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佑先 陳濤
[摘 要]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不但能夠令企業資源得到合理運用,提高生產率,保護資產的完整安全,還能夠進一步提高信息的真實性。結合我國企業的內控現實情況,探討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存在的企業文化建設不到位,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控制乏力等問題,并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意見建議:鼓勵全員參與制度學習與創新,建全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建立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關鍵詞]內部控制;控制環境;控制活動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6-0117-02
Abstrac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modern corporate managemen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safeguard the asset safety and integrity and ensur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law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llows enterprises to put their resources for best use, enhance their productivity, uphold their asset integrity and safety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statu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companies, this paper explored loopholes in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on putting in place an improved mechanism in modern companies.
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 Control Environment; Control Activities
[作者簡介]張佑先(1995-),男,漢族,貴州福泉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會計管理;陳濤(1996-),男,漢族,福建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企業財務分析。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原則
(一)適應企業特點和管理要求
設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最重要的是將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及經營特征表現出來。不同的企業在經營規模以及生產模式方面都不盡相同,經營模式的不同所體現的經濟關系也不一樣。在設計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時,不僅需要遵照國家統一的標準,也需要結合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的管理模式及特征,從其特征入手,側重如何彰顯個性,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相互制約
一個完整的經濟活動要通過內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相互制約的環節來完成。橫向聯系中,要有相互獨立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部門或人員辦理,使部門或職工的工作處于其他部門或職工的制約之下;縱向聯系中,需要通過相互獨立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流程或崗位,使上級管理下級,下級監督上級。
(三)協調配合
每個職工或部門之間互相配合,每一個流程和崗位都同步均衡進行,每一項業務流程及手續的登記都緊密相連,進而消除鏈條斷裂及“扯皮”狀況,降低內部損耗,消除糾紛,確保經營管理活動能夠連續有效地開展。
(四)成本效益
支付的成本如果少于由此成本所帶來的效益,那么也就達到了內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則,盡最大可能用最低的控制成本來賺取最大化的經濟利潤。
(五)穩定性
所有制度都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進步而進行變更。然而,頻繁進行改動極有可能導致混亂。所以,制度應當有相對穩定性以及連貫性,不可以隨意進行變更。
二、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文化建設不到位
企業發展離不開科學管理,增強企業的文化建設是實現內部控制的有效路徑。目前很多企業的文化建設只是停留在“喊口號”階段,對于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單純認為只要有“口號”就可以了。始終沒有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理念;管理人員不能以身作則;管理層和員工之間存在溝通障礙;沒有明確企業文化教育目標;缺乏相應的規范進行約束;公司遇事不團結、互相推脫,獎罰不分明等,這些都可能成為企業文化建設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二)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有些企業的內控制度已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很難順利執行。部分企業制度和國家法律法規不符,有的企業縱使有好的制度但是缺乏執行力。大部分的企業由于沒有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一些人員違紀但仍受重用的事時有發生,如果企業實施內部控制職能的人員未能達到基本要求,那么內部控制也將成為一紙空談。如在一些生產企業由于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易發生原材料不能綜合考慮價格、質量和供貨能力的關系等問題。加之執行力的層層弱化,諸如原料有質量問題卻沒退貨、沒有按合同和規章辦事以及缺斤短兩銷售等問題嚴重。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方法
(一)鼓勵全員參與制度學習與創新
完善的內部控制需要企業內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公司管理層應引導各部門的員工進行學習和討論,學習內容緊跟國家大政方針,并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公司員工提出內控制度的意見和建議。企業還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創新,鼓勵員工找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幫助員工認識到自己對于制度建立的重要推動作用,進一步促進制度建設更加完善。
(二)建全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制度
1.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控制制度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在事前、事中或事后均可發揮重要作用的監控管理手段,可提前對企業活動規劃,將投資、科技發展、板塊調整等問題和公司財務狀況緊密聯系起來。通過確認目標、劃分責任主體、指定權責清單、分部預算和匯總預算,科學管理企業并促進企業預算管理有序良性發展。
2.建立財務收支管理控制制度
控制收入管理時,要確保公司內部的收入來源和依據合法,按時清查企業是否存在胡亂收費、隱瞞收入等問題,并視情節嚴重程度進行懲罰,盡最大可能降低資金體外循環。控制支出管理時,保障支出內容的合法性和規范性,確保支出報銷路徑符合企業財務制度。同時,要確認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數量和權限,明確其審批程序和財務人員的責任所在。
3.建立實物資產管理控制制度
企業監督控制資產制度的建立是為了確保企業的資產安全。禁止無關人員接觸現金、證券以及相關的資產。對固定資產以及原材料購買、運送、管理等方面要建立相關的制度,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并嚴格執行。建立資產檢查制度,確認相關范圍以及相應程序,不定時、不定量地對企業資產進行盤點。不僅可以保障公司財產的安全,發現公司財產安全問題的所在,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善企業的管理經營制度。
(三)建立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1.一種基礎:創建完善的風險信息管理系統。風險管理系統是企業信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制度,能夠確保滿足管理和應對風險的要求。需要企業高度重視、認真謀劃。
2.兩類方法:采取定量、定性兩者結合的風險估測方法。企業風險管理質量的高低取決于風險管理中對于風險評估的準確程度。風險評估辦法,大致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定性指的是采用文字或者其它描述方法,將風險出現的可能性以及出現后的影響程度描述出來,如專家訪談、方針研究、網上調查、社會調查、行業比較等。在企業中最常見的定量風險評估方法包括采用計算機模擬方法(如蒙特卡洛模擬)、壓力測試、影響分析、分析在險價值以及其他的一些推論方法等。
3.三道防線:創建制度、責任明確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企業各部門以及旗下的分公司是風險管理的首道防線;第二道防線主要是由公司副總經理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全面風險管理小組”,副總經理作為組長,對相關工作進行監督和控制,確保工作正常進行;最后一道防線的建立主要依靠審計部門,對公司的風險控制體系進行客觀評價和科學指導,確保工作推進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第一時間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給出合理的指導建議。
我國現代企業在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時,不僅需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也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根據企業自身壞境和發展方向,建立健全適合自身、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
[參考文獻]
[1]王清剛.論企業內部控制的靈魂——從制度建設到道德與文化建設[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1):119-125.
[2]趙淵賢,吳偉榮.企業外部規制影響內部控制有效性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14(4):126-137.
[3]樊行健,肖光紅.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本質與概念的理論反思[J].會計研究,2014(2):4-11、94.
[4]陳漢文,周中勝.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債務融資成本[J].南開管理評論,2014,17(3):103-111.
[3]李連華,楊忠智,唐國平.企業內部控制效率提升路徑研究——基于傳化股份公司的經驗與借鑒[J].會計研究,2014(7):82-88、97.
[4]戴文濤,李維安.企業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模型與滬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研究[J].管理評論,2013,25(1):128-138、176.
[5]張繼德.兩化深度融合條件下企業分階段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3(6):69-74、96.
(責任編輯:張彤彤 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