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思欣
摘 要:本文主要從任務驅動式、合作探究式、組際競爭式和表演展示式等四個方面論述小組合作學習在職校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合作探究;組際競爭;表演展示
中等職業學校的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啟發和指導下學生參與體驗美術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是師生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合作討論、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合作學習,也是課程改革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職業學校大部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差,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弱,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樣欠缺,而小組合作學習恰好可以促進這幾方面的發展。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應用是職業學校美術課程教學模式的有效創新,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中職生在美術課堂上相互幫助、彼此協作,通過科學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團體意識與參與意識,在有效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習效率,達到美術課程教學理想的效果。
一、任務驅動式的小組合作學習
任務驅動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布置不同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讓各個小組緊緊圍繞這些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有效地應用學習資源,進行互助協作的學習和探究,完成既定的合作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其特點是將課程分割成可操作性的具體任務,讓學生在開放式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與探究精神。任務設計時應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繪畫技能,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原則。課堂教學時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在時間安排上要有彈性,為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留有余地,讓學生能夠體驗合作成功帶來的喜悅。例如,在教授“蘿卜的基本雕刻方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采用研究性學習,小組協作學習等方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學生通過探索、研究掌握雕刻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根據蘿卜的特點進行大膽想象和創造,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協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要最大限度的減少講授,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盡可能讓學生在雕刻蘿卜的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新的雕刻方法、技巧中創新,這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對于制作中的問題,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解決,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例如:翻折等方法的靈活運用,蘿卜的顏色搭配,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精致,更完美等。雕刻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整個教學流程中有學生制作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采用個人、小組、集體等形式。教師在總結時采用欣賞和激勵的方式,由學生總結雕刻一件完整的蘿卜作品的一般步驟方法,為學生的探索研究學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探究學習,從而達到會學。因課時有限,學生完成的作品并不都是非常精細完美的,這時讓學生欣賞一些精美的高雅的玉雕、根雕藝術品,這本身便是一種無聲的激勵,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原來除了蘿卜還可以用這些材料雕刻。教師再把本課學習遷移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后繼續用生活中其他材料進行雕刻,美化生活。正是這層層遞進的任務驅動,使師生、生生之間產生多向互動交流,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學習,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二、合作探究式的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探究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共同存在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培養合作精神、團隊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與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積極為學生搭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平臺。例如,在教學“十二生肖”時,教師可以讓各小組搜集有關十二生肖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從中選出有代表性、能突顯美術元素的資料在班級分享,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所特有的十二生肖知識。再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一組十二生肖的美術作品,表現形式不限,可以是手工,也可以是繪畫。引導小組成員間共同探究、相互啟發,拓展創作思維,充分展示小組個性與集體智慧,協作完成一組十二生肖作品。教師要善于將動手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讓學生在各自小組揚長避短、合作探究,達到優化組合,真正做到小組探究、集體實踐,協作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合作探究,既能彌補教師因材施教的不足,讓每個小組成員施展才華,促進個性發展,又能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體驗參與集體活動的技能,促進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習慣。
三、組際競爭式的小組合作學習
競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自尊心、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良好學風,將潛在動機轉化為學習動力。因此,競爭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催化劑。小組合作學習內部重合作,但外部重競爭。教學中引入組際競爭機制,通過集體表決、小組評議等方式,從各小組中評出若干積極合作、作品優秀的先進小組,并對先進小組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各小組為集體榮譽,開展小組合作時往往先經過集體討論、獻謀獻策,確定清晰的思路與任務,然后再集體動手完成創作。這無疑是一種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學“材料妙用”時,教師在課前讓各小組收集廢棄品,帶到課堂上進行妙用再創作。由于引入組際競爭,各小組大膽想象、積極創作,制成泡塑假山、酒瓶盆景、塑料插花等栩栩如生的作品。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的作品,比個人的作品來得更豐富、更有趣、更有價值。組際競爭激勵機制還能激發各小組創先爭優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創作的動力,是構建優質課堂、形成良好學風的好方法。
四、表演展示式的小組合作學習
中職生的勞動與創作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與認可,如果讓各小組合作動手制作的手工或繪畫等作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展演、展覽,那無疑是對學生莫大的鞭策與激勵。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中,結合教學內容,布置一些有趣的表演展示活動,激發學生合作探究欲望,充分展現集體智慧,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留出時間,安排各小組上臺“亮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各小組的構思及與眾不同之處。例如:在教學“剪影”時,讓各小組用剪影創作出各種各樣的作品后,可以將課堂臨時布置成一個小型劇場,安排幾分鐘時間,編排一個有趣的剪影劇,讓各小組帶上各自制成的剪影,學生能夠在這個生動有趣的游戲環節中獲得成功體驗、快樂體驗,并且終身難忘。
參考文獻
[1]趙笑梅.小組合作學習的四個基本經驗[J].教育科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