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婷
摘要:在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快速流通的信息打破了傳統媒體的信息編輯流通程序,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即新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由于信息的海量傳播,使得信息魚龍混雜、真假不辨。事實證明,在新媒體時代,更需要加強輿論的引導,以正視聽。本文側重于研究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輿論引導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輿論;引導
“新媒體”是一個新興概念,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為,新媒體就是網絡媒體。對此,各方專家態度不一。因為“新媒體”與計算機聯系緊密,又與媒體行業密不可分,所以傳播學、新聞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領域都對其有所研究和涉獵。新媒體即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即時傳播媒體,它除了傳統媒體的單方面傳播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即時性、互動性、延伸性以及融合性等特征。
一、新媒體輿論特點
(一)主體多元化
在傳統傳媒時代,信息傳播是單方面的,由廣播、電視、報紙等主要媒體發布信息。在傳統且權威媒體的信息發布過程中,普通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是被限定了的,是被動的,話語權是控制在少數權威媒體手中的。但是到了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具有交互功能的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出現,在技術的推動下,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普通大眾也同樣都獲得了話語權,傳統媒體在受到沖擊的同時,媒體格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媒體環境下,任何一個人只要擁有一部手機或其他技術終端,就有了“媒體”,信息發布的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
(二)內容復雜化
在網絡傳媒的技術手段下,網絡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網絡言論的發布缺少監管,而且處于虛擬世界中的網絡信息發布者缺少顧忌,其言論不僅大膽,而且隨意性更強,以至于一時間網絡信息真假難辨。更有甚者一些人借助網絡平臺惡意造謠重傷,發布過激不實言論,發動網絡暴力,導致很多人甚至于政府機關、國家都受到極大傷害。而一些過激言論更容易引起大眾關注,甚至于影響力非常大,造成不明真相的普通大眾偏聽偏信,影響極其惡劣。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多源頭的信息發布渠道使得網絡內容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真假難辨。
(三)信息碎片化
傳統信息時代,由于發布信息的源頭組織性更強,除非特別突發和重大性事件會采用一句話新聞的形式發布外,其他的信息都會經過專業編輯進行深度加工后發布,因此大眾接收到的信息一般都是經過深度處理后的整體性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由于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而且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導致人們已經失去耐心進行長篇累牘,因此快速發布的信息成為新寵兒,一句話信息、圖片信息、隨時隨地的現場直播等信息形式司空見慣,信息越來越呈現出一種碎片化形式,通過一個微博或者一句微信的形式在大眾的朋友圈、微博等網絡平臺上肆意傳播,既快速又便捷,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形式。
(四)傳播渠道多樣化
傳統媒體時代,受眾接收信息是被動的,通過主流媒體渠道獲得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變為點對點互動式傳播,不但網絡終端形式多樣,包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眾多樣式,而且眾多APP的開發也使得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元,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等樣式都是信息傳播的方式。
(五)傳播速度即時化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已經不用編輯層層審批了,而是快速的即時傳播。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只要有網絡和網絡終端,信息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現場直播。而且由于發布信息的主體眾多,信息傳播還呈現出多角度即時傳播的形勢。
(六)傳播范圍廣泛化
互聯網傳播是無邊界的,只要能夠使用網絡的任何一臺終端,都可以成為信息的接收者。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的接收終端越來越多,使得難以計數的信息通過互聯網渠道呈現出裂變式傳播的效果。任何一條信息都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傳播至能接收互聯網信息的任何一個終端上,被世界上任何一個能接收互聯網信息的角落所接收。任何一條有價值的信息都能在最短時間內成為全球焦點。[1]
二、新媒體環境對輿論引導的影響
(一)負面信息肆意傳播
新媒體環境使得網絡信息的傳播更為便利,普通大眾也能夠通過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隨時隨地隨意的發布言論,海量信息充斥網絡。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網絡信息的監管變得越來越難,以至于網絡信息相當于在一個缺乏規則的世界里橫沖直撞。這些信息的發布,尤其是一些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所謂“公知”“大V”等發布的信息,在缺乏規則和監管的前提下,負面的、虛假的信息自由傳播,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對于普通受眾而言,危害極大。[2]
(二)降低政府公信力
由于網絡不實言論的大量充斥,極容易引起廣泛的關注。在這些信息中,越是對政府攻擊性的言論,越是不實的謠言,似乎越容易引起普通人的注意,甚至于傳播。公眾要求知情權是正確的,但由于對于知情權的索取進而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懷疑、甚至于詆毀就顯得過激了。在網絡中,這種不實言論的廣泛傳播使得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甚至影響了正常辦公。
(三)誤導輿論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可以快速而廣泛的傳播,而通過信息的大量傳播是可以獲取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的。而專家發現,普通受眾更容易對一些偏激言論產生較高的關注度。不法分子利用這一特點,發布不實信息、過激信息以博得更高的關注度,從而謀取經濟利益,甚至為滿足自身利益,刻意通過各種新媒體客戶端制造話題、渲染輿論,以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三、新媒體環境下輿論引導對策
(一)提高新媒體中的主流媒體實力
主流媒體在傳統媒體時代是信息的主要來源,新媒體剛剛盛行的時候,曾受到了一定的打擊,但主流媒體無論信息來源還是專業人才都具有一定的實力,在向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整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各自優勢,是具有一定的輿論引導實力的。傳統媒體由于具有權威性,其信息發布都會經過專業人員審批,具有權威、真實的特點,更容易獲得受眾的信任。在向新媒體轉型過程中,依舊保持了它們的權威、真實性,形成了能夠即時發布信息的具有互動能力的權威信息發布,更具有引導公眾話題,引導輿論方向的重要作用。
(二)使新型主流媒體符合市場需求
在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受眾對信息的追求變得更為碎片化、快速化,并且更加關注熱點話題。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地對敏感話題進行關注,提供正確的思想引導,抵制并制止一些負面信息、不實信息。針對影響較壞的不實信息,要勇敢的予以揭露,引導大眾正確判斷信息的真偽。針對互聯網的特點,新型主流媒體要主動貼近,與受眾閱讀習慣保持一致,以增加受眾的接受力,確保自身地位。[3]
(三)國家支持和保證引導輿論
引導輿論導向,需要良好的公信力。在政治形象方面,國家要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使新型主流媒體沒有后顧之憂,樹立良好政治形象,形成良好的公信力。其次,之所以負面信息能夠長盛不衰,引來大量人冒險炒作,是因為其巨大的經濟效益驅使,要想戰勝負面信息的不正之風,資金支持必不可少,一方面國家要在硬件技術上給予新興主流媒體以幫助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在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上給予資金支持,以保證信息能夠順暢流通。起到引領輿論的作用。
四、結語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復雜信息環境,輿論引導必不可少。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中逐漸處于弱勢,要想繼續引領輿論,就需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整合,向新媒體方向轉型發展,形成新興主流媒體,在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下,引導輿論,肅清不正之風,保持網絡信息的健康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帥,姜勝洪.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提高輿論引導力策略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15 (4).
[2]方舟.新媒體環境下的主流媒體輿論引導[J].新媒體研究,2016 (3).
[3]周濤,馮霞.新媒體環境下新型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若干思考[J].新媒體研究,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