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琴 郜琳娜
【摘 要】目的:探討自我管理模式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應用的價值分析。方法:抽選我院子2017年2月-2018年2月間收治的11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分成2組,對照組患者55例采用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55例使用自我管理護理模式,持續干預2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腸道癥狀積分改善情況,使用漢化簡明生活量表(SF-36)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情況。結果:觀察組隊護理干預滿意度為96.36%,遠高于對照組的83.64%,x2=4.949,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SF-36總健康評分無顯著差異,干預后觀察組總健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潰瘍性結腸炎護理中實行自我管理模式可更好的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認可度。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自我管理模式;生活質量;腸道癥狀評分
潰瘍性結腸炎是青中年人群最為常見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其病因多與遺傳、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患者最主要的癥狀為腹瀉、腹脹,因此對工作、生活、社會社交活動帶來諸多不便[1]。潰瘍性結腸炎病程遷延,因此治療周期較長,因此必須輔助以科學的護理干預以提升臨床療效。自我管理模式是一種進行自我計劃、自我激勵、自我認知和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近年來自我自我管理模式逐漸應用于慢性疾病患者的護理管理中。本文則主要探究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采用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對象均是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間收治的11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5例,男性為32例,女性為23例;年齡在25-67歲間,平均為(39.5±4.4)歲;病程在3-6個月間,平均為(4.1±0.7)個月;大專及以上學歷12例、高中27例、初中及以下16例。觀察組55例中男性為31例,女性為24例;年齡在28-69歲間,平均為(40.2±4.2)歲,病程在2-6個月間,平均為(3.7±0.8)個月,大專及以上學歷15例、高中24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潰瘍性結腸炎診療指南》[2]中診斷標準的患者,主要的癥狀為腹脹、腹瀉、腹痛和粘液便。對實驗內容和風險知情且自愿參與者,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能夠和醫護人員無障礙溝通的患者等。排除標準:有腹部手術史的患者,伴有細菌性痢疾、惡性腫瘤、精神障礙等疾病患者,對治療藥物有嚴重過敏反應者[3]。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①疼痛護理。叮囑患者多休息,調整舒適的體位,保持安靜的環境,觀察患者腹痛部位和時間,遵照醫囑使用解痙藥物,劇烈疼痛時及時告知一聲,協助患者的日常生活。②腹瀉護理。飲食方面宜清淡、少油膩,禁食刺激性、渣粒類、粗纖維食物等;病情嚴重者禁食并行靜脈營養補充;保留灌腸是指導患者取左側臥位,藥液量不超過200ml,腹瀉頻繁者,在便后進行溫水清洗肛周,避免皮膚出現潰爛現象。③營養失調護理。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包括皮膚黏膜彈性、濕度等,是否存在貧血情況,嚴重營養不良者應靜脈補充氨基酸、葡萄糖和維生素等,必要時補充微量元素和電解質等。④門診隨訪。叮囑患者定期門診復查,協助其做相關化驗檢查,告知患者的恢復情況等。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實施自我管理模式:①疾病知識宣教。患者入院后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講解病因、治療效果、可能的并發癥等情況,叮囑患者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積極配合治療。②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叮囑患者飯前、便后洗手,戒掉熬夜、酗酒等良嗜好;指導患者掌握肌肉松弛療法、自我催眠療法促進快速睡眠、改善睡眠質量。③藥物管理。每次開具的藥物在使用前均由護士向患者介紹藥物名稱、藥性以及可能的不良反應,叮囑患者在用藥后注意自身是否有異常情況,如有不適及時呼叫護士。對于口服藥物必須叮囑其按時定量服用,不可私自停藥或增減劑量。④心理照護。洞悉患者情緒變化再結合其認知情況給予合理的心理疏導,督促家屬多與患者交流談心,讓家屬或者親戚、朋友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1.4觀察指標
(1)使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服務進行評價,從護理管理、護理水平、語言態度、護理等待等維度系統評估,滿分為100分,85-100分為非常滿意,70-84分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2)生活質量評分。使用SF-36量表從生理機能、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以及精力和一般健康維度進行評估,每個維度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數據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數據用t檢驗,P<0.05,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83.64%,而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高達96.36%,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患者各維度評分均顯著升高,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所示。
3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程較長,患者的治療周期也相對較長,為了提升治療效果臨床上多采用護理干預作為輔助治療手段[5]。自我管理模式即讓護士作為整個護理干預活動的主導,不斷的引導患者參與到自身疾病的護理干預之中,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和認知,掌握簡單的護理技巧,同時能夠自我監督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治療習慣,提升治療效果[6,7]。
本次實驗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從表1的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主要的原因在于自我管理理念護理模式改變以往以護士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讓患者完全參與到自身疾病的治療中,通過對癥護理、一般護理、健康指導、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等干預能夠讓患者了解自身的變化,再加上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意識到護士在自身病情恢復中所起到的作用,從而更加滿意患者的干預治療。
對比了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發現觀察觀察組從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神狀態等8個維度的改善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確定使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預能夠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齊海燕[8]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潰瘍性結腸炎常被視為身心疾病,其病情的進展與患者情緒、心理狀態等密切相關,自理護理管理模式可以讓患者意識到不良情緒對病情的危害,從而有意識的舒緩情緒,同時使用肌肉松弛療法、自我催眠療法保持身體放松和睡眠質量的改善,生理職能逐漸改善其生活質量也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可以促進癥狀的恢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娜,趙和平,霍麗娟.潰瘍性結腸炎治療進展[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7):1003-1006.
[2]陳治水. 潰瘍性結腸炎診療指南[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1, 09(10):126-128.
[3]龐智, 李寧, 丁海燕,等. 益生菌聯合美沙拉秦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6, 28(1):41-46.
[4]楊曉燕,周麗莎,董幟,等.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MSCT表現與Mayo評分的相關性[J].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5, 34(10):1594-1597.
[5]羅丹, 仝戰旗. 中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7, 23(2):722-723.
[6]吳麗華,李榮杰,劉春香.自我管理理論在帕金森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7, 38(6):712-713.
[7]李芳,李莉,鄔聞文.自我管理教育理論及其在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 2016,25(5):513-516.
[8]陳錦, 李湘紅, 楊亦春,等.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護理管理價值[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6):933-935.
基金編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科研基金項目(2015D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