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娟
【摘 ?要】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64例直腸癌患者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給予手術輔助術后化療,按照是否給予心理護理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32例患者未給予心理護理,實驗組32例患者給予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以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卡氏評分(KPS)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O5)。結論:對于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心理護理;直腸癌;術后化療;不良情緒;生活質量
直腸癌的發生目前臨床病因尚不明確,臨床普遍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患者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社會環境以及其他直腸疾病有關,患有直腸息肉的患者直腸癌發病率高,直腸癌屬于臨床常見消化系惡性腫瘤,主要是指發生在齒狀線至乙狀結腸交界處的癌,因直腸癌深入盆腔,手術治療難以徹底清除腫瘤病灶,因此術后多輔助化療[1]。直腸癌術后化療在抑制癌細胞的同時可誘使患者發生腹瀉、嘔吐等反應,從而加重患者心理負擔,促使患者出現恐懼、煩躁、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2]。本次研究對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64例直腸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基礎上均輔助術后化療,通過觀察是否給予心理護理兩組患者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以及卡氏評分(KPS),從而論證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64例直腸癌患者按照是否給予心理護理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實驗組(32例)與對照組(32例),實驗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在37~72歲,平均年齡在(53.2±1.2)歲。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在35~69歲,平均年齡在(52.1±1.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64例直腸癌手術患者均符合直腸癌手術標準,(1)患者均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血、便秘、腹瀉等臨床癥狀,部分患者伴有會陰疼痛、下肢水腫等臨床癥狀。(2)輔助檢查:①直腸指檢可在患者腸腔觸及質地堅硬、凹凸不平的腫塊,腫塊位置固定,指套上殘余膿血糞便。②腫塊組織病理切片確診。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心,肝,腎等臟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甲亢、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3)排除患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會以及患者家屬同意,所有患者均簽署相關知情協議。
1.3方法
1.3.1對照組32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并在了解患者職業、文化程度、家庭狀況的基礎上向患者大體介紹入院治療內容、操作流程。(2)對癥護理:①骶尾部疼痛劇烈患者:護理人員應通過指導患者進行深-淺交替呼吸、聆聽節奏和緩的音樂等方式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②定期通風,保證病房空氣新鮮,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進行臨床護理操作,從而降低患者住院期間感染的發生。對于發生褥瘡、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感染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循醫囑給藥。③飲食護理:囑患者進食優質蛋白,禁食辛辣、油膩、過熱或過冷等對胃腸道有刺激的食物。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養成少食多餐的習慣,術后早期囑患者每日至少進食3000ml流質食物,逐漸恢復普食。④直腸區粘膜以及皮膚護理:護理人員通過發放宣傳手冊以及播放影音視頻資料的方式,指導患者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肛門并軟紙擦干后均勻涂抹軟膏,以促進患者皸裂皮膚愈合。
1.3.2實驗組32例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1)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創建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保持良性溝通,耐心聽取患者疑慮,解答患者疑惑,從而減少減少患者住院診療孤獨感和無助感,并減少不良刺激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2)對于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通過列舉成功案例的方式,促使患者正確認知直腸癌,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直面疾病。對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患者,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通過聆聽音樂、肌肉放松等方法達到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的目的。(3)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家屬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家屬的支持與理解可為患者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對穩定患者情緒、提供患者臨床診療依從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1.4觀察指標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系統分析相關數據;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得分變化情況以及護理干預前后卡氏評分(KPS)其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得分變化情況,具體情況,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2.2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卡氏評分(KPS),具體情況,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卡氏評分(KPS)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直腸癌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其死亡率較高,由于直腸癌生理解剖位置復雜,手術治療后需輔助臨床化療,化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個體患者術后血小板減少、局部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個體心理因素與惡性腫瘤發生、發展及轉歸具有密切的聯系。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在化療藥物的影響下可進一步加重個體不適,從而增加患者心理負擔,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護理主要是通過與直腸癌化療患者進行言語溝通,指導患者通過深淺交替呼吸、聆聽音樂等特殊心理護理方式達到轉移患者對疾病注意力的目的[3]。家人的支持與患者的理解在心理干預護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有較高的臨床溝通能力以及應變能力[4]。本次研究顯示給予心理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得分分別為8.26±0.51、8.84±0.59。實驗組患者干預后卡氏評分(KPS)得分為83.56±8.52,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改善明顯。
綜上所述,對于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充分考慮患者心理變化,并給予針對性護理,對穩定患者情緒,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娟.柔性護理對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后生存質量及化療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0):94-97.
[2]夏巧玲,徐麗萍.心理干預護理對于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的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1(14):82-83.
[3]尚立絨.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在直腸癌放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115-117.
[4]郭宏,劉軍.共情護理對結直腸癌圍化療期患者生存質量及焦慮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2):163-16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