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超
[摘要]習題課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把物理知識與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為了提高習題課的教學效率,教師備課時習題的選取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層次性、多樣性;上課時要注重師生互動,總結解題思路,滲透物理方法;課后師生要做好總結,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習題課;有效教學;歐姆定律
傳統的物理習題課教學主要采用“題海”戰術,這對學生物理思維的養成非常不利,也無法適應當今課改和高考的要求。如何真正擺脫“題海”戰術,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充分提高物理習題課的有效性呢?本文以《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一節的習題課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備課時選好題
物理習題選編的好壞直接影響練習效率的高低,所以,教師在習題課備課過程時要精心篩選,優中選優。
1.習題的選取要有目的性
習題要體現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符合高考考試說明的要求,通過練習能達到鞏固基礎知識、鍛煉思維能力的目的。選題時要注重知識的連貫性,通過基礎題型逐步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能夠做到觸類旁通,從而突破學習重點。
例如,《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恒定電流一章的核心知識,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本節內容既是對本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又是本章解題的理論基礎。通過學習,既要使學生從部分電路的認知上升到全電路規律的掌握,又要從靜態電路的計算提高到對電路的動態分析及推演。選題時應注重聯系之前所學的知識,從部分電路歐姆定律,電路的串、并聯規律等知識出發,圍繞電源內阻對電路造成的影響來出題,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的學習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通過認真練習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習題的選取要有典型性
物理習題類型繁多。教師在選擇的時候應將本節的習題分好類,在不同類型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題,使學生通過訓練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例如,本節的重點題型主要有三種:電路的動態分析問題、閉合電路功率問題、定值電阻的U-I圖像與電源的I-U圖像的比較問題。不同題型在選擇例題時要側重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考查,鞏固學生的基礎;要從高考常見考法出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題型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電路的興趣。
3.習題的選取要有層次性
選題時習題過于簡單會影響學生思維的質量,難度過大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自信心。所以,題目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要難易適中,在側重基礎的同時適當有一些難度,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基礎知識、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習題的選取不能一視同仁,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分層處理,既要有一定的難度,讓優生“吃得飽”,發展其能力,又要注重給后進生提供獨立解題的機會,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悅。題目設置上可從簡單到困難,形成一定的梯度。既要有一些基礎題,保證學生的參與度,也要有一定的拔高題,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全體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本節習題的選取中,先選擇一定數量的靜態電路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計算題,然后逐步拓展到對動態電路應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進行分析。對于該節知識的難點閉合電路功率分析以及圖像問題,在選題上應從簡單題入手,先掌握基本規律的應用,再適當選取復雜題型。難題的選取是對該節內容的提升與拓展,應按照高考考查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好分寸,不宜過難。
4.習題的類型要有多樣性
不同類型的習題對鞏固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有不同的作用,要使學生擺脫題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提高習題教學的效率,教師選擇習題時就應求新求變,并且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于基礎題,要變化題目的情景設置,或者改變出題的角度,促進學生對物理規律的靈活運用。
二、上課時提效率
物理習題的數量眾多,但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升習題課的效率。
1.注重師生互動
在習題課教學中,教師應將講、練、思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也可以組織適當的課堂討論解決問題。教師要適當提問,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在概念的理解、解題的思路、公式的應用等方面的優點和不足。習題講評的過程要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分析已知條件,探索解題思路。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要適時幫助和點撥,使學生通過例題建立模型,總結思路,達到做一道、會一類、通一片的效果。
2.總結解題思路
教師應對典型例題、常見題型的共性之處進行總結,歸納解題思路。本節中的直流電路的動態分析是高考電學常見的考點,幾乎在每年高考中都會出現。這類題考查學生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理解、電路結構的分析和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在具體解題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方法:(1)程序法。閉合電路中,基本思路是“局部→整體→局部”,先由局部電阻判斷總電阻的變化,再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判斷總電流的變化和總電壓的變化,最后由部分電路歐姆定律以及串并聯特點判斷各部分電壓和電流的變化。(2)極限法。在分析動態問題時,有些復雜電路往往讓學生難以下手,這時可采用極限法去求解。例如,如果是因為變阻器滑片滑動引起電路變化的問題,可將變阻器的滑動端分別滑至兩個極端去討論。但一定要注意只有電路中的物理量呈單調性變化時才能使用極限法。(3)串反并同法。所謂“串反”,即某一電阻增大時,與它串聯或間接串聯的電阻中的電流、兩端電壓、電功率都將減小,反之則增大。所謂“并同 ”,即某一電阻增大時,與它并聯或間接并聯的電阻中的電流、兩端電壓、電功率都將增大,反之則減小。
3.滲透物理方法
高中物理的學習難度比較大,但是在解題訓練時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在習題課的教學中我們要滲透物理方法和思想。本節涉及的物理方法較多,如等效法、圖像法、極限法等,我針對不同題型總結如下:(1)等效法。在本節中經常涉及到電源和固定電阻串聯的題型,可以將固定電阻等效成電源內阻進行處理。(2)圖像法。圖像法是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本節分析閉合電路功率問題時,可以利用電源的輸出功率隨外電阻變化的曲線進行分析。高考中經常考查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和電源的伏安特性曲線結合的問題,這種問題的解決主要是明確圖像的斜率和交點的物理意義。(3)極限法。因變阻器滑片滑動引起電路變化的問題,可將變阻器的滑動端分別滑至兩個極端去討論。
4.培養邏輯思維
高中物理知識比較系統,知識間的聯系更為緊密,但這些聯系很多都是隱性的,需要通過邏輯思維分析因果關系和內在的聯系。這也是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生普遍遇到的難點,而要想解決這些難點,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課后做好總結
課后總結有利于學生總結規律,歸納方法,也有利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
1.學生課后總結
習題課后的總結,不僅能及時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反思解題過程,形成解題方法,同時對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習題課后,學生可以將本節的收獲整理到“好題本”上。“好題本”在整理時可選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錯題分析”等類型題。學生通過分析不同題型之間的內在聯系,完善自己的物理知識結構,開拓解題思路,提高解題速度。
2.教師課后反思
習題課后教師要根據課堂效果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如教學目的是否達到,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問題設計是否科學;要對存在問題進行反思,如學生活動是否充分,題目難度是否過大;要對改進措施進行反思,如可以更貼近高考,講解方式可以更加多樣。通過反思汲取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彌補缺點與不足。
參考文獻:
[1]黃符俊.淺析提高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的有效性[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30).
[2]何彬.高中物理習題課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9).
[3]宋海燕.高中物理習題課有效性教學的初步探究[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6,(7).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