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峰
摘 要:我國城鄉教育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鄉村教育被邊緣化,繼而出現了鄉村學校的學生擇校問題,導致鄉村學校生源嚴重萎縮。如能建構區域內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先進學校和后進學校之間開展教學教研互動,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實現區域內教育的共同發展,就能最大限度地縮小城鄉教育的距離。
關鍵詞:學校互助;共同體;建構;思考
中國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和教育公平問題由來已久,備受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城鄉教育一體化問題事關教育全局,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所側重的核心內容。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發展、地理條件、歷史原因等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城鄉教育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鄉村教育被邊緣化,繼而出現了鄉村學校的學生擇校問題,導致鄉村學校生源嚴重萎縮,而相反城里學校學生人滿為患。由此可見,加強城鄉教育一體化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在城鄉教育一體化背景下,區域內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的建構應運而生,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是指為了更好地發展和共同進步,在一定區域內,先進學校和后進學校之間開展教學教研互動,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實現區域內教育的共同發展。
一、優點
1.名師工作室
在龍頭校設立了名師工作室,開設名家講堂、名師對話等活動,凝聚共同體成員校具有共同理想、研究興趣和個性特長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課堂改革的深度研究,讓更多的青年教師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教學風格,汲取了新鮮的血液和能量,成為學校的生力軍。
2.下派支教
龍頭校定期選拔、組織學科骨干教師到成員校進行組團式支教或駐點進行一定期限的幫扶支教,為后進校教師傳經送寶,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引領助力兄弟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職業成長,從而助推了成員學校的發展與進步。
3.上派研修
薄弱校選派優秀的青年骨干教師到龍頭校進行組團式學習或駐點進行一定期限的跟崗學習,以“師徒結對”或“教學伙伴”捆綁互助方式,以課堂為主要抓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深入人心,讓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在校際間形成積極有效的互動共享。
二、不足
1.缺乏共同的發展愿景
由于學校各有各的校情和不同的辦學理念、教風、學風、校訓等諸多差異,故校際間的發展很難形成一個共同的發展愿景。
2.缺少有效公共管理部門
學校互助共同體的管理單位是各成員校,由于缺少一個有效的公共管理部門,導致區域內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間的幫扶制度、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三、建議
筆者認為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嘗試創造性開展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建構工作
1.龍頭校設置教師培訓基地,以學科為單位,為薄弱校教師提供對口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再由薄弱校接受培訓的教師回校開展二次培訓,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指向性的拓展和輻射,以此達到先進帶動后進、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2.嘗試開展校際間學科教師教學輪崗制度。每所學校都存在名師,教師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龍頭校和薄弱校所持有的教師資源良莠不齊,各有長短。基于此種情況,有必要在校際間選派特定的學科教師進行教學輪崗,在此期間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及教學領導的傳幫帶作用,對特定教師進行必要督促和專業引領,鼓勵先進,鞭策后進,達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優化教師資源的目的。
3.還可以發揮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的幫培作用,通過學科“名師幫培工程”的開展,為學校打造更多的教學能手和草根專家。進修學校可以讓各學校進行摸底調查,把在學科教學方面有優勢和潛質的青年教師推薦上來列為重點幫培對象,進行全面、系統、規范、嚴格的培訓和加工,理論和實踐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對幫培教師進行脫胎換骨式的反復錘煉,通過既定周期的培養,使幫培教師脫穎而出,再通過大型的教研活動組織全縣的同學科教師進行現場觀摩學習,達成“塑造典型,優化一片”的輻射效應。
4.可以通過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有針對性的蹲點教研,深入課堂進行聽課、評課、導課,為學校轉化后進教師,為學校鑄造生力軍。大家都知道,教研員是一個區域學科教學的領頭雁,無論是在理論知識、教學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是教師學習的榜樣和典范。學校可以定期邀請進修學校的教研員來校對薄弱學科進行聽診把脈,進而對癥下藥,在學科知識結構、課程標準、教材的研讀與使用和課堂教學組織管理及駕馭等方面給予學科教師更多的指導與引領,讓該學科教師全身心走進新課程,更新思想,轉變觀念,穿上新鞋走上新路成為新人。通過教研員的幫扶,所謂曾經的薄弱學科和后進教師就會成為歷史,接受幫培的教師會轉化成優質的教育資源,日后會成為推動學校內涵和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均衡發展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追求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是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合理訴求。區域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的建構有助于城鄉校際間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有利于薄弱校的“脫貧”,在一定程度上還有望緩解學生的擇校問題,是縮小城鄉學校教育差距的一劑良藥,但縱觀當下,實現教育的公平與均衡是事關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大課題,辦好鄉村教育是實現教育公平與均衡的關鍵。如何才能把鄉村學生留住,把鄉村優秀的教師留住,這是辦好鄉村教育的兩大瓶頸。辦好鄉村教育,可稱蜀道之難,問題種種,困難重重。可謂任重而道遠,未來期待國家方針政策的引導和教育人更多的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