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善冰 郭磊
摘 要: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倡導”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和高度凝練。近年來,中國共產黨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目標,緊緊圍繞“三個倡導”這一基本內容,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生產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勵全體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不懈奮斗。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進一步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增加了“美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現代化建設目標有了更好的對接。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繼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推向深入,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新時期;民族復興;踐行;文化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4-0024-03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主體和如何在全社會范圍踐行的研究就成為思想理論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時期,放眼全局,立足國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進一步做出了符合歷史潮流的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揚、傳承與“中國夢”的實現,都需要具體的實踐,需要在“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實踐中反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意義。山西運城市鹽湖區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運用獨特的歷史文化基因,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凸顯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范圍的踐行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文化基因
歷史上的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影響力長期領先世界,但19世紀急劇衰退,淪落成為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國家。“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
中國共產黨經過短短六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使新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我國不但縮小了與同時代發達國家的差距,還進一步追趕上了時代的步伐。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和奮斗,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趨勢和格局。今天,“中國夢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已經到了沖頂的關鍵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完全可以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今天的中國,選擇什么樣的文化,確立什么樣的價值追求,用什么樣的價值觀引領中國走向未來,就成為我們必須做出的選擇。如果出現了價值追求的缺失,最大的可能性是“文化”的缺失。問題的根源都在文化上,都在文化的價值取向上。文化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是精神旗幟,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文化價值取向上出了問題,政治上腐敗、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經濟社會發展偏離正確方向就一定會成為必然。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追求的繼承與創新,便成為我國新時期發展的首要任務。
二、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建設國家的導航燈和行動指南
中華文明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就曾建都在運城這片土地上。五千多年前的三皇五帝(包括堯舜禹)創立的先祖文化——“德政、孝行、為民”就是那個時期的中國尊崇和追求的核心價值觀。對當今時代的意義就是率先垂范。由此可以看出,今天倡導的價值取向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們的先祖就已經開始了踐行。以先祖文化為基礎,逐步產生的儒釋道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并成為了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一直追求的價值取向。
近代以來的中國,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困惑,出現了困境。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選擇,使人們開始文化上的反思、文化上的批判、文化上的新選擇。于是,就出現了長達100多年我國文化領域的批判中選擇、選擇中批判,斗爭中選擇、選擇中斗爭的復雜局面。以1987年黨的十三大為標志,“富強、民主、文明”三者共同構成了我們旗幟鮮明的價值追求;2006年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又確立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根本價值追求,我們的價值追求日益清晰。今天的中國是繼續前行的中國,黨的十八大的選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017年黨的十九大,以新的歷史高度,繼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踐行成果,提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并且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進一步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增加了“美麗”,形成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現代化建設的目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在汲取了各種營養之后,形成了與時俱進的價值觀,反映了時代精神,也代表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前進方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旗幟、精神動力和精神命脈。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這就是我們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的辯證關系。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前行確立導航燈
我國繼續前行、努力奮斗的目標是將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社會建設成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諧社會,讓公民成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文明守法公民。這個核心價值觀凝結了我們每個人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二)為建設國家確立行動指南
我們建設美好家園、和諧社會的行動指南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培育文明守法公民的行動指南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德,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維護社會和諧的穩定器。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是信仰和踐行——以運城市鹽湖區為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是國家軟實力的靈魂,是國家最大的軟實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成為現實有兩個任務:第一,“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成為全民信仰,成不了全民信仰,就不會有全民自覺。信仰是一種文化。信仰有三個層次的內涵:相信、尊崇、追求。人們相信的東西一旦成為了信仰,就會堅定地尊崇它、追求它,并奉為生活的指南、行動的準則。這就是信仰的力量。讓核心價值觀成為全民信仰,是踐行核心價值觀最有效的途徑。形成共識、成為信仰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宣傳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做到全社會人人皆知、人人皆懂、人人皆信。第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指的是行動。關鍵的要點有兩方面:一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法律、制度、政策的方方面面;二是將干部、黨員、教師、醫生、公檢法干警的率先垂范放在首位。關鍵的抓手是“養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部融入我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之中,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以培養習慣的方式,使其成為自覺,成為信仰,這就是“養成”。這種培養方式叫養成教育。養成教育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滲透到各行各業的各個領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還不可能離開的行為準則。養成教育需要我們在踐行的落細、落小、落實上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需要我們在踐行的深耕厚植上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對此,運城市鹽湖區的踐行方式,給我們提供了極其有益的啟示。
運城市鹽湖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式是把本地區極具優勢的堯舜禹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對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踐行模式。這個獨特的踐行模式叫德孝文化。全稱叫“德政孝行文化”。以“孝”為關鍵抓點,以孝開道,以“七進七創”為根本抓手,將“孝”通過“七進七創”這個抓手融入到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這里的“孝”不再是簡單的養老,而是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形成了更高級的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孝”。對于孝,過去的認識,孝就是養老,這樣的認識不全面。今天的認識,“孝”是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這樣的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這樣的孝包含了養老這個孝,超越了養老這個孝,所以,“孝”是一種德,是一種大德,以孝開道其實就是以德開道。
運城市鹽湖區以“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老百姓容易理解、容易形成共識、容易同行動、容易成為習慣、容易成為信仰。由于有這樣的認識基礎,當運城市鹽湖區將“孝”賦予了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這些新的內容之后,組織全社會都去踐行這樣的“孝”時,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響應和積極參與,收到的成效非常明顯。黨員干部廉潔從政、敢于擔當問題得到解決,群眾向上、向善、誠信、友善問題得到解決,全社會文明、和諧、愛國、敬業問題得到解決,干部、黨員的德政行為感動著群眾,群眾的善舉激勵著干部、黨員。運城市鹽湖區的政治生態因此得到了凈化,黨風、政風、官德、民風弊革風清因此變成了現實。核心價值觀踐行工作怎樣做才能取得實效的問題由此得到了解決。覆蓋了全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覆蓋了全社會的所有對象,覆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對象是人,不是其他,運城市鹽湖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具學習和借鑒的成功案例。核心價值觀建設是我們的共同任務。中國的社會問題、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每一個人的身體力行。核心價值觀建設不是為了別人,恰恰是為了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對此,運城市鹽湖區的德孝文化建設堪稱是一個典范。給我們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中國夢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已經到了沖頂的關鍵期。今天的中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完全可以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5).
[2]曲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讀本[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
[3]邱仁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
[4]田海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許俊.中國人的精氣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民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高地.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
[7]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9]人民日報社理論部.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房廣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1]石國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講:黨員干部讀本[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