且病灶縮小一半為有效;經護理后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采用簡式Pugl-Meyer評分(FMA)和Barther(MBI)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上肢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3]。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針對性護理中產生的所有數據,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計算,用(±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進行比較
對照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為87.7%,觀察組患者護理有效率滿意度為100.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觀察組患者相關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腦梗死沒有明顯的發病年齡,但是48~68歲的老年人發病率要明顯高于年輕人;通過CT檢查、MRI檢查、血常規、尿常規、頸動脈彩色B超、血管造影、經顱多普勒超聲、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頸動脈造影等均可以確認患者是否為腦梗死患者。對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一般分為三種:急性期一般治療、腦水腫的治療、急性期溶栓治療。急性期一般治療:在此期間患者要盡量臥床休息,并且加強口腔及呼吸道的衛生護理。腦水腫的治療:可以通過使用甘露醇、10%甘果糖[4-5]、利尿性脫水劑(呋塞米、利尿酸鈉)、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這些藥物來進行治療。
本文作者從腦梗死患者的病理特征入手,選取特定研究時段內的66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對其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最后發現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效果顯著,患者護理有效率滿意度為100.0%,由此證明在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采用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務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安廷葉.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肢體及語言功能康復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04):615-617.
[2] 朱從梅.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對其語言及肢體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1):261-263.
[3] 劉福玲.早期康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03):165-166.
[4] 周妤.探究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01):152-153.
[5] 李淑玲,黎云霞,熊佳.早期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09(1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