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
摘 要:寫景,顧名思義是描寫景物,屬于記敘文的一種。在寫景的作文中,情是景的靈魂,是情的依托,情與景自然交融。主要闡述近幾年來在景物描寫以及將景物描寫恰當地運用在寫人、敘事類作文中的經驗、方法。
關鍵詞:景物描寫;記敘文;作用;方法
記敘文(本文指寫人記事類的記敘文,下同)是初中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一種文體:常見,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出現篇目最多的文體;常寫,初中階段學生的寫作以記敘文為主。想要寫好記敘文,當然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從選材到剪裁,從結構到詳略,從開頭到過渡到結尾,其余的還有語言、感情、細節怎樣豐富,每一個問題都可以拿來作一個專門的研究對象,在這里,我僅從在記敘文中怎樣加入景物描寫這一角度來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嘗試。
首先,要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及重要性。
景物描寫在文章當中的主要作用是:(1)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2)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埋下伏筆;(3)展示人物性格;(4)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等。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莫懷戚《散步》中有這樣的景物描寫“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幾句景物描寫,就勾畫出了早春田園的美麗,寫出了散步的背景,交代了“兒子”要走小路的原因,也為下文“母親”改變主意做了鋪墊。還有魯迅《社戲》中“月夜行船”的片段,作者給我們展現了江南水鄉的美好月夜,烘托出“我”在經歷一波三折后終于可以看社戲的輕松愉快而又急切的心理。幾處景物描寫,或長或短,都給文章增添了亮色。由此看來景物描寫在記敘文中確實很重要。
其次,分析景物描寫的方法,教給學生方法。
以“月夜行船”為例,作者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多角度寫景,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立體畫卷。從不同感官的角度去描寫,這就是方法。景物描寫方法的教學我基本上是分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在教朱自清的《春》時,我會告訴學生,寫景是要有條理的,作者寫春景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幅圖畫依次來寫,這樣條理就清晰了。在教《濟南的冬天》“雪后小山圖”時,我會讓學生知道寫景要有順序,如文中就是運用從上到下的空間順序來寫的。就這樣,以教材為出發點,逐漸教給學生寫景的方法:寫景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語言更生動、形象,而且能夠表現作者的情感;寫景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想象,虛實相生等。當然,讓學生明白寫景方法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如學完《春》后,我就讓學生寫一個兩百字的小作文,主題就是從一個角度來描寫“秋”。因為剛學完《春》,所以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寫作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從“秋色”“秋聲”“秋葉”等不同角度描繪了家鄉的秋天。等到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都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安排一節專門的課,將前期所學的寫景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進行綜合性的練筆,讓學生綜合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景物描寫方法來進行指定范圍的訓練。
上面說到的寫景方法,在純寫景的文章或者是寫景抒情類的文章中都可以用上。不過我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記敘文中穿插適當的景物描寫,讓文章更精彩。
最后,就是要把我們以上學到的種種方法落實到學生的寫作中,讓學生有意識地加入適當的景物描寫,給學生的作文錦上添花。這也是我在作文課上進行的一個專門的訓練。具體做法是選取學生的一篇記敘文,要求學生在適當的位置添上景物描寫,用景物更好地表現作者前后心情的變化,同時當堂點評。需要向學生指出的是,在記敘文中,景物描寫很重要,但如果不是專門寫景記游的文章的話,景物描寫的篇幅不宜過長,甚至簡潔精練的一兩句話即可,否則就算再精彩的描寫也是喧賓奪主的。
當然,想要只通過幾節課就讓學生自覺地在記敘文中加入景物描寫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在日常的作文批改中會給學生提出建議,讓他們在哪個部分適當地添加景物描寫來烘托氣氛,表現心情,然后在作文講評課中會再次強調,并讓學生進行修改。長期堅持還是有效果的,在開學初的《今年春天我很 》的寫作中,大部分同學都有選擇恰當的景物來表現氣氛、心情。還有近期的作文《節日里》,少數寫清明節的同學,在文章開頭就通過對清明節那天的天氣和墓地環境的描寫表現心情的沉重、悲傷,一下子就把人拉進那個特定的氛圍里。
同樣的方法也可以遷移到人物描寫的教學當中,從教材的相關課文中總結歸納人物描寫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去模仿練筆,效果也不錯。
應該說,關于記敘文中景物描寫的方法及運用的思考和嘗試,給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找到了作文教學的一些思路、方法,有了一點收獲。我也知道作文教學任重道遠,我也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仍將繼續勤于思考、勇于嘗試。
參考文獻:
[1]張巍.寫景要為主題服務[J].中國小學生簡快作文,2004(12):7-10.
[2]欒琴.營造靈動的語言,增添文章的色彩[J].學苑教育,2011(24):86-87.