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穎
【摘? 要】目的:觀察微信的延續性護理對白血病患者出院后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方法:隨機將我院收治的26位白血病患者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13例,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出院護理基礎上給予微信的延續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結果:實驗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微信的延續性護理對白血病患者出院后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微信;延續性護理;白血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前言:
與其他實體腫瘤不同,白血病無法通過手術進行根治,治療白血病主要方法仍為化療 。化療藥物毒副作用較大,會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1]。延續性護理為整體護理一部分,是指出院后由醫院到家庭的延續,包括:出院計劃的制定、患者轉診、回到社區或家庭后的持續性隨訪與護理。它能夠讓患者在出院后依然得到持續性的保健衛生。患者出院回歸家庭中,會降低化療配合度,影響生存時間及生活質量,院外護理干預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微信對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觀察對患者出院后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在將出院的白血病患者中選取26例(2014.1-2018.9),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分實驗組、對照組各13例。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診斷標準[2]②年齡≥18歲③患者知情配合,同意書簽署④無合并嚴重臟器病變。
實驗組,男:女=7:6例;年齡平均40.05±4.10歲;對照組,男:女=6:7例;年齡平均41.57±3.43歲。對比上述各資料,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出院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微信的延續性護理。如下:
①評估患者,分析患者資料,了解個體差異,包括:文化水平、語言及學習能力、心理狀態等。
②護士收集醫護及患者微信,建立微信群,醫護患三方互相添加微信。
③選擇一名工作人員為群主,負責微信群的日常維護,包括:及時修改刷新后的個人信息,每日晚20:00-22:00以視頻、音頻、圖片、文檔等形式發布一種健康宣教信息;朋友圈每日相關健康宣教鏈接更新。
④每兩日安排一至兩名醫生群內在線進行問題解答;工作人員每日匯總,隔日再發一遍至群內,以便分享,避重復咨詢。
⑤對于負性情緒大,問題多的患者進行一對一交流,使患者情緒轉好、及時解決患者問題。
⑥每周末由專門護士對患者行微信電話溝通,調查當日是否按時參加了群內活動、查看了群內資料、告知參與群聊重要性。
1.3 觀察指標
出院3個月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包括: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癌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EORTC QLQ-C30)[3];
1.4 統計學處理
核算軟件SPSS 22.0,其中SDS、EORTC QLQ-C3使用“均數±標準差”表達,使用t值檢驗,當P<0.05,說明其區別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SDS量表
實驗組 SDS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 SDS—41.71±9.49:52.91±8.19分,t=8.514,P<0.001。
2.2 對比EORTC QLQ-C3量表
實驗組功能領域及總體健康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嘔吐、疲乏在癥狀領域中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食欲減退、失眠在特性性癥狀中比較有意義,其余三項無意義(P>0.05)。
3 討論
延續性護理作為整體護理的一部分,手段各種各樣。數據顯示[4],微信具有受眾廣,普及率高,管理員可直接邀請群成員、信息不易丟失、隱私性較好的特點。通過微信群和朋友圈健康知識更新,醫生線上解答,一方面患者能夠掌握白血病相關知識,進行合理家庭護理,建立良好生活方式,防止因缺乏疾病相關知識而導致消極化療,影響生存質量;另一方面可及時解決疾病問題,緩解在家中護理產生的焦慮;最后,與群內病友交流溝通,疾病知識分享、討論、互幫互助、互相傾聽建立治療信心。
由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癌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EORTC QLQ-C30)評分總體優于對照組。
綜上,微信的延續性護理對白血病患者出院后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黃彩娟,劉瑞,吳艷萍等.微信群在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3):434-436.
[2]丁海燕.基于微信群聊平臺白血病患者院外延續護理的應用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16,2(3):13-16.
[3]朱珺,秦毅.微信群在白血病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6):92-93.
[4]陳俊娥,葉丹青,吳琳等.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在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15):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