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逐步推進,我國改革開放也逐步走向了正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逐漸擴大。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不以漢語為第一語言的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但由于漢語自身的特殊性,學習過程難免枯燥和困難,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喪失興趣,停滯不前,成為漢語學習質量提升的障礙。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做好對外漢語教學工作。這需要重視課堂教學吸收效率,依托激發學習興趣為核心,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和練習為根本目的的教學方法,提升漢語教學質量。我們正處于一個不斷改變的大時代,每天都在顛覆著我們的傳統認知,每個人都在隨時更新著自己的 “角色”。但在我們教育領域,仍然有很多過時的、不合時宜的傳統教育方式,“霸占”著我們的課堂。我們不妨翻看教育界的圣賢書《論語》,偉大的教育家,孔夫子早已提出了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觀點,督促一代代的從教者,要與時俱進,主動創新。本文從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多元化引導學習興趣、踐行以生為本、關注語言應用等方面,探討了對外漢語教學中有效提高教育質量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對外漢語 學習興趣 激發策略 有效方法
我國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國人來到中國生活、交流和學習。中國的民族文化及語言獨立而特殊,歷史悠久,想要全方位的了解中國,漢語學習就成為了他們到中國后的“必修課”。在這個過程中,部分留學生感覺到漢語學習非常困難,缺乏方法,晦澀難懂,學習進度停滯不前,打擊了自信心,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漢語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不高。這就需要針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找到問題所在,用高效率的課堂講解和演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來看,想要激發留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需要先讓他們認識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漢語學習的樂趣,用代入式的授課方式將課堂與實際生活應用相結合,將學習進度與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相結合,才能最終收獲漢語學習的自信心和成果。[1]
一、優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興趣
1.借助肢體語言,構建輕松課堂
漢語作為留學生的第二語言,在他們平時的生活中缺乏特定的漢語學習環境。在實際漢語學習時,會感覺到窘迫或局促,在不安的心理環境下參與漢語學習,興趣就難以提升,學習質量也會受到影響。為緩解這種不安,需要教師恰當的營造愉快、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快速融入,高效理解??梢越柚w語言的運用,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2]
通過借助幽默、恰當、適合的肢體語言,讓留學生增進對教師表達含義的理解,教師的“聲形并茂”,也可以很好地緩解學生的不適。如在講述“吃面條”這個動作時,教師可以將其分開解釋。師:“吃,吃東西,吃牛排”。說著,拿著餐具,有盤子、叉子和刀子,做出切牛排后放在嘴里的動作。邊假裝咀嚼,邊說出“吃,吃東西,吃牛排”。師:“吃面條,面條,細細長長的食物,說著用粉筆畫出面條”。并做出用筷子夾面條,放在嘴里的動作。或學習“句子搭配”知識時,借助“替換練習法”引導學生學習。“我騎腳踏車去公園”。說著教師做出騎車的動作。引導替換“我坐火車去北京”。教師嘴里發出火車的聲音,并做出坐火車的動作。通過借助肢體語言,建構了趣味、輕松的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漢語學習中。
2.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模式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接觸到的留學生多屬于初學者。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漢語學習質量,有必要引入“圖形并茂”的方式,借助信息技術的聲音、圖像、文字相配合的形式,讓學生融入到趣味的學習中。通過觀看視頻、圖片、聲音文字等,將一些趣味的童話故事、生活小故事、看圖識字等,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很好地幫助記憶,激發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提高漢語的學習效率。
如在學習“了”相關詞匯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快速構建一個真實的語境,提升學習興趣,引導高效學習。用多媒體視頻展示對話過程。如:超市中,收銀員問顧客“請問,您買幾個蘋果?”“我買3個蘋果”。買完后,顧客的朋友問她:“你買了幾個蘋果?”“我買了3個蘋果”。這里強調“了”字的運用,表示已經買完了,這個行為進行成功了。又如學習“把……給我”時,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書包、筆記本、筆、書”,圖文并茂形式,展開詞匯替換訓練,學習基本句式。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的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化服務和數字化設備占領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作用,如何利用數字化設備及其服務對我們的傳統教育加以改善、提高、進階 ,就是我們從業者要研究的方向,也正是這么一個宏大的課題,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平板電腦就是這個宏大數字信息潮流中,跟我們學習生活靠的很近的一種隨身設備。既然潮流如此不可逆轉,我們應該學會去迎合并加以利用它。那么如何將數字平板電腦用于中文教學的課堂中去,讓“課堂”更加生動,更加個性化,更加方便學習者隨時查閱鞏固和練習,就是擺在我們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課題。[3]
應用iPad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有以下一些優點可以幫助學習漢語的學生:A.網絡課程可被設計為用中文教授,這有利于學習者理解漢字,漢語句,及其所在的語境下的準確意義。B.學生可以把日常觀察到的社會行為、民俗、物品、以及感興趣的東西,能夠快速的在網絡中進行查詢和釋義,激發他們主動學習C.對于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和語言,iPad有記錄和分析功能,對學習者之前學習的內容有輔助記憶的作用。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習者,每臺賬號下的內容都是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這有助于對知識點掌握進度不同的學習者,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和進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 “因材施教”。
二、踐行以生為本,促進親身參與
1.引入妙趣游戲,促進快樂學習
“游戲激趣”是課堂上常運用的手段。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上,要注重多用互動交流的方法營造有趣的課堂氣氛,如:設計一些巧妙的語言類游戲,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活躍課堂氛圍。這些游戲的設計需要與漢語教學內容和目標相契合,設計小型、靈活性高,且留學生感興趣,參與度高的游戲,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參與游戲,高效理解漢語知識,活學活用,寓學于用,目的是有效激活留學生自主學習漢語的興趣。
如:運用全身反應法,設計趣味游戲。教師說出一類詞匯,學生重復這些詞語,并做出動作。動詞“拉、敲、推、抬”,教師說出一個動詞,學生重復并做出動作?!袄?,學生重復“拉”,并做出使勁拉東西的動作。又比如用量大,好理解的一些名詞:“老虎、大象”,可以把學生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學生模仿老虎、大象的動作,另一部分進行競猜,并要求說出或者寫出“老虎、大象”的中文。還有像“高興、生氣、難過”,關于心情的形容詞,師說生做,生說生做,或分小組競賽,一個學生做,小組成員猜,可以設置一些小小的獎勵,我們會收獲一個快樂的,學習主動性更強的課堂。這些趣味興游戲的使用、角色的扮演,會讓課堂更加輕松和高效,大大提升了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2.設計真實情境,鼓勵交際互動
設計真實的交際情境,可以讓留學生運用“交際練習法”,高效、快樂地學習漢語。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實際物體,創設交際情境,交代好情境的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如果有條件還可以配上道具、背景、配音、模擬實際情境,在近乎真實的環境下,學生會更放松、高效地將所學的漢語知識、語法知識等運用到游戲練習中。這需要教師課前精心準備例句,設計留學生比較熟悉情節,盡量讓情境與學生所處的環境及生活相契合,與當前所學到的知識水平相契合,通過這些實際交際情境的模擬練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如:創設在“餐廳”的真實情境。師生一起準備圖片,教師精心準備例句,組織學生在“生活情境”下,積極參與交際訓練。包括問候語、點餐、上菜、收款等內容?!巴砩虾茫芨吲d您來到我們餐廳”,“這是我們的菜單”,“讓我看一下”,“現在可以點菜了嗎?”“是的”,“我要一碗面條(一份牛排)”,“現在給你上菜,還是晚一些呢?”“這道菜很燙,請小心”……通過創設真實的餐廳情境,事先精心準備例句,引導運用“交際練習法”,能有效激活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下高效學習。
三、關注生活應用,提升學習質量
1.鼓勵參與表演,快樂學習漢語
語言終究是一種工具,學習語言的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能說、能寫、能用。所以學習的過程實在不必刻板,應該更注重學習語言的實用性,生動性和趣味性的營造。從而激發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感受到學習漢語的快樂,收獲漢語學習的成果。讓他們在漢語的運用中,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效,這樣就能更好的培養漢語學習興趣與自信心。需要關注留學生在生活中的漢語應用,在課堂上,可以結合角色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下,學習漢語、交際互動、表演運用。
課堂上可以真實模擬生活情景,如:“超市購物、交流”, 規劃出不同交流場景和事件,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收銀員、顧客、導購講解員等。教師安排任務,任務導向下,預設相關詞語和句子,學生合作交流,互動探究,先想好自己的角色,和自己需要運用的語言,編寫好劇本,再與教師商量,進行演練。也可以組織一些個人閑置物品互換、出售的活動,帶領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下,指導其語言交際訓練。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由的交流,真實的運用,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在這種主動的交流和互動中,快樂學習漢語,收獲漢語學習的成果,提升自信心與學習興趣。
2.趣味討論活動,融入生活學習
不可諱言,語言的學習必須經歷一段困難枯燥的過程,不經常使用就會退步,進而失去信心和興趣。這就需要為留學生主動創造語言環境,關注他們漢語的日常使用。對外漢語教學時,課堂上可以組織一些趣味的討論活動,教師需要精選討論主題和內容,讓留學生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感悟到漢語的魅力,提升留學生漢語學習和運用興趣。
如:借助多媒體視頻,呈現我國獨具魅力的戲曲作品或影視作品。之后鼓勵學生做好準備,收集資料,并結合自己對不同戲曲及影視作品的理解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講述真實感受,鼓勵他們進行模仿,也可以以某一段作品作為藍本,講述這個故事給他們聽。用這些靈活多樣的方法增進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和動機,同時也有利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中國漢語文化。
結語
課堂時間雖短,但卻是師生教與學的最有效時間,唯有把握好課堂學習的氣氛、進度和節奏,多元化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需要教師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認知水平,因材施教,巧妙運用趣味教學法,優化利用與科學預設才能更好地提升留學生漢語學習的主動性、效率和質量,以小小課堂為基地,為漢語文化的傳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仲崇山.現代漢語課堂教學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J].漢字文化,2015(2):68-69.
[2]王江.快樂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50-152.
[3]徐家偉.對外漢語教學中韓國學生漢語興趣激發思考[J].知識經濟,2015(23):133.
作者簡介
侯海晴,1979年生,女(漢族),天津市人,天津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的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