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廣
摘 要:書院作為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獨特文化機構,在教書育人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頗具特色的實施措施。這些見解和措施主要表現為崇德明倫為先與尚善修身為重、環境輔教與環境助育、以校為家與師生共學、以管輔教與以管助育等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的見解和措施能夠給當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以豐富的啟示。
關鍵詞:書院;教書育人;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195-02
書院作為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教育教學組織模式與機構,集典籍收藏與???、讀書治學與傳承往圣絕學和人才培養與教化天下等多方面內容于一體,借鑒并吸收官方廟學、禪林精舍和道教戒規的優長于一身。其歷經千余年而被近代新式學堂所賡續,其間培養出了數量眾多的碩學大儒與賢德明達及清官廉吏。從范仲淹到曾國藩;從朱熹到錢穆都與傳統書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通過梳理文獻資料,我們發現古代書院中儲存著大量而珍貴的教育教學資源,這些資源能為我們高校思政課在教育教學方面提供諸多可借鑒處和參照點。
與傳統官辦廟學相比,書院在教書育人方面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色。
一、崇德明倫為先、尚善修身為重
古代書院在培養人才方面并不是以向社會輸送官吏士子為目的的,而是以向社會輸送正人君子為目的的。對此,古代書院認為學生在書院學習的主要內容并不僅僅是文化知識和學術思潮,更應該是待人接物和建功立業的基本品德操守。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稱:“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涓`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辭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1]128-129按照朱熹的思路,所謂教學內容,是指父子、君臣、夫婦、長幼和朋友五種基本人倫;所謂教學目標指的并不是能夠使人博取美好名聲、獲取高官厚祿的背誦典籍和撰寫應試文章之類的科考能力,而是能夠使人明曉天理良知,并且能夠用天理良知來修養自身,進而正面影響他人與社會的道德能力。也就是說,朱熹認為書院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的重心應該放在品德塑造上,應采用以德性塑造成為先,文化傳授隨之的教育順序。
馮從吾在關中書院講學時強調:“千講萬講不過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盡之矣。”[2]148按照馮從吾的看法,在書院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教書講授是手段,而教導學生做好人、存好心和行好事才是目的。書院培養人才時應該把“三好”(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放在第一位。胡建偉在《文石書院學約》中說:“古者庠序學校之教,皆所以明人倫也。是人倫者,非教者之所最重,而為學者之所必先也哉!”[1]99按照胡建偉的觀點,在人才培養中,明曉人倫不僅僅是書院教師所看重的,更是書院學生學習的最先內容。可見,書院在培養人才中是將崇德明倫與尚善修身放在首位的。
這方面啟示高校思政課:在培養人才和教育教學時,可以采用德先知后或德重知輕的順序。先對學生基本的道德素質進行培養,隨之再對學生基本政治素質進行培養,也就是讓學生先學習做人,做有修養公民;隨之再學習做事,做有益于他人與社會事。
二、環境輔教、環境助育
古代書院建筑多講究山環水抱與師法自然,往往都會選址在遠離鬧市區的自然風光極為優美之地。如白鹿洞書院建在廬山五老峰,前有潺潺溪流,后有參天松柏,可謂碧水含靈,草木生趣;岳麓書院建在岳麓山下,背倚俊峰,俯瞰湘江,美景自收眼中。這樣的環境能夠讓身處其中的學生賞心悅目,情緒愉悅,有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和人才培養的進行。同時,古代書院建筑在布局上多采用幾何形中軸對稱的樣式。這種充滿著秩序化的理性美和儒家禮制色彩的井然有序的布局有助于營造肅穆莊重、空靈寧靜的空間境界與氛圍,這種空間境界與氛圍能為書院的教育教學創造良好的環境因素。江南地區的書院多采用園林式布局,大多擁有“雨不濕足,日不曝首”的曲折游廊,頗具“曲徑通幽”般的美感,使人造建筑物與自然天成物相映成趣。這種園林式的布局能夠很好滿足書院學生對話自然與修身養性的心靈訴求。除此之外,書院在建筑物的門楣、門框和回廊墻壁與柱石上皆題有對聯、詩詞、箴言、典籍雋語或大儒語錄等文字。例如岳麓書院題有這樣的楹聯,“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水湘云,斯文定有攸歸?!盵2]45這些文字體現著奮發有為、仁愛為善和服務社會等思想內涵,書院學生身處其中定會受到熏陶與鼓舞。
這方面啟示高校思政課:一是從人文環境層面上看,高校思政課應該營造政治氣氛濃郁、精神面貌積極向上的課堂環境,給學生學習思政課提供良好的環境因素。對此,可以采用在教室墻壁上粘貼壁畫、條幅或語錄;在黑板兩側懸掛對聯的方法來裝點思政課課堂,渲染學生學習思政課的氣氛。二是從物質環境層面來看,開展實踐教學時,應多選擇那些擁有遺址遺跡或自然風光秀美的場所。
三、以校為家、師生共學
眾所周知,古代書院在形式上相較于現代大學的一大特色就是師生同在,亦即教師與學生共同生活共同學習,渾如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教師視學生為半個子嗣;學生視教師為半個父兄,彼此精誠于學問做人上的授受與激勵。這是書院將儒家倫理理念應用到教育教學上的最直接體現。從教師層面來說,教師需把書院當作家園,教師是書院中的家長;從學生層面來說,學生亦需把書院當作家園,學生是書院中的孩子,整體上形成了一種親外之親的眷屬性組織。在書院中,教師不僅是學生文化知識層面上的榜樣,更是學生在待人接物等做人層面上的榜樣。在這種情形下,書院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會達到無話不談,無心不交的相知境界。這種師生相知的境界能夠為書院的教育教學的開展創造極為良好的“場”環境,這種“場”環境切切實實地能夠促成教學相長和師生在學問與做人上的共同精進。同時,書院還設立孔孟廟堂和鄉賢祠堂,讓學生以孔孟和鄉賢為榜樣,用孔孟和鄉賢的事跡和情操激勵自己,成就自己。
這方面啟示高校思政課:一是應效法書院彼此相知的師生交往觀,加強師生間的交往,拉近師生間的心靈距離,為思政課教育教學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要想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提高思政課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文化素養和政治素養。只有教師素養提高了才有可能博得學生的青睞,才能成為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父兄”與榜樣。二是建立導師制,思政課教師應該擁有一種大思政視野,完全以一種導師的身份來對待學生,將每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弟。用愛心、真心和耐心去同學生進行思政課教育教學活動。
四、以管輔教、以管助育
書院作為古代相對成熟的教育形態,有著自身相當完備的各項管理制度。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一方面是為了書院的永續生存,另一方面是為了輔助教育教學。利用管理制度來輔助和加強教育教學可以說是書院的一大優長,書院在以管輔學、以管助教方面主要表現如下。
(一)立規以嚴、要求以高
《濂溪書院學規》中規定:“士貴立品,不同凡民,所謂無恒產而有恒心。……其行不忌,在院者鳴鼓逐之?!盵1]198從中可見,對立品不貴,行為失禮的學生書院所采用的方式是鳴鼓逐之,終止對其進行培養?!断嘟瓡阂帡l》中規定:“士先器識而后文藝,學無品亦不足重,肄業生童如不孝不弟及酗酒、包訟、抗糧,凡有乖行止,不安本分者,查出扣除究治?!盵3]232從中可見,對于學生雖然在書院外所做的事情,書院并不認為是與自身無關的行為,反而認為是自己在人才培養上的責任沒有盡到,還要對相關學生進行補救性懲罰。同時對學生在書院的日常生活也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例如《端溪書院生徒住院章程》中規定:“各生徒在房讀書,無事靜坐,不得結隊聚談,高聲肆叫。不尊者記大過一次,至三次革課出院。各生徒不得短衣赤足,群立房門,既玷斯文,尤乖禮法,不尊者記大過一次,至三次革課出院。各生徒、服役等。務當嚴行管束,不得喧嘩、滋事、唱曲、賭錢,如違,即日驅逐,該生徒記過一次。”[3]229
(二)激勵以獎、獎勵以物
《嘉陵書院成規五條》中規定:“生員每課獎賞三名,第一名獎賞錢五百文,第二、三名獎賞錢二白文……既有獎賞,又隨課定膏火,有志上進者,自必益加鼓勵。”[3]259-260《聚星書院條規》中規定:“每課取生超等三名,第一名獎錢八吊,二、三名獎錢六吊,又取生特等四名,第一名獎錢五吊,第二三四名均獎錢四吊。”[3]40從中可見,書院對待學業優秀者實行錢帛獎勵制度,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奮發性。
這方面啟示高校思政課: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亦應該采取立嚴規、獎先進與懲后進相結合的辦法。立嚴規即是先確立一個高尚嚴格的目標;獎先進即是以實物或獎金獎勵學習上和做人上的突出學生。同時對后進學生進行一定程度上懲罰,進而促進所有學生奮發向上。
參考文獻:
[1]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
[2]王涵,中國歷代書院學記[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鄧洪波,中國書院章程[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