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士權
【摘 要】目的:探究產科病房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并總結護理對策。方法:選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收入的80例產婦,按照產婦入院順序進行隨機分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各有40例產婦。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采取風險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分娩結果。結果:研究組(5%)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20%);研究組29例自然分娩,11例剖宮產,對照組21例自然分娩,19例剖宮產,研究組與對照組差異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婦身體因素和心理因素、胎兒因素、分娩異常因素、產后護理不當等因素都會引發產科護理風險事件,可通過風險護理干預來確保產婦安全。
【關鍵詞】產科病房護理;風險分析;護理效果
引言
產科護理為醫院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科住院人群主要為產婦和新生兒,由于其自身免疫力或對治療的特殊要求,是院內感染等風險的高危群體,加上產科護理內容冗雜、工作量大、工作細節多等原因,導致產科護理風險和責任明顯高于其他科室。因此,重視影響產科護理風險發生的因素,綜合分析并總結相應的護理防范及管理措施,對患者和產科護理人員均有較大意義。本文將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淺談產科護理風險及護理防范和管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收入的80例產婦,按照產婦入院順序進行隨機分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各有40例產婦。對比兩組產婦資料: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30.11±7.24)歲;孕周37~41周,平均(39.15±1.12)周;經產婦13例,初產婦27例。研究組:年齡24~36歲,平均(30.28±7.15)歲;孕周38~40周,平均(39.22±0.89)周;經產婦12例,初產婦28例。對比兩組產婦的年齡分布、孕周長短、生產史等資料,差異全無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學對比可正常進行。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采取風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1)健康教育。針對產婦對健康教育知識掌握不足的問題,應通過以下措施予以解決:①護理人員應制定完善的健康教育路徑,并分發給產婦,提升產婦的配合程度。②護理部門應對健康教育組的護理人員展開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護理查房、溝通技巧和業務能力等,提升護理人員與產婦溝通的有效性。(2)環境護理。每天保證病房內清潔,保證室內溫度在25℃左右,濕度維持在60%左右。(3)心理護理。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排解產婦內心壓力,使其樹立起健康積極向上心態。(4)風險防范。醫院應加強護理風險防范教育,制定完善的職業風險防護流程,組織產科護理人員進行演練,使其對日常工作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做系統的了解。由護理部負責對護理人員進行院內制度、相關法律法規等綜合培訓,進而提高其風險防范意識及風險應對能力。醫院應建立護理風險防護管理制度,對護理人員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制定標準規范,例如及時登記、上報并追蹤產科中被玻璃、針及剪刀等鋒利器具損傷的患者等。護理人員接觸產婦血液或體液時應戴手套,接產時穿接生服,戴帽子、口罩及防護眼鏡,穿專用鞋,全程無菌操作,避免護理不當而導致感染等風險的發生;醫院應鼓勵護理人員主動上報護理缺陷,并及時給予安全處理,對主動上報者不予以處罰,而對有意隱瞞、被查出或被投訴的護理人員,給予嚴懲;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加強護理人員對日常工作的關注及認真程度,及時糾正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差錯,并組織護理人員討論分析差錯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使護理風險得以有效控制;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指導患者緩解疼痛的方法,為患者解釋產科相關規章制度,糾正患者錯誤思想觀念,使患者意識到遵守產科規章制度的重要性;加強對患者的監護,定期詢問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情況,以便及時發現患者異常,有利于降低風險。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病人風險發生率。風險發生率:常見風險有感染、產后尿潴留、跌倒。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風險時間發生率
研究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5%,對照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0%,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114,P=0.043<0.05)。見表1。
2.2分娩結果
研究組有29例(72.5%)產婦為自然分娩,11例(27.5%)產婦選擇剖宮產,對照組有21例(52.5%)產婦為自然分娩,19例(47.5%)產婦選擇剖宮產。研究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其分娩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08,P=0.022<0.05)。
3 討論
產科是醫院責任重大的一個科室,且由于產科服務對象的特殊性,產婦產程變化的復雜性等原因,產科護理風險發生率較高,人們對產科護理服務的要求和期望亦較高。產科護理風險的發生主要與醫院管理、護患人員及醫療設備因素有關,通過增加產科護理人員配置、給予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加強產科專科技能及護理風險防控的培訓,提升產科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與主動性,規范產科護理日常工作流程并嚴格落實產科護理管理相關規章制度等,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高產科護理質量,減少產科感染、糾紛、意外等風險的發生,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縱觀本文結果,研究組自然分娩率為72.5%,風險事件發生率為5%,均優于對照組(52.5%、20%),正是因為其采取了針對性的風險護理干預,所以其面對的護理風險更低,產婦更加安全。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風險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產婦多種風險發生率,可在各大醫院產科病房中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馬黎,吳國玲,陸璐.探討產科病房護理中的風險及護理對策[J].智慧健康,2017,3(01):56-58.
[2]周葉蕊,王悅.人文關懷視角下的產科病房風險管理調查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21):129-131.
[3]宿紅.產科病房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