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在時代環境和教育對象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工作主線。將社會工作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社會工作者和學生工作者的聯動,同向同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倍增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社會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雙工”聯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3-0236-03
當前,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化、網絡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大挑戰。在校大學生多為95后、00后,他們的成長環境、價值取向、學習特點等具有顯著的時代性。因此,隨著教育環境和教育對象的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漸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尋求突破和創新。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理念、價值追求和理論背景方面存在契合性和互補性,將社會工作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種新的探索。筆者工作的東莞理工學院是國內首家引進社會工作介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2013年試點引入社工隊伍,開始探索社工隊伍與學工隊伍“雙工聯動”協同發展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經過四年的工作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莞工(東莞理工學院的簡稱)特色的工作模式,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先行先試的樣本。由于工作關系,筆者全程參與了“雙工聯動”模式的構建形成,對該模式具有一定的認知。基于此,筆者嘗試對“雙工聯動”模式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力求探索和發掘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希冀對我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提升有所助益。
一、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與問題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未得到廣泛重視
一是在課程設置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課時少,且有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被安排到第七學期,致使上課效果并不理想;二是在學生態度上,經過每周考勤統計,思想政治課的逃課率遠遠高于其他專業課;三是部門配合上,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認為是輔導員的事,專業課教師及其他部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投入較少。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尚未更新
一方面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及學生工作部門積極開展各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滿意度不到50%,①究其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跟不上學生的需求。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重執行輕創新,無法匹配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皷|莞理工學院學生工作調查問卷(在校生版)”調查報告數據顯示:約有67%的學生喜歡以社會實踐、看電影、表演等方式參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與之相反,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多以理論學習形式開展。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門有組織部、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團委和學生處,單個部門工作各有特色,但在協同工作方面存在嚴重不足。一是部門資源難以共享,資金、隊伍等各自為政;二是部門工作開展缺乏統籌規劃,大量活動重復,效果事倍功半。三是對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東莞市擁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如鴉片戰爭博物館、東江縱隊紀念館、袁崇煥紀念園等,這些資源本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校地之間的協同合作,資源難以有效整合,也一定程度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急需充實加強
東莞理工學院專職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遠高于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輔導員疲于應付各類事務性工作,無法投入更多精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專職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和學歷結構亟須改善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者僅1人,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工作相關專業者占13%左右,碩士學歷者占50%左右。專職輔導員隊伍的流失率較高,轉崗或離職率年均在5%左右,隊伍的穩定性較差。
(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有待創新
東莞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毗鄰港澳,面臨的思想政治教育挑戰更大。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是迎接挑戰的重要路徑。從目前看,東莞理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和方式上更多還是固守傳統,缺乏創新。東莞理工學院擁有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如優秀廣東傳統文化、近代史開篇地文化、改革開放先行地文化等,也擁有名譽校長楊振寧科研精神等教育資源,如能將其融合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將大幅度提升。同時,廣東和東莞地方文化中的開放、務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也未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創新中得到體現。
二、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的可行性
社會工作“作為新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1],是一種專業性的助人社會服務,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對社會功能失調的個人或群體進行幫助來實現其社會功能的恢復和個人的發展。社會工作在價值理念、工作目標等方面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聯動成為可能。
(一)具有共同的邏輯起點
社會工作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助人自助”,通過對求助者,即“案主”的服務,幫助其解決困難,開發潛能,提升能力,促使其適應社會發展,實現個人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人為本”基礎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是其內在要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其根本目標??梢?,社會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起點具有一致性,都是通過助人實現其工作目標。
(二)具有趨同的價值追求
社會工作的目的是幫助工作對象解決問題和困難,調適社會關系,化解矛盾和危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良性運行,服務性和福利性是其價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立場和觀點,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工作的價值追求是實現人與社會的良性互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追求是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為社會培養可用之才。二者的價值追求本質趨同,均是為了人的發展,為了社會的發展。
(三)具有相似的理論背景
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包括社會學理論、社會系統學理論、心理分析理論、管理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道德哲學(倫理學)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基礎。二者的學科理論都非常寬泛,但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于兩者都有指導意義,這也成為二者聯動合作的理論背景。
三、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的實踐
(一)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平臺和內容
1.主要平臺。學生社區是社會工作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場域,也是“雙工聯動”的主要工作平臺。為此,學校共建立了六個學生社區,每個學生社區內成立學生社區黨工委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設立社工服務中心開展社工工作。學校從辦公場地、工作經費、工作隊伍、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為平臺的順利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2.主要內容。社會工作力量與學生工作隊伍聯動的內容主要涵蓋四大模塊:一是新生入學教育。立足校本教育、專業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生活適應教育及班級團隊建設教育五大模塊,圍繞人際關系、時間管理、學習適應、情緒管理、職業規劃等重點需求,“雙工”協同開展新生適應主題活動、小組活動等。二是心理健康服務。立足心理知識宣傳、心理問題干預、心理素質拓展三大模塊,“雙工”協同開展各類心理知識競賽活動、參與學生心理咨詢個案處理和團體輔導工作。三是社區建設?!半p工”協同開展社區文化宣傳交流、宿舍走訪、興趣小組活動、各類文體娛樂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等。四是學生工作隊伍建設。圍繞“雙工”隊伍能力和素質目標,通過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實現整體素質提升。
(二)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的主要成效
1.助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轉變?!半p工聯動”開展以來,社會工作的核心價值理念逐漸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出表現是輔導員工作隊伍吸收借鑒社會工作理念,主動積極將社會工作理念運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多數輔導員表示,自從將社會工作的服務理念、平等理念、尊重理念、助人自助理念運用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生更容易接受,師生互動更加順暢,教育效果更加有效。
2.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工作實踐中,學生工作隊伍和社工隊伍經過不斷磨合和探索,相互學習和借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吸收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和社區工作方法的精華,自覺應用于工作實際中,有效改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單一枯燥、技巧和藝術性不強、忽略教育對象感受和互動反饋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3.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社會工作進入校園后,社區建設工作隨之展開,隨著社區黨工委組織架構建設的不斷完善成熟和社區各類活動的開展,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和載體,進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學生群體,開展貼近學生實際、滿足學生需要、促進學生發展的各類教育活動提供了便利途徑,進而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做出成效提供了保障。
4.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能力。社會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為東莞理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借鑒與吸收上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更為其進一步提升業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要求?;诠ぷ鲗嶋H,東莞理工學院學生工作者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相關知識學習和培訓,4年來有6名輔導員考取社工師資格證,有5名輔導員考取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累計發表20余篇相關學術論文。同時,高校也對社工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工隊伍有數人考取本專業研究生,有6人晉升為社工工作督導,實現了“雙工”隊伍素質的共同提升。
(三)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的不足
1.“雙工”在角色和工作邊界上認識尚不清晰。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點是理念、方法,載體是具體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理想的聯動狀態應該是保證各自工作邊界清晰的同時開展必要的聯動,達到既有相互獨立的工作系統又有具體的工作聯動這一理想狀態。但在工作實際中,往往出現有些工作該聯動沒有聯動,有些工作學工和社工都沒有顧及,有些工作重復開展。
2.“雙工”隊伍聯動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實踐中,隊伍聯育、工作聯動、活動聯辦、資源聯享是“雙工”聯動的主要方式。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中,諸如可以通過共同商討、統一規劃、社工參與學生工作例會和社區黨工委會議、個別社區內部工作中“雙工”個人之間的對接等方式實現聯動?!半p工”之間雖有聯動和協同,但對于何時聯動、何事聯動、如何聯動、聯動效果評價等都處于摸索階段,正式的聯動機制遠未形成,也影響了“雙工”工作效果。訪談顯示,主要的問題有:信息溝通不通暢,缺乏溝通平臺;溝通交流少;被動聯動多,自發聯動少;學生社區內部以社工為主導,輔導員隊伍基本不介入,學生社區外以輔導員隊伍為主導,社工基本不介入,或者完全淪為配角,學生社區和社區外的活動高度同質化。
3.“雙工”聯動的內涵和外延尚需擴大。社會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理念和方法的介入。社工隊伍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出于“價值中立”的工作原則,在涉及政治性較強的工作時較有顧忌,無法像學生工作隊伍一樣放開手腳開展工作。如何挖掘“雙工”各自領域工作資源并合理整合,成為下一步聯動工作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同時,社會工作隊伍目前的主要聯動對象為學生工作隊伍,而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主渠道作用的思政課教師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基本沒有關聯。
4.“雙工”聯動資源投入不足。一是人力資源投入不足。由于歷史原因,學工部工作人員和輔導員的數量嚴重不足,難以滿足工作需要。駐校社工雖已達到12人,但相對于兩萬學生的數量,工作開展時常顯得捉襟見肘。二是工作資源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辦公場地和活動場所等資源的匱乏以及兩個校區間資源分配的不均。如在莞城校區,社工辦公場所的位置優越且相對集中,容易被學生注意到,便于開展工作。而松山湖校區則位置偏僻且相對分散,不利于開展工作。已經配備的社區硬件設施質量不高,數量太少,導致有些活動室利用率不高,形同虛設。三是交流和學習機會不足?;鶎庸ぷ魅藛T沒有機會和時間走出去,閉門造車,致使聯動效果不佳。
5.缺乏專業化評估反饋機制。項目開展以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未開展第三方的專業評估,僅通過社工和學生工作人員的調查和單向度反饋評估,無法從總體上對“雙工”聯動項目的運行進行專業評估,難以診斷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無法對癥下藥開出藥方,勢必影響下一階段的運行質量。
四、關于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的思考
以項目化方式將社會工作引入校園依據的是“導入、互構、增能”這一互動邏輯和路徑,目的是通過高校主動吸納與社會工作積極嵌入相結合的“導入”,促成高校相關主體與社會工作之間的“互構”,實現學生成長成才、教師能力提升、學校治理創新以及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等多項度“增能”,實現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工作的有效互動、融合和共生[2]。這是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的理想模型?,F實維度下的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尚需通過實踐進一步探究。依據東莞理工學院4年的實踐探索,筆者認為,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至少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維度特征。
(一)要準確定位和區分邊界
在工作聯動過程中,社會工作隊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都要對自身地位和作用有明確認知,對各自的工作優勢和工作邊界認識清晰,做到不越位也不缺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應處于主導地位,發揮主導作用,主要在目標設計、價值追求、方向引領等方面發揮作用;社會工作隊伍相對應處于從屬和協同地位,主要以操作層面服務性工作為主,工作目的是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要拓展延伸聯動工作場域
社區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進而決定了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的最主要場域是學生社區。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場域極為廣泛,既在學生社區之內,也在學生社區之外;既在校園之內,也在校園之外;既在現實空間,也在虛擬世界。如何拓展延伸聯動工作場域,有效整合利用學生社區、家庭、校外資源,現實資源與網絡資源,創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疑是未來思考的重要課題。
(三)要構建正式的聯動機制
社會工作者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角色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前提下,必須通過一定的工作機制進行聯動,才能形成合力,實現效益倍增?,F有的“雙工”聯動工作機制,即隊伍聯育、工作聯動、活動聯辦、資源聯享四個向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鑒于現有工作機制尚未達到理想狀態,故仍需克服隊伍聯育未成體系、工作聯動隨意性和偶然性高、活動聯辦無常態、資源聯享未落到實處等不足。此外,聯動機制中的制度落實、信息互通等方面的問題也亟須考慮。
(四)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反饋機制
對工作進行定期定量的科學評價是評估工作成效的必要步驟,是確保工作順暢運行和持續改進的必要手段?!半p工”聯動項目也是如此。高質量的第三方評價機構的介入,可以為社會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動目標、過程、效果提供準確的評價反饋,進而為修正不足和總結經驗、開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徐永祥.社會工作是現代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J].河北學刊,2007(3).
[2]成洪波.導入、互構、增能: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工作的一種互動邏輯[J].社會工作,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